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加紧对精锐部队的训练。他亲自到训练场督战,鼓舞士气。
“弟兄们!高元恭这伙乱党妄图破坏高丽的和平,让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我们身为大唐将士,肩负着保家卫国、安定西方的重任。此次行动,我们务必速战速决,将这股势力彻底铲除!”薛平贵站在点将台上,大声激励着士兵们。
“杀!杀!杀!”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与此同时,使者们在各部落间穿梭,不断传递着大唐的诚意与实力。终于,又有两个部落决定与大唐结盟,不再支持高元恭。高元恭得知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但此时他己经骑虎难下,决定孤注一掷,提前对唐军发动进攻。
高元恭率领着他集结的数千兵力,趁着夜色,悄悄地朝着高丽王城进发。他企图以突袭的方式,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夺回王城。然而,他的行动早己被薛平贵安插在其身边的眼线知晓。
薛平贵得到消息后,冷笑一声:“高元恭,你这是自寻死路。”他立刻调兵遣将,在高元恭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当高元恭的队伍进入埋伏圈时,薛平贵一声令下:“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如同雨点般射向高元恭的队伍。黑暗中,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高元恭的士兵们顿时乱成一团。
“中计了!快撤!”高元恭惊恐地大喊道。但此时退路己被唐军截断,他陷入了绝境。
薛平贵骑着战马,手持长枪,冲入敌阵。他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唐军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高元恭的队伍几乎全军覆没。高元恭本人也在乱军中被薛平贵生擒。
“高元恭,你妄图分裂高丽,挑起战乱,今日便是你的末日!”薛平贵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高元恭,冷冷地说道。
高元恭面露绝望之色,瘫倒在地。随着高元恭的被擒,高丽境内最大的一股反唐残余势力被成功铲除。
战后,薛平贵将高元恭押回高丽王城,当众宣布了他的罪行,并将其斩首示众。这一举动,极大地震慑了那些企图反抗大唐统治的人。
此后,高丽各地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在薛平贵的领导下,大唐的治理政策得以顺利推行。百姓们看到了大唐的诚意和实力,开始逐渐接受大唐的统治。他们在唐军的帮助下,积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而薛平贵,也没有忘记远在大唐的王宝钏。他时常在忙碌之余,望着大唐的方向,心中思念着妻子。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不仅要让高丽这片土地繁荣昌盛,还要早日回到王宝钏身边,与她团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丽地区在大唐的治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城市逐渐恢复繁华,田野里再次长满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薛平贵的名字,在高丽大地上被人们传颂得越来越响亮,他成为了大唐与高丽友好融合的象征。而他的传奇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以及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流传下去……
第29章:朝中风云
在高丽战事顺利结束,局势逐渐稳定的同时,大唐的朝堂之上却泛起了阵阵涟漪。
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奏报,脸上神色平静,但眼中却透露出一丝沉思。“薛平贵此次攻克高丽王城,立下大功,朕欲对其进行重赏,众爱卿以为如何?”
宰相魏征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薛平贵确实战功赫赫,高丽之战不仅展现了我大唐军威,更为我大唐开疆拓土。对其重赏,实乃应当,如此亦可激励更多将士为我大唐效命。”
武将出身的程咬金也大声附和:“魏相所言极是!那薛平贵打仗那叫一个勇猛,又有智谋,这高丽一战打得漂亮!陛下就该好好奖赏,让咱大唐的儿郎们都知道,为国立功必有厚报!”
然而,吏部尚书李林甫却微微皱眉,上前说道:“陛下,薛平贵虽立战功,但他出身卑微,骤然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