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头、李老太笑的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真是我老李家的乖孙。”
李大锤嘴角也同样咧开,自家孩子不傻了,还有头脑了,这个做父亲的,也有荣耀。
周氏更是开怀。
当初,她生了四个四个闺女,妯娌之间闹矛盾时候,就会被两个妯娌说你没个男娃,争什么争,争了最后财产还不都是侄子的?
周氏也不是软柿子,每次都和他们吵起来,气势一点不输。
包括村里的人,也会说,她没有儿子傍身,绝户云云。
周氏也都怼回去。
但私下里,却心里十分不好受。
没有儿子,等到她和李大锤老了,闺女们的靠山只能靠着侄子们。
怎么着也不如亲兄弟那么伤心呐。
何况,还真的因为没有儿子,家里出矛盾时候,婆婆李老太多少的会偏向那两房。
周氏憋了一肚子气,没办法,就是这样残酷,没儿子就没地位。
周氏倒不重男轻女,自家的几个闺女也宝贝的要命。
但想到闺女以后嫁人后,没有个亲兄弟支撑门户,到底不妥当。
等到她生下李青云后,家里地位立即上升了一截,和两个妯娌一样了。
可后来发现,自家儿子居然是个小傻子,犹如晴天霹雳,炸的周氏差点哭晕过去。
要知道,她连续两次生双胞胎,身体受损,大夫说想要再次受孕都难了。
好在,这个傻儿子,莫名其妙的被李老头和李老太心疼。
家里不管大伯还是叔叔,还是是李青云的哥哥姐姐都要让着他,要不然,李老头和李老太的扫帚不是吃素的。
李青云小嘴巴非常甜,“爷,奶,等我考上了状元,你们就是状元爷爷、状元奶奶了,爹,您就是状元的爹,娘,您还可以封诰命。大伯和大伯娘,以后都是状元大伯和大伯娘了。”
这话说的,李老头、李老太笑的皱纹都成了花。
李大力只会咧嘴笑,杨氏心里更酸涩,但不敢表现出来。
李大锤眉开眼笑,整个的脸上都表现着喜悦。
周氏更是笑逐颜开,眼中还含着喜悦的泪水,“傻蛋……呜呜呜”
笑着笑着,周氏哭了起来。
谁能想到这几年她的压力啊。
傻儿子,还不如没儿子。
傻儿子更让他们操心,一旦他们百年后,儿子怎么办?
放谁家里,他们都不放心。
侄子或许还能看在同一个爷爷份儿上有所照顾,但侄媳妇呢。
还有侄子、侄媳妇老了,下一辈的是否愿意照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就想到了孩子的以后。
“老二家的,你哭个啥,大好的事儿,别让你哭没了。”
万一傻蛋再傻了怎么办!
李青云一见李老太不高兴了,还斥责他娘起来,顿时说:“我娘那叫喜极而泣,就是高兴的。”
“呦!傻蛋啥时候会说喜极而泣了?”
李老头逗着李青云。
“三叔念过啊,我那时候傻,但也记住了,三叔念过的,我记得可多了。”
李老太听李青云这么说,顿时又开心了,
“今天奶也学了一个词,喜极而泣,高兴的哭,乖孙,让奶抱抱。”
李老头不撒手,“还是我抱着,你走路都不稳,我怕你把我乖孙摔了。”
别看李老头五十了,可走山路依旧健步如飞。
“奶,等回去,我让你抱着,爷,放我下去,我自已能走,别累到爷。累到爷,孙儿可会伤心。”
李青云小嘴甜的要命。
李老头和李老太甜蜜的心都要化了。
“爷不累,真不累,你的身体这么瘦,以后多补补。”
“真是奶的乖孙,回去跟着爷爷奶奶一直住啊。”
李青云是小傻子时候,两位老人怜惜他傻,没少给他偷着吃零食,甚至给他偷着吃肉干。
但可能是因为魂魄不全,先天体弱,生出来和个瘦猴子一样,怎么补都没能补上。
“爹,娘,傻蛋好了,以后不需要求医问药、求神问佛了,省下的钱可以让二蛋读书不?”
杨氏还是想争取一下。
趁着李老头、李老太高兴,她想为自家二蛋争取一下。
大蛋是读不了了,二蛋才八岁,可以读读试试啊。
李老头不好和儿媳妇争论,李老太眼睛一蹬,“你给老娘老实点,你家二蛋是啥样,你这个当娘的心里没一点数?
他三叔教了他两年了吧,刚把自已名字写会了,加减都学不明白,还不如我卖鸡蛋算的快呢。还有脸提,去读书也是浪费钱。”
杨氏低着头,明显有些不服气,小声嘀咕:
“不试试怎么知道我家二蛋读书不行!”
这是她的心里话。
没有一个父母会承认自家的孩子是笨蛋。
再说了,傻蛋才五岁,要读书也得六岁,最少能让二蛋读一年好不。读一年看看啥样也行啊。
李老太听到她的嘟囔,眉眼一立,刚要教训,
李青云马上说:“奶,我要是以后采草药能赚钱,咱家的孩子都上学。还给爷奶买肉肉吃。好不好嘛!”
李青云发挥小孩子的特长,可不能因为他上个学,让家里产生矛盾。
好不容易,有个像样的家了。
李老太瞪了杨氏一眼,对李青云笑着说:“还是傻蛋好,知道惦记我这个棺材瓤子。”
并没有答应让二蛋上学,但没有直接反对。
随后迟疑的问李青云:“傻蛋,这些,真的能卖钱?”
“是啊,那个采药的老爷爷说了,都能卖钱,只是有的不值钱,这个罗汉果值钱点。大个的,一粒可以卖一文半文的。”
“啥,一粒就可以卖一文半文?”
“是啊,老爷爷说的。”
李青云将所有的事情都给了那个莫须有的老爷爷。
“那可不就可以发个小财了?咱们村那个水泡子那里,不是有好几棵大树上面缠着藤曼,长得果子,就是这玩意儿吧。”
“还有那个挨着山的河边,是不是也是这个?”李大力想到之前去那边河边挖淤泥,好像是有这果子。
李青云的记忆里,顺着河流上的山,的确,是有的。
数量虽然不多,但绝对能摘个几百个。
水泡子那里,是村外低洼地方,雨水形成的一个水滩,那里要是摘的话,比河边的多,具体多少,他的记忆里没有。
之前也就是被大堂哥李青山带着去过一次。
但好像不少。
并且,这边有,别的地方,搜索一下,肯定会有。
另外他走过的一路,他还发现了一些酸枣,好像小傻子的自已,在山里吃了一些,只是酸了点,越吃越饿!
记得前世,酸枣仁也是一味中药,且不便宜。
游玩时候,到山区,碰到过村民打酸枣,说是有人收购,三块钱一斤。
一个秋天一个多月,两口子可以弄一万多块钱。
若是这个朝代,也是差不多价格的话,一斤酸枣价格差不多是一文到三文那样。
不说多了,即便是一文钱一斤,这里的野酸枣也不算少,这要是采摘,有人收的话,哇哇!
发小财啊,上学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