在意识微粒的成长过程中,其前期经历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扩张、聚化、对立。可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以利聚者因利散。在理念与利益对立的意识群体间,爱始终是一切的主旋律,只不过是利己的自爱、利他的博爱和利益自我群体的泛爱。三种爱的形式没有对错,都是对自我意识不同面向上的一种探索。
孤军独起的利己主义,势如破竹地快速达成自我精进,不管不顾地吞噬弱小,其发展模式会产生大量需要平衡的后续问题。因利己集团中每个个体都是相互竞争的敌对关系,所以发展到自我能力极限后,就会迎来自我瓶颈与衰败期的开始。
这样的衰败是不可避免与无法挽救的。因利己集团中没有真诚的互助意识,所以利己的行为在零到三阶意识架构中都有着狂野的竞争力;但其优势在进化到第三阶意识后,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内在可持续性的匮乏。
利他的博爱意识集团,具有号召力的口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个基于意识形态共鸣的无边际意识群体,其组织架构松散,信奉无私的自我奉献。这种群体意识的彼此共鸣是基于第二阶意识后期的一种理想化乌托邦发展倾向而诞生的。
利他集团秉持的本质是互助、温暖、安全、共同成长。集体去私人化,为众生提供无差别的利益共享,这样的行为让社群中的弱小得以延续、残障获得保障、懒惰者衣食无忧、勤奋者两手空空。均衡的发展模式,让群体中的强者无法凝聚能量形成必要的突破,而松散的组织框架让组织内大量的资本流入利他利益集体,而不断涌现的底层大基数低阶意识群体持续地拉低整体意识平均水平线。这导致利他集体发展异常缓慢,进展拖拉滞后,共同利益体很容易从内部崩溃。
自我社群是平衡了利己与利人后形成的一种扩大化的自我认知,在自我群体内实现互助,在对立群体间形成无情竞争。这是一种综合形式上的妥协。但这样的意识架构带来了更多群体利益间的争夺和抵抗,大量的能量资源都消耗在群体对抗中,相互掣肘,彼此消磨。
在第三阶意识的阶段,极化、交融、对抗,形成了大量的感悟课题。而目的就是让自我意识觉知到爱的平衡,即共赢状态、自我利益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宏观混沌体系的平衡共赢关系,让自体与群体摆脱不断的内耗和彼此恶性竞争。
第三阶意识进阶入第西阶意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我摸索的。第西阶意识源于乌托邦式的尝试,但在理性与智慧层面上都远高于它。
【西阶意识】共存、协作、共赢、坦诚、意识透明。
步入第西阶意识后,时间线的非单一线性秩序被自我觉知体验到,这导致自我意识进入了一个认知的质变阶段。
多重时间线以同步性、同时性、共时性等立体的多元形式展开,多维生命形态以时空套叠的方式彼此共享认知的平衡。自我意识对生命的认知与体验被指数级展开,利用多重身份的不同视角同时观赏生命的历程,成为了自我意识的主体意识形态。在多个平行自我间,自我与自我展开互动,上演着自编自演的剧目。宏观一体性被察觉到,以我为单位的利己行为、以小群体利益优先的狭义利他行为会渐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比利他主义更成熟的共赢意识形态。
其中的差别在于:利他主义可以为集体而牺牲小我,为更大的目标牺牲少数的利益;而共赢的基础在于每一个个体都被认同为平等的、对等的,不再会试图牺牲局部利益而成全全局利益。利他中含有自我牺牲,而共赢中不再鼓励自我牺牲。自我体验的平衡性在更广阔的维度认知中被理解。衡量得失的标准与标的物更广泛多样。
在西阶意识中,爱的定义被重新谱写了。爱成为了一种能量的频率,是心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内在觉知力的基础能量构成。随着极化对立的理念被统合消融,爱不再被划分为不同的意识形态。爱的不同扭曲也不再用来成为意识形态对抗的依据。
【五阶意识】觉醒、觉知、觉悟、自觉。
