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年轻力壮身体也不是这么糟蹋的,现在都指不定己经是老寒腿,风湿关节炎了。
“嗯,老西呢?”
“也给买,再买两把锁头,省的他们出门的时候被子被偷。”
“噗嗤!”陈茹实在没忍住,老伴儿是有多不放心徐三牛和韩氏。“你觉得他们能偷?”
“没脸没皮的,谁知道会做啥事。大冬天的谁不冷,看到暖乎乎的棉花被他们能不心动?”
额,说的很有道理。
现在他们盖的就是棉花被子,确实晚上挺舒坦的,“咱们要再做床厚的不?你知道我这具身子原来寒气重,特别怕冷。”
“再做一床吧,起码能换着盖。”
“老头子,棉被加布匹一家子咱们要买多少?带的回来不?”不是她夸张,而是棉花属实太占地方。
“问问掌柜的能不能给送货,如果可以就让他们晚些送进村,差不多天黑了再送过来。”他现在还不想太惹眼,过个安静的冬天吧。
“成,不给送咱们自己包辆车回来,反正要买的东西还挺多。”村里的牛车她也不爱坐,哪回屁股和腰都被颠的酸疼半天。
“行。”徐老头开始计算要买多少斤棉花,两床厚被子,八身棉袄棉裤还有棉鞋。只有一身的话一个冬天不能换一次衣裳,他真的不太能接受。
太脏了,这里人本就够脏了,也是他们来了后才要求他们定期洗澡洗头的,要不没法一个桌子吃饭,真邋遢。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不少花钱。
“老婆子,银子咋恁好花呢?”
陈茹被逗笑,“所以冬天你要勤快点,多抄点书多挣点银子。”
“不必,多卖几个方子钱来的更快。”
“菜方子下次跟掌柜的商量商量,一个月卖一个,细水长流,咱们有银子他也能定时出新品。”
“嗯,等过两天我就开始画图,咱们把新家的图纸给弄出来。”
“我不会画。”
“大概的画画就成了,又不要多好看。到时候院子里种上你喜欢的花草,再种些果树……”
第二日,吃好早饭立马奔向县城。
“老板,这炭咋卖的?”县城卖的都是普通的黑炭。
“五文钱一斤。”
“烟大不?”
“大,很呛人。”
“有烟小不呛人的不?”
“有,老贵了,一斤得三十文。”
艾玛,是挺贵的,徐老头询问的看着自己老伴儿。
“买两百斤。”贵就贵点吧,总比挨冻的好。两百斤省着点用加上火盆子应该也够了。
“好嘞!”
一大早的就开了张,掌柜的心情极好。
“红糖咋卖的?”
“西十五文一斤。”
“给我来二十斤。”
今天花钱的大头除了木炭就是棉花和布匹,家里人多确实废料。不过因为买的多,掌柜的答应送货上门,他们一会买好,可以跟送货的车子一起回家。
“粮食再买点吧,难得能搭个顺风车。”
“成。”
两人又去买了三袋子白面三袋子白米,路上闻到肉包子的香味,“一会回去的时候买俩包子带给二宝吃吧。”
“好。”
这次买完最近他们都不会再进城了,等快下雪的时候再来一次,囤点肉啥的。
“老婆子,你看这鱼虾咋样?”一个小摊子前蹲着一个衣裳补丁摞补丁的汉子,鱼都是手指头大小的小鱼苗子,虾也都是小河虾。
“咋卖的啊?”这些是好东西,尤其是小虾,补钙。
“您要?”汉子有些懵,他都蹲好半天了却没一个人来问,因为他抓的鱼虾真的太小了。
没法子呀,大的要网兜,他家里根本没网。
“五文钱,全给你们了。”喊高了他怕没人要,五文钱他们肯买他也高兴。
恁便宜?
徐老头瞅瞅他的穿着和脸色,“十文吧,我全买了。你的桶多少钱,桶也给我吧。”
卖鱼的傻眼了,第一次看到买东西还自带加价的,不应该减价吗?他们确定没说秃噜嘴。
“木桶两文钱。”
老陈氏数了十二文给他,“不不不,给多了,一起七文钱。”
“就这个价吧,你这鱼虾还有不啊?”
晒干冬天吃也是个不错的小零嘴下酒菜。
“有有有,您还要吗?”
“要,就是我们不能天天来村里,你能送村里给我们不?”
“哪个村呀?”
“草垛子村,徐老三家。”
“嗳,好!”那村他知道,和他的村子不远。“你们要多少呀?”
“有多少要多少,就今天这么多十文钱,可行否?”
“行行行!”对方头点的小鸡啄米一样,生怕慢一秒他们就拒绝。一桶十文钱,真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虽然说小鱼小虾不好抓,一天他抓个两桶没问题,如此便有二十文。跟干粗工都一个价了。
何况还有家里其他人能帮忙,发财了发财了!
买的差不多后,徐老头拎着桶回布庄,“鱼虾你打算咋吃呀?”
“炸着吃,肚子里缺油就想吃点油呼香脆的。”
“回去我就去炼油。”
老徐家,徐老二在门口徘徊了不知道几次了,嘴里自言自语,“爹娘咋还不回来,天都要黑了,村里的牛车早回来了。”
邱氏没做晚饭,也跟着徐老二在门口徘徊,“就是说啊,别出啥事了吧??当家的,要不你跑一趟看看?”
“天黑不回来我就带老西跑一趟。”
院子里带娃的徐老西:“二嫂,能不能给热俩窝头,我怕一会没力气走路。”
县城一来一会路可远了,不吃饭走路太难受。
邱氏想想也是,天黑路远可不得垫吧垫吧,“好,我一会……”
一辆骡车停在他们家门口,老陈氏掀开帘子看到院门口的人立马招呼道,“你们来的真巧,快把东西搬下车。”
哎哟喂,爹娘回来了!
他们又买了一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