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再造华夏
晚清之再造华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晚清之再造华夏 > 第14章 各处暗手齐发力

第14章 各处暗手齐发力

加入书架
书名:
晚清之再造华夏
作者:
北青龙
本章字数:
4894
更新时间:
2025-01-27

时间像头奔跑的野驴,根本拉不住。经过大半个月的部署,各处的暗手陆续发挥了作用。

费县的富户最近是流年不利,经常有失窃案件发生。金银财宝,古董瓷器,稀罕物件,凡是值钱的就可能丢。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点,作案现场留下一只纸燕子,墙上写着“李三来也”。一时间,大盗“燕子李三”让富户们瑟瑟发抖。同时,李三又时常扔些小钱在贫民家中,“侠盗”之名在江湖上也是响亮起来。

老百姓们的评价两极分化,捕快衙役们却是清一色的气的骂娘。

连续十几起案件,受害者不是官宦人家就是家境殷实,在县内都是有头有脸的。平民出了事可以敷衍了事,这些人谁敢敷衍?

县太爷怒火中烧,严令限期破案!因为他在城内一处别院也失窃了,现银损失数百两,金银首饰更是价值上千两。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不得一点一点的贪啊!一定要抓住燕子李三!

县衙第一时间发出海捕文书,窝藏燕子李三者视为同伙发配充军,抓住燕子李三赏银2000两,提供线索抓住燕子李三赏银500两。根据目击者描述的燕子李三相貌也被画了出来,贴满了大街小巷。那毕加索看了后都得直呼“卧槽”的相貌,懂的都懂。

捕快们加班加点的工作下,效果还是有的。县城内偷鸡摸狗的闲汉们倒了血霉,有一个算一个都被逮了起来。号子里灯火通明,每一个“嫌疑人”都被严刑拷打。各宅门富户都加强了戒备,严防飞贼燕子李三。如此防范下,燕子李三仿佛人间消失了。

抓不到燕子李三,不论是捕快还是县令都颜面无光。特别是沂州知府都来信询问办案进度,结案就刻不容缓了……

三天后,捕快们押着一辆囚车游街示众。车内一名壮汉披头散发,身穿肮脏的囚衣。犯人被打的浑身血迹,已是说不出话来。捕快们一边走一边敲锣呐喊:“飞贼李三捉拿归案!”县令报捷请功的文书也发到了府衙,展现出县令“能吏”的风采。

囚车内的李三娃悔恨万分,就因为我偷了只鸡,就因为我姓李,就因为我排行老三,我踏马就是燕子李三!!??没办法,再不承认就被打死了,多活几天也是好的……

之后的几天再无盗窃案件发生,李三娃是燕子李三实锤了。实情是各家现在防范严密,所以暂停作案。

济宁州通往费县的官道上,一支三十余人的商队在行进。刚出济宁地界,行经一片丘陵时,突然间一声刺耳的口哨声响起。数十个手持刀斧的土匪杀了出来,整支商队被围了起来。贼人们个个脸上涂的黢黑,仿佛一个个黑人兄弟,完全认不出相貌。

匪头拿着把大号砍柴刀,凶神恶煞得问到:“谁是头,出来说话。”

懵逼的刘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这位当家的,不知您是哪位好汉?俺们张家应该没有招惹过您啊?”

不怪刘老二懵逼。这里不靠山不靠水的,也不算远离人烟,往常也不是没走过这里,怎么就来了股劫道的?

匪头没接话,问到:“车上装的什么?”

“好汉高抬贵手,都是货物都是货物。”一边说一边伸手入怀,掏出一锭十两纹银,放在匪头手中。“好汉辛苦,请兄弟们喝口茶。以后每次经过都有孝敬奉上。”

掂了掂手里银子的分量,果断揣入怀中。嘴里吩咐手下,看看车里装的啥。完全没搭理刘老二的恳求。

“老大,两车茶叶,两车盐,两车棉布,还有两车拉的瓶瓶罐罐的。”

匪头两眼放光,“茶叶,盐,布匹,都带走。啥瓶罐的全砸了!”

刘老二震惊了!行商这么多年,也算见多识广。东西不要就砸了?这是哪路土匪?这是干绝户买卖啊!

连忙跪下恳求道:“好汉,好汉爷!不能啊!我没法跟东家交待呀!”边说边磕头。

回复他的是大号的砍柴刀,一刀砍在胳膊上,当场鲜血横流。这还是没下死手。

“滚你娘的,再啰嗦剁了你狗头!小的们,东西带走!”

张家的打工人们老老实实蹲在一边,每月不到一两银的工钱拼什么命呢?只有俩仆人帮刘二捂住伤口,剩下的一动不敢动。

类似的打劫在沂水方向,泗水方向,甚至沂州府城方向均有发生,只是规模大小不一。被劫的商队也不只是张家,别家商队也未幸免。

商路被断,费县城内人心惶惶,物价飞涨!

夜幕降下,天地之间一片昏暗。天宝山的库房区域则是灯火通明。一麻袋一麻袋的物资被分别摞好。粗盐,茶叶,布匹,粮食,纸张,还有些农具类铁器。没错,这次突击抢劫是我的手笔。一来,物价飞涨,损耗县令政绩。二来,放张家的血,抢到大批物资。三来,顺势壮大自已的商业,趁高价狠赚一笔。一石三鸟,粗略估计收益起码一万两!

列位觉得这就完了?不不不,这还只是开胃菜。

今年的山东算得上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可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却在偷偷叹息。几十年的经历告诉他们,明年大概率会大旱!各村都有长者,这年月能长寿的也没有傻子。各村在老人的建议下,开始进行抗旱的工程。沿河的村落也在商议来年的用水问题。

水源事关来年的生产,关系到自家村民的死活。谈来谈去,谁都不肯让步,而且越谈火气越大。

这时候,有外乡口音的人出主意了。说在两广一带,人们争水都用划龙舟的办法,不伤和气。陕北那边呢也缺水,那边争水就用拔河的办法。东北那嘎达也会争水,那边就比赛马。咱们这里为啥不比一比呢?不伤和气,又能解决问题,而且凭本事赢的大家也都服气。

鲁西南民风彪悍,村庄打群架常有,大小冲突更是不断。通过比赛的方式还真新鲜。各村的村长大姓经过商量,同意比赛。方式的话,就选拔河。

为啥不选龙舟和赛马?鲁西南穷啊,赛马没有,牲口马有点,跑不快,也没几个会骑马,不指望。赛龙舟?一个村能凑齐十个会水的算你赢!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船。

拔河的当天,现场是人山人海。各村选出二十个壮汉参与。比赛的精彩不必多说,胜的一方兴高采烈,败的一方垂头丧气。正常情况下,分了输赢,双方按照约定执行就行了。可获胜方嘴里没个把门的,对失败者冷嘲热讽。更有不知谁家的后生在那添油加醋,说败了的是小脚娘们,不如回家卖屁股去……

拔河比赛瞬间变成了打架斗殴。开始是双方队员打,接着两村青壮上阵,最后女人孩子也上了。

事后官府统计,县内各处因争水引发的冲突不下十起,冲突死亡近百人,轻重伤员数不胜数。这一大案直接惊动了山东巡抚。巡抚下文,勒令沂州府和费县妥善处理村民械斗,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就在县令焦头烂额的处理冲突与土匪的时候,远赴京城的李宏图和王刚回来了。盛夏出门,深秋回返,整整三个多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