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再造华夏
晚清之再造华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晚清之再造华夏 > 第30章 初见李秉恒

第30章 初见李秉恒

加入书架
书名:
晚清之再造华夏
作者:
北青龙
本章字数:
6104
更新时间:
2025-01-27

烟台,古称登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更是山东的海防重镇。蓬莱阁是全国知名的名景名胜,没几人知道这里是军事要塞。明朝中期以来,倭寇屡次进犯。蓬莱和旅顺口之间有庙岛群岛,可有效的封锁住渤海口。清朝继续定都北京,京津的海洋门户便是山东和辽东。如今旅顺已失,山东半岛的防务压力陡增。一旦山东有失,失去屏障的首都就是个没有衣服的姑娘,随便来个流氓都能摸一把。

李秉衡,字鉴堂,辽宁庄河鞍子山人,生于1830年。捐官县丞出身,后来升任知县。光绪五年(1879年),为冀州知州。第二年又升任永平知府。1884年升任广西按察使,法军进犯西南边境时,他主持龙山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威震镇南关!彭玉麟上奏言道:“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光绪二十年五月担任安徽巡抚,甲午战争爆发后,调任山东巡抚。

从李秉衡的履历来看,其并非科甲出身,而是捐官以后,凭借实打实的政绩逐步升迁。以往的任职,有地方官,有转运职;处理过民务,也处理过军务。而且表现都很亮眼。这次任职山东,毫无疑问是朝廷认可这位文武双全的干臣。

烟台大营,李秉衡正在帅帐内阅读军报。砰的一声,书桌上的茶盏被其摔得粉碎!

“混账!混账!龚照玙就是个废物!堂堂道台,竟然未战先逃。你怎么不去死!置百姓于何地?置万千将士于何地?”

“来人呐,将犯官龚照玙拿下,听候朝廷发落!”

“遵命!”

刚刚乘坐广济轮逃到烟台的龚照玙,被一队清兵捉拿。此刻的他哪还有文人的潇洒,披头散发,整个一落汤鸡。

他的心中或许有悔恨,但是。再给他一百次选择,他还是会选择逃跑。不逃走肯定会死,逃走可能会处罚很重,可凭自家的关系资源,肯定死不了。活着才有希望,死了那才是万事皆休。李秉衡这个家伙,真是又臭又硬!想我堂堂一省道台,哪怕丧师失地自由朝廷管束!你算老几?花钱买官的净是些粗鄙之人,我等科举出身才是正经为官!

满腔愤怒与羞愧的道台大人,被粗鲁的关押起来。大营内的李巡抚还在发愁中,战事糜烂,下一步该怎样处置?

王定边一路马不停蹄,用了整整五天时间,才从即墨到达福山大营。四百多里路,饶是年轻力壮,也感觉脱了一层皮。稍事休整,便进入大营,拜见自已的顶头上司。

还是那个帅帐,还是个晚上。蓄着浓密胡须的李巡抚高坐上首,看着跪在下方的王营官。对这个又是血书,又是方略,整天不停请战的下属,他的印象深刻。今日一见,与自已想象中的形象极度不符。

原本以为,王定边是个有点小谋略的武夫。肯定是个胡子拉碴,膀大腰圆的莽汉,最起码也是一悍勇之辈。不曾想,眼前的却是一个浓眉大眼的俊俏后生。

此时的王定边不过十九岁,约莫一米八几的大个,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因为常年在军伍中,皮肤晒成了小麦色,配上常年锻炼的精瘦体魄,妥妥的一个精神小伙!已经65岁的李巡抚,平生阅人无数。文人、武夫、农民、商贾、官宦、宗室、啥样的人没见过?眼前这小子是个人才,假以时日不定又是一个曾文正公!

“末将王定边,拜见巡抚大人!”顶头上司在上,王定边不敢托大,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两世为人,和官场的人打交道无数,上位者最看重什么?看你有没有钱?有没有才能?不不不,那是其次的。最重要也是最前端的是礼仪,或者说仪式感。不排除有真正的天生领袖,真的反感形式主义,可主席那样的人有几个?那可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放在眼里的牛人!

“免礼,且先起身。”等王定边站起来后,看着满脸疲惫的青年,不禁说到:“国家有难,我辈男儿说不得要打仗拼命。千里迢迢把你从费县调来,心里可有委屈?”

“回大人。来前线打仗是末将再三请求,何来委屈?日寇犯我疆土,杀我百姓。这是滔天的血仇!我齐鲁男儿不怕死!”

