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璃冷哼一声:“不是你的本意?那这满府的张灯结彩、珍馐佳肴,难不成是它们自已长腿跑来的?”
苏大山面露愧疚之色,叹了口气道:“璃儿,你有所不知,这宴席本是为了与城中的几位权贵疏通关系,为我苏家的生意谋条出路。”
“你阿娘的离去,我亦是痛心疾首,只是这商场之事,一步错便步步错,为父实在是无奈之举啊!”
苏璃听闻此言,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些许,但仍紧紧抱着阿娘的灵位,语气冰冷:“那这些人便可在我阿娘新丧之时,在此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我苏璃虽是女儿身,却也知晓孝义之道,断不能让阿娘在地下寒心!”
苏大山满脸懊悔:“璃儿,是为父考虑不周,疏忽了你的感受。可是这宴席,停不得!”
“宴席结束,为父定会给你一个交代,让你阿娘走得安心。”
言罢,苏大山向外走去。
苏璃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涩。
厅外宾客正谈笑风生,忽闻脚步声,回首间,只见苏璃怀抱灵位,神色哀伤决绝。
刹那间,笑语皆凝,众人面露惊愕,交头接耳。
有一宾客,酒过三巡,言辞间提及“阿娘”二字,声音刚落,苏璃仿若被触动了心中最痛之处,瞬间眼眶泛红。
少女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成拳,扯着嗓子便开始哭嚎。
那哭声尖利悲戚,直穿云霄,似要将满心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宣泄而出。
泪水如决堤之水,滚滚而下,少女的身体也因这剧烈的悲恸,微微颤抖。
“阿娘啊,您走得这般早,女儿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您啊!”
“如今这世上,只剩下女儿孤苦伶仃,他们却在这欢声笑语,怎的就没人记得您的好啊!”
苏璃一边哭嚎,一边用袖口胡乱地抹着眼泪,那声声悲戚仿佛要将这大厅的屋顶掀翻,全然不顾众人惊愕的目光。
苏大山站在一旁,看着女儿这般模样,向前走了几步,又停住,嘴唇嗫嚅着,想要开口安慰,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的双手无力地垂在两侧,平日里在商场上的精明干练早已消失不见,此时的他,只是一个面对女儿悲伤却无能为力的父亲。
“是爹对不住你和你娘。”苏大山的声音略带沙哑,透着深深的自责。
苏璃却仿若未闻,只是自顾自地宣泄着内心的痛苦。
周围的宾客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目光在父女俩身上来回游走。
无奈之下,苏大山只能长叹一声……
就在这尴尬且凝重的时刻,一声高亢的“上官公子到”打破了僵局。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
只见上官彦身姿挺拔,一袭月白色锦袍衬得男子气宇轩昂,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上官彦剑眉星目,眼神深邃,只是匆匆扫过众人,便径直向着苏璃和苏大山的方向走去。
苏璃抬眼望去,那一瞬间,眼中的悲戚似乎也微微一滞。
上官彦几步便来到她的身旁,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模样,似乎是用他的气场为苏璃撑起一方小小的天地,将那些探究、质疑的目光隔绝在外。
想当初,上官家和苏家同为名门望族,两家的长辈情谊深厚,在一片祥和与祝福中,为子女定下了这门婚事。
那个时候的苏璃和上官彦,虽未出生,却因这一纸婚约,命运悄然相连。
上官彦生得丰神俊朗,才情出众。
自幼在商场中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睿智果敢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
自小也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家境优渥,才学过人,加之生得一副好皮囊,走在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便使得他渐渐养成了高傲的性子。
在他心底,始终笃定自已未来的夫人定要拥有倾国倾城之貌,才情亦需非凡出众,方能与他这等人物匹配。
在他的想象里,那未曾谋面的女子怎可轻易成为他的枕边人?
上官彦听闻苏璃认父归家之事,知晓她便是与自已有婚约的女子,心中不由泛起些许波澜。
待亲眼见到苏璃时,见她身着素衣罗裙,面容虽有几分清秀,却未施粉黛,在这一众华服丽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朴素平凡。
上官彦眉头轻皱,暗自想着:这般模样,怎配站在自已身旁?
“听闻姑娘便是与我有婚约之人?”
“瞧这模样,莫说才情,便是这容貌,与我心中所想,也相差甚远呐!”
上官彦嘴角微微下撇,口气冷淡。
苏璃本就因阿娘之事心情悲戚,此刻听闻上官彦这般尖酸言语,心中怒火顿起,毫不示弱地回:
“上官公子这话说得好笑!我又何尝愿与你这自负高傲之人有婚约?”
“莫以为生在富贵之家,便眼高于顶,视他人如草芥。我虽出身平凡,却也有自已的骨气,怎堪受你这般羞辱!”
上官彦微微一怔,似是未料到这看似柔弱的女子竟会如此言辞犀利地回怼于他,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他冷哼一声,道:“好个牙尖嘴利的丫头!本公子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能入我上官家的门!”
苏璃怒目而视,道:“公子莫要小瞧人!这门亲事本就非我所愿,你若嫌弃,大可退了!”
退婚!
二人这番互怼,引得周围宾客皆投来异样目光,一时之间,气氛剑拔弩张。
谁也未曾料到,这一对未婚夫妻的初次相见,竟是这般火星四溅……
上官彦负手而立,看向一旁的苏璃,少女虽衣着朴素,却也难掩那股倔强的灵动之气,再想到自已原以为这未婚妻会是个平庸之辈,如今看来竟似有些“不安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滋生——这婚约,怕是要作些打算了,要么退婚,要么成婚以后寻个由头休妻,断不能让这样的女子牵绊住自已。
苏璃将上官彦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又哪能不知他心中所想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