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窗前落花的快乐【杂集】
独坐窗前落花的快乐【杂集】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独坐窗前落花的快乐【杂集】 > 军训(开篇)

军训(开篇)

加入书架
书名:
独坐窗前落花的快乐【杂集】
作者:
独坐窗前落花的快乐
本章字数:
6526
更新时间:
2025-05-03

9月6日我来到了这所学校大坝社会职业学院,我爸把我送来的。昨送来的,开自家的私家车给我送来的,我的一大家子全来了,来到大坝宝灵市某镇送我上学的。

我们星夜兼程、披星戴月,顶着夏季最后一波的清凉与朝露起程了。(不废话,不说谎。)五点半左右起的,六点前出发的,十一点半多左右到的。中间加了一次油,停了一个服务区(嘿嘿,还好我有先见之明,这一路上没喝多少水或是我耐力比较好没啥想去厕所的感觉。)我还是在停的那个服务区上了两次厕所。一次小便,一次闹肚子。(拉肚子属于老毛病了。高中饮食不节制不规律落下了病根。)近六个小时的车程。

这一路上我先是上车前看了看略略漆黑不太明亮的清晨摇了摇头,打了个哈欠!到国道上看着沿途沉睡或苏醒的路边的一户户人家。(沿途的人家大门开多闭,路上也人迹罕至,静极了,看过去是还有一些昼夜交替痕迹的清晨(昼夜交替不同情况迹象不一样!)。矗立在这清晨中的房屋宁静,静谧,略略让人有些遐想使人毛骨悚然的农村自建房。时不时见一家门前或门框挂着灯有的是在自家门檐子那装的节能灯反正都是通电的电灯(油灯,可没见着,挂那个的真不好找,当然有机会遇到了也不错,还过那个时候人会在哪呢?)。在这有些昏暗的清晨静静的亮着,力所不及的照耀着主人家的门前那片地,为路过的人带来一抹温暖,指引方向,照耀前行。(行走在路上的人多会驻足停留,之后再次踏上前行的路。我坐在车上虽未做过多停留,但我心驻足良久。)

入秋的早晨还是很冷的。(这时候来一碗胡辣汤就好了)入秋早晨的秋风不像春风一样和煦,不像夏风一样热情,秋天早晨的风凛冽,吹的人透心凉,让人忍不住双手环臂,搓手,哈气,原地走来走去,蹦哒。

当然这个点,我们停留喝胡辣汤大概率是六点半,还是有比我们起的早的。路上的商店陆续都开门了。昨天不知多晚才拉上的卷帘门,今天又不知多早的拉开,打扫门前,搬运商品、货物,吃早餐,准备营业!

秋日的寒风并未使人们褪却开门迎业,迎接新一天生的热情。(都是为了活着,更好的活着)同样,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也即将迎来新的人生,塑造更新的自己。

吃饭了,吃饭了—喝胡辣汤。牛肉胡辣汤,油馍头,水煎包,这便是这次行程唯一的早餐。吃早餐的就三个人,我,我爸,我妈,剩下的我弟他们都说不饿,不想吃。(我走的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就对我妈说“走的那天早饭我们喝胡辣汤吧,我爷爷不喜欢喝给我爷我奶他们买杯八宝粥和豆浆吧”。我妈说:“你想喝胡辣汤嘞。”我:“嗯,走之前在喝一次,去了再想喝就难了吧”。)

我一开始想的吧是在家喝,喝我们街上十字路口西头的那家。喝十多年了。我还想再加份豆腐脑。但都未能如愿,除了喝一碗胡辣汤的愿望。

这顿早饭的胡辣汤是走到半路,在路边的一家胡辣汤店喝的(店叫什么名忘了,反正喝的胡辣汤里有牛肉。河南的胡辣汤也有很多种,在河南各地有各地的胡辣汤,早餐店家家都有自己对配料用量的把控与理解,家家有家家的味道。不过河南的胡辣汤源自于陕西西安那边的胡辣汤。之前听人说陕西西安正宗的胡辣汤没那么多香料。用量足,喝着一个味咸,可能喝起来更像咸菜汤?)算是我喝的离家最近的胡辣汤了。

虽然都是在河南,虽然都是胡辣汤,但各地的味道总归是不一样的,配料各家有各家的配方,味道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那天早上说实话喝的胡辣汤色更深,味更浓和我老家的不一样。我们那的里面有橄榄菜(疫情的时间加的,喝十多年了之前就没喝到过。那时一碗胡辣汤正式卖到了5块一碗了,配菜也稍有变动。疫情之后也没见降价,而好像河南的胡辣汤都卖到了5块一碗,全省统一了?可能有的地方卖的更贵。)我那天在路上喝的则没有。

喝了一口,哎,你别说这味还真不赖。我拿着勺子喝着时不时夹个包子咬一口,嚼两下,剩下的一口塞进去,再喝两胡辣汤。嘴里鼓鼓囊囊,还不忘往碗里夹油馍头。咕哧咕哧吃的满头大汗,顿感幸福迎面而来。生活不该如此?