这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第一次觉醒启动了自我意识的觉知,而第二次觉醒则主要针对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多元自我在多维中的共同体验,自我认知的平衡性与全面性被极大程度上地拓展了,自我认知突破了单一的意识形态,各种以前自己无法接纳的现实被渐进理解,不同面向上的尝试被充分体验与全面展开。
觉,从单一的对外感受感知的扩张,转变为对内与对自我的感受感知聚敛,最终在五阶意识阶段:外在自我意识与内在自我意识达成了统合,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同时被对等利用;对“幻”的理解加深,开始认知到多层套叠彼此影响的时空体系与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
通过对多层时空体系的认知,多重觉知力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可以同时形成与关注更多的自我意识分化体,表现出更复杂多元的自我意识架构。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分化,超我意识自我集团终于诞生了,形成了多个本我并存的意识体终极形态。在第五阶上,这个超我还很稚嫩,只是一个雏形。
【六阶意识】觉他、自觉、自性的自省。
如果把第五阶意识比作自我意识的终极大爆发、全面的扩张,那第六阶意识就开始了阳极生阴的逆转过程。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分裂、扩张、增殖后,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分久必合的自我意识整合在第六阶开始启动了。
不同面向上的探索与觉知,被源源不断地汇总给自我的宏观意识。人格面向中发展较高、完成度较大的开始主导协助被自我业力习气卡顿住的其它人格面向,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达成其面向上的课题。
被协助通关后的自我片段与己经通关的自我片段开始彼此融合,形成绝对智慧力量,并利用这力量去帮助更艰辛的其它自我人格片段体达成它们的初心。如此往复不断整合各个面向上被分散出去过的意识束,让不同的自我角色都能最终完成自我意识的合一,逐渐地完成认知面与智慧的完形,在各个面向上达成必要的认知平衡,让所有可能性上的如果与未能达成的不甘被理解与感悟,消融掉所有内在意识认知上的卡顿,全然地融会合一。
【七阶意识】普世、万有、混沌的秩序。
当超我完成了自体内全部自我面向的意识整合后,超我完形就达成了。这时的超我很类似于起初的小白,是一个单一的意识整体,但能从多维时空套叠体系中,慢慢地整合抽离出所有自我意识的触角。自我意识不再对意识构建出的虚拟现实系统感兴趣。它进而把觉知力开始转向到意识能量流的本质,开始窥探宏观本源、狭义本源乃至虚空法界的运行。
在第七阶意识中,意识形成的灵界与意识所在的法界,逐步达成意识焦点的变迁。
灵界包括所有意识构建出来的虚拟亚空间体系与虚拟亚空间体系内被意识幻化出来的法身所构建出来的次级、次次级虚拟亚空间体系。
虚拟亚空间可以细分为灵界、中阴界、阴间、阳间、思想交互平台。
灵界包含:有形的色界、欲色界和无形的无色界。
欲色界中包含:中阴界、阴界、阳间、思想交互平台(梦空间)。
法界可以细分为:狭义本源内核、意识流正极与负极、广义本源、虚空。
万物都是有意识的,星球有自己的意识,空间也有空间的意识。我们所谓的空间也是由意识粒子堆积而成的。只是鱼不知有水,我们生活在空气里,你并不觉得空气是粒子的堆积。星球飘荡在太空中,我们也不觉得这太空是粘稠的物质微粒粥。一切空间都是满的,而空间内的微粒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空间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一种意识存有。所以空间内的一切都发生在空间的自我觉知中,犹如我们对自己体内的觉知一样真切。
第七阶意识,全面通透地了知到整个虚实两套体系的运作方式和内在生化规律,掌握了隐藏在本质中的规则之力,并能开始谱写与改变这些规则之力,创建属于自己的意识亚空间体系,成为某宇宙的造物主,进而依据自己的渴望去体验自己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