“好!好一个齐鲁男儿!后生可畏啊!你且下去休息,等候本官差遣。战事未宁,自有尔等杀敌立功之时。”

“谢大人!属下愿肝脑涂地以报国恩!”

看着昂首挺胸走出大帐的青年,李秉衡内心一阵羡慕:想当年,老夫也是这样的英气逼人吧!

……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王定边并没有被召见。好好休息了一下,养养大腿内侧的擦伤。为了好好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连续几天骑马赶路,屁股大腿那叫一个疲惫。好在李大人看起来人还算和气,对自已印象应该不错。

福山大营占地颇大,足足有上百亩地。南靠南山,北望黄海。往西80里是蓬莱码头,往东120里是大名鼎鼎的威海卫军港。这里连接两地,又有地处内陆。近海而不临海,确实是居中策应的好位置。

也许是大战将近,也许是想在巡抚大人跟前好好表现,也许是一贯如此,大营内士兵们喊杀震天。马军,步军,火枪手,都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卖力的训练。战马嘶鸣,呼号不绝,枪声阵阵。

眼前的所见所闻,让王定边不禁感慨:大清朝气数未尽啊!洋务运动,的确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一定生机。北洋舰队、火枪的大量装备、大量西方科技的引入、确确实实改变了大清。此时,淮军的老底尚在,北洋舰队并未覆灭,国内也算安定,任谁也想不到甲午一战清廷会败的这么彻底。更是在之后的庚子之变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让中国进入最黑暗的近代史。

甲午开始,日本的国运便是一路顺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场战争都是战胜国。战争的胜利磨练了军队,赚取了赔款,获得了大片土地。靠着赔款,日本完成了产业革命,完成了军队装备的现代化。也滋长了日本更大的野心,最后被自已的胃口给撑死。

军营内的景象看过之后也便那样了,保安营虽然人数少,士气相比这里却并不差。军队的训练不是靠临时抱佛脚,靠的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休息的日子没有太久,刚刚用过午饭的王定边被通知参与军事会议。

一个单独的营房内,李秉衡和众位将领幕僚正在商议军机,王定边一个小小营官排在最末尾的位置。

此刻的山东半岛有兵两万余,步兵40营,马军8营。另有北洋舰队和水雷2营。看似不少的军队,却根本不够使用。半岛海岸线绵延千里,适合登陆的港口平地数不胜数,在哪里防守?威海卫和登州卫都是战略要地,必须严防死守。可其他地方呢?手里的牌有限,想靠弱势兵力打出辉煌战绩,那是古之名将才能做到。李秉衡是个识时务的,从不敢自称用兵如神。他是要脸的,不像龚照玙那厮,贪生怕死也敢号称“隐帅”!

李巡抚开口询问诸将意见。总兵章高元首先发话,作为在场职位最高的武官,这是应有之意。

“大人,我军兵员太少,只能防范要地。还请上书朝廷早派援军啊!”

“嗯,本官已电报京师求援。可援军什么时候到却是不知。”李秉衡不由叹息一声。大清的精锐多集中在辽东一地,别处的兵马要么需要驻守要地,要么就是战力感人。指望别处的援兵,不现实。想到这里,心里暗骂李鸿章:淮军糜烂至此,李鸿章难辞其咎!耗费无数国帑,装备精良武器,结果在辽东一败涂地!我山东有这军费早练出十万精兵,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

守将孙金标拱手讲话:“大人,烟台乃是通商口岸,又是居中之地。末将建议坚守烟台,威海和登州有了战事再支援便是。”

“末将赞同,”“孙大人言之有理,”“此议大善!”……

防区靠东的营官孙万龄硬着头皮说道:“巡抚大人,若倭寇从东边的荣成或是乳山登陆,到时候南北夹击,岂不是腹背受敌?”

总兵章高元回应:“总共2万兵,处处设防那是处处不设防!况且荣成和乳山并非战略要地,一时失守不要紧,回头再夺回便是。”

李秉衡很无奈,身为山东巡抚他不想丢一寸土地。可兵力稀少,也是无奈。

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综合了章高元和孙金标的意见,驻守于烟台,各营官兵昼夜巡逻,不可有一刻懈怠!

会后,王定边单独拜见李秉衡。请求将驻地移至成山,弥补东线的防御。斟酌良久后,李巡抚同意了王定边的请求。

部署安排完毕,王定边赶回即墨,开始换防的安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