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再造华夏
晚清之再造华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晚清之再造华夏 > 第94章 义和团入直隶

第94章 义和团入直隶

加入书架
书名:
晚清之再造华夏
作者:
北青龙
本章字数:
4554
更新时间:
2025-03-05

北京城,颐和园。

相比紫禁城的威严庄重,颐和园这里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而且颐和园刚竣工不过十几年,紫禁城那是什么时候盖的?大明朝明成祖时期,400年的老房子了!放着新房不住,非要去住“老破小”那不是脑子有病嘛!

于是,慈禧老太后认为,自己毕竟一介女流,在紫禁城处理国政,于理不合、有失体面。以后的国政,来颐和园处理是一样的。皇上嘛,嗯,瀛台地方幽静,正是反思自身的好去处,就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自己吧。

此时,从山东调任回京的毓贤正在汇报工作。

“太后,奴才有负圣恩!山东的事奴才没有做好,累得太后受到诸国压力。奴才有罪!”随后,毓贤咚咚咚几个响头磕下,尽显家臣的忠诚。

“起来吧,也是苦了你了。大清国打不过列强,你们这些做奴才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谢太后隆恩!太后,奴才以为,列强欺我太甚!每每想到我大清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奴才心里跟刀割一样难受!纵容义和团实属奴才刻意为之,奴才建议不要清剿义和团,而是利用。借百姓之力,打击洋人。”

“哦?你且仔细说说。”老太后对此很有兴趣。任谁处在她的位置,也不想整天被人管束。

“太后,奴才建议招安义和团。义和团的起因是洋人欺压地方百姓过重,逼的百姓不得不站起来反抗。和太平军或者捻匪相比,义和团不反朝廷,没有清晰的口号,没有领导人物。就是一群的乌合之众,如果朝廷将之引导,必能为我所用!借刁民之手对抗洋人,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不可惜。朝廷到时候下令取缔,总之不会吃亏。”毓贤侃侃而谈,将自己几个月来整理的话术展现出来。这让慈禧内心欢喜。

“毓贤啊,你是真下了一番心思的。如果咱们旗人个个像你一般用心,何愁我大清江山不稳?这事就按你说的办!眼下山西巡抚一职空缺,朝中正愁派谁过去,我看不用选了,就你去吧!”

“奴才谢主隆恩!”

……

山东。

处理完了义和团的问题,袁世凯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德国人。袁世凯对民众反对德国筑路开矿所引起的冲突,一面派官员到高密查堪聚众事件,派当地有名望的绅员劝解安抚百姓;一面致电德国胶澳总督叶世克,请其派员到济南另订详细的路矿章程。

袁世凯认为没有章程,“不能按照约章持平办案”,遇到民教纠纷没有法律依据,交涉往往无从处理。德国铁路公司迫于高密、潍县人民的反抗,不得不派人员到济南与袁世凯谈判,订立详细路矿章程。

在此期间,根据袁世凯的请求,荣禄派遣聂士成武卫前军、董福祥武卫后军,开赴山东西部地区,与武卫右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演习持续半月之久,并邀请了英法德等国代表观摩考察。演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应对敌人的陆上攻势,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人。我大清是有能力,有胆量开战的!

然而,和德国打仗,敌强我弱,中日甲午战争余悸犹在,西太后是决不会同意的。进军山东演习,无非是向臣民表明她在重整军备,有意抗敌而己。也因为这样子,袁世凯是得不到对德作战谕令的。好在,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并不只是在战场上。

德国胶澳总督叶世克专程派人观摩了军演,对于武卫军的战力有清晰的评估。他觉得,击败清国军队不难,可自身也会付出相当的代价。青岛一地刚刚占据,各项基建刚开始进行,德国在山东的力量稍显薄弱。如果这个时候,与清国再次开战,对德国来讲并不是太好。

此时的英国深陷布尔战争的泥潭,德国深度参与了支援布尔人。况且,沙俄与日本两国,对中国北方虎视眈眈。一旦德军不利,这两头饿狼肯定要上来咬一口。同时与西国开战,德国军队再是善战,也没必要这么作死。综合各项考虑以后,叶世克决定进行一定的让步。只要不影响大局,山东地界安稳一下也能接受。

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1900 年 3 月 21 日)双方经过多日磋商,最终订立《中德胶济铁路章程》二十八款,同时也议定了关于矿务的详细章程《山东德华矿务章程》二十款。

两合同的主要精神是基本一致的,规定了由德商、华商共同集股办理路矿;勘查、购地、租地、建房以及对损害人民财产赔偿等做了明确规定;对于铁路、开矿用地也做了明文规定。

章程议定后,袁世凯命人刊印数本,颁给府州县地方官员。通过路矿章程,德国办事人员也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在章程的约束下,袁世凯又派官员处理德国人与山东民众的冲突,德员与当地民众的激烈对抗逐渐缓和,德国修路开矿也较之前顺利。

慈禧太后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她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首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到天津开坛聚众。

受到朝廷利好消息的鼓舞,山东的义和团大举前往首隶活动。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

中国有句老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戊戌政变后完全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借着义和团之手,可算出了一口恶气!老太太高兴了,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读过书,进行过充分教育的统治者往往能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放在清末就是能够从国际视角看问题。慈禧老太太的文化水平很有限,一份200个字的懿旨能写出十几个错别字,平时批阅奏折也是让李莲英念。虽然,她天生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善于笼络下属,可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陷入情绪化之中。

大清处于天朝上国阶段,你有点情绪外国也就忍了。可大清的门窗都被人砸烂了,你还在打嘴炮?后果就很严重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