爸:“藤嘚,这以后就是大学生了。”

爸:“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

我:“你就不怕以后我半路丢了”。

爸:“那你要丢了,你才真有本事嘞!那么大人了。哈哈哈!”

妈:“就是,你又不是不识字。你识字,那牌子啥你看唉。你又看懂了!”

妈:“多开口问问人家,讲礼貌点。”

我:“妈,那我国庆咋回去,坐高铁?”

妈:“坐大巴也管。你别买那黄牛票,别相信家人说的。”

爸:“嗯。”

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你说这基因我昨就没遗传一点?点着头,托着下巴,看着我。(抬眼瞅见的)

爸:“吃好没,吃好了走。”

妈:“你去给路,还有咱爸咱妈买点……”。

爸:“我去要个袋子把这个剩的包子,油馍兜走再买碗胡辣汤,给咱爸,咱妈一人买杯八宝粥再买一杯豆浆。”

……

上车!

妈:“鹿”。

弟:“我不吃,我不饿。”

妈:“那先放着吧,等饿了在吃。”

妈:“妈给吃个煎包。”

奶奶接过煎包咬了一口,边吃边说:“我不饿,吃这一个就管。”

妈:“大(da),你也吃点吧。”

爷爷摆摆手,瞅了一眼,收回了手。

奶奶:“你不用管恁大(da),他不饿。(爷爷不善言辞,大病一场后说实话话变少了不少。)

爸:“坐好,走了。”

走在高速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来来往往。除了西驱的私家轿车,见的最多,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大车(大货车)来往运送快递的(京东的、顺丰的),来往运送一些不知名货物的(包的太严实不知道是啥),来往送车(运各种轿车、跑车、小货车、电三轮的)。从眼前经过,映入眼帘。。

我们坐在车里,行驶在高速路上,往外看,就像相对静止一样。我往车窗外看树,田地,柏油路都在倒退?(不仔细看是这样,大致望去会有这种感觉,产生这种错觉。但你提前或集中注意力盯着某两棵树,一棵也行,你会发现树并未动。)事实也就是这样,树没动,路没动,地没动,是人在动,车在动,在高速路上快速行驶前进。

去干嘛!去报到,送他们的孩子去军训,去受罪,去读大专。

这趟行程刷新了我许多的固有认知(说是震撼了我的三观都不为过。),只有一个值得我开心的,又看到山了(其实多是山地丘陵不是什么如泰山那般,泰山这世间也只有一座。喜马拉雅也是一样是世间的唯一(而且人家还是长个。跟世界上众多名山大川,土包包,山丘陵比起来,人家纯纯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我第一次看到山,第一次爬山是小时候去大连我叔带我和爷爷、弟弟旅游时。当时玩没什么感觉,天天走的累的(算是把在家疯跑、撒欢的那股子疯劲、野劲全掏出来了。跑的我这辈子都想跑了。(以至于弄的在往后的许多年里,我是能不出门就不下床、不穿鞋。可以说我从小的时候那次旅游之后在家的时间比在外边多;在床上的时间没比下地的时候长(上学除外,上学我也是坐在班里的时候比出去的时候多)反正就是一句话: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咱是岿然不动。

那次旅游长达一个月,累的咱是前胸贴后背,胃里首倒酸水,头重脚轻,那点旅游的兴奋,激动,高兴,被累的一只不剩。累的真不咋高兴!

现在触景生情,原来第一次看见山的感受,感受到的山的伟岸矗立时,我的眼界就己经拓宽了。只是本人不怎么自知罢了。(当然在大连旅游见到的山和在河南这次行程路上看到的有很多不同,虽然都是山。但我不会感叹,再说出“这就是啊!但我会说一句“看到连绵的高山了。行驶在高速上,高山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一路上除了这一座我认为是高山,其他那些顶多就是山地丘陵,一些山包包。)

我现在想得只有一件事,山见着了,咱就不爬了,累。“我想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家里好。”(书本照进现实,只得出了一句话,现实残酷!)

可惜,咱回不去了。至少得在那个有山的地方,靠近黄河,有一个伟大水利工程的地方待三年。(其实还有一个水利工程与其配套大家觉得是什么水利工程?结尾揭密。)

给大家透个底。真看见黄河了,真应该脱口而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没办法,认命了。走一步,看一步。争取进步,步步高升!

那个与大坝配套的水利工程就是小浪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