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唐振就被铁甲碰撞声惊醒。节度使府的亲兵举着火把鱼贯而入,为首者将一卷帛书拍在草席上,羊皮封筒的火漆印赫然是工部的独角兽纹章。
"陈帅有令,五日之内造出百具神臂弩。"亲兵队正的声音像生锈的刀锋刮过青石,"所需物料己运抵将作监。"
唐振摸索着展开帛书,指尖触到凸起的纹路时浑身一震——这根本不是羊皮纸,而是某种高分子材料的仿制品。当他假装研读文书时,鼻腔捕捉到若有若无的硅胶气味,这分明是现代3D打印技术的产物。
第一幕 墨家遗宝现世 将作监的库房里堆满新到的青冈木,唐振却在角落发现三根碳纤维箭杆。他蹲下身,指腹着箭尾的激光蚀刻编号:TTK-2035。这串数字让他想起导师办公室的样品柜,那些标着"时空管理局"字样的实验器材。
"此乃墨家密藏。"监工赵主事突然在背后开口,"安史之乱时埋于终南山,上月暴雨冲塌崖壁方得重见天日。"老吏说话时,腰间铜钥匙随动作叮当作响,唐振的量子化听觉却捕捉到更细微的电子蜂鸣——那串钥匙里藏着微型信号发射器。
当夜,唐振借检修水轮机的名义潜入库房。碳纤维箭杆在月光下泛着幽蓝,他用火折子烘烤箭簇,暗红色的全息投影突然浮现:那是长安城的三维模型,大雁塔地宫位置标注着辐射符号。更诡异的是模型右下角的落款——"Timekeeper Project Phase II"。
第二幕 朝堂上的微积分 次日朝会,陈敬瑄的佩刀架在唐振颈间,逼他当廷解说弩机改良方案。文武百官的目光如箭矢般钉来,唐振摸到袖中的算筹,突然想起毕业论文答辩的场景。
"此弩射程三百步,需调整偏心轮扭矩..."他故意用《九章算术》的术语包装工程力学公式,手指在沙盘上画出抛物线轨迹。当说到"弦力与箭重平方成反比"时,工部侍郎突然拍案而起。
"妖言惑众!《考工记》有云:矢长三尺,枋木为最。"老者颤巍巍举起《周礼》,书页间却滑落半张图纸——那是用铅笔绘制的滑轮组示意图,边角还印着"清华力学实验室"的水印。
唐振的残存视觉突然捕捉到异样:工部侍郎的幞头下,隐约露出蓝牙耳机的轮廓。当他佯装跌倒触碰对方袍角时,丝绸下传来集成电路板的触感。
第三幕 雷火焚天夜 第西日深夜,首批三十具神臂弩即将完工。唐振在箭楼调试望山刻度时,忽闻库房方向传来爆炸声。冲天火光中,他"看"到电磁脉冲的波纹——这是高能电池过载的典型特征。
"有人换了我们的储能装置!"赵大锤拖着烧伤的右臂哭嚎。满地焦黑的零件里,唐振摸到熟悉的聚合物外壳,这是特斯拉电池的防爆层。更惊人的发现来自废墟角落:半截烧融的机械臂残骸,齿轮间卡着敦煌壁画风格的芯片。
追击纵火者至灞桥,唐振的量子听觉锁定百米外的马蹄声。当他张弩欲射时,目标突然回身亮出腰牌——镀铬的银牌在月光下闪着冷光,上面的狼图腾变成二维码图案。箭矢离弦的刹那,那人化作一团蓝色像素消散,空气中残留着显卡烧焦的气味。
第西幕 历史的双重镜像 五日期限将至,陈敬瑄亲自验看百具弩机。当将军拉开弓弦时,唐振的耳膜突然捕捉到次声波震动——这是量子晶体共鸣的前兆。
"禀大帅,此弩需配合特制箭矢。"唐振呈上碳纤维箭,余光瞥见工部侍郎的喉结在剧烈抖动。陈敬瑄搭箭张弓的瞬间,节度使府的地面突然震颤,量子晶体在唐振怀中发烫,全息投影自动展开:现代西安的钟楼与唐代鼓楼在虚空中重叠,大雁塔地宫射出通天光柱。
箭离弦时,时空仿佛静止。唐振的残存视觉看到箭杆分裂成两枝:一枝射中靶心红缨,另一枝穿透时空屏障,正中2025年实验室的量子装置。当轰鸣声散去,靶场上空悬浮着燃烧的篆文:"天工开物,劫数难逃"。
陈敬瑄的独眼泛起数据流的蓝光,他抚摸着发热的弩臂低语:"你可知这青冈木,实为千年后的人造碳纤维?" 这句话让唐振如坠冰窟——原来整个将作监,不过是时空管理局的沙盘模型。
本章关键解密
1. 碳纤维来源:终南山"墨家遗宝"实为未来人埋设的时空信标
2. 工部侍郎身份:植入脑机的历史修正者,佩戴的《周礼》实为电子书
3. 机械臂残骸:证明唐代己有穿越者建立地下兵工厂
4. 双重镜像:所有科技改良都是历史既定事实,形成因果闭环
下章预告 裴九娘在治疗烧伤士兵时发现纳米机器人,赵大锤的铁砧下挖出刻着ASCII码的秦砖。唐振终于明白,自己并非穿越者,而是活在某场跨越千年的量子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