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旦祭祀完毕,又在家玩了一段时间,待到天气回暖,刘轩便准备进京面圣了。收拾好行装,拜别父母后,刘轩带着赵云、张虎和一队护卫便出发了。虽然天气回暖了,但路上还是有些许严寒。
一日,刘轩一行人行至刚入河内郡新乡县时,却看到一群黄巾贼正在打劫一伙过路的。
原来张角死后,很多剩余黄巾军逃到山林躲藏起来,时不时便出来劫掠百姓。而刘轩注意到这群黄巾打劫的对象,似乎不是一般人,有好几辆马车,车帘紧闭,周围还有一些看护卫在抵抗。刘轩略一思索,便决定出手相助。
“子龙、张虎,随我去救那些人!”刘轩一声令下,带领着护卫们策马冲向那伙黄巾贼。
赵云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如一道银色的闪电般冲入敌阵。长枪所到之处,黄巾贼纷纷倒地,惨叫连连。
他身姿矫健,在贼群中左冲右突,枪尖闪烁着寒光,仿佛死神的镰刀,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张虎则挥舞着大刀,怒吼着冲向敌人。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每一刀砍下去,都带着千钧之力,将黄巾贼的武器砍断,身体砍伤。那大刀在阳光下闪烁着锋利的光芒,让黄巾贼们胆战心惊。
刘轩也不甘示弱,拔出佩剑,加入了战斗。他虽然武艺不如赵云和张虎,但也有着一股勇往首前的气势。刘轩一群人的加入让这群黄巾难以招架。
护卫们也都奋勇杀敌,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与刘轩等人一起,将黄巾贼们打得节节败退。
那些被打劫的人看到有人前来相助,顿时士气大振。他们的护卫们也更加奋勇地抵抗,与刘轩等人里应外合,很快就将黄巾贼们打得溃不成军。
黄巾贼们见势不妙,纷纷扔下武器,抱头鼠窜。刘轩等人并没有追赶,而是转身来到了那些被救的人面前。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一位看起来像是管家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对着刘轩等人拱手行礼。
刘轩微笑着还礼,说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们是什么人,为何会在这里遭遇黄巾贼?”
那位管家模样的人恭敬地说道:“恩公有所不知,我们乃是泰山羊家之人。而车内是蔡邕蔡大人,蔡大人之前得罪了官宦,被贬至海江一带。如今陛下宽恕,蔡大人欲带着家眷回洛阳。因羊家与蔡家有旧,特地安排了我们一路护送。没想到在此遭遇了黄巾贼。”
话音刚落,只见车帘被缓缓掀开,一位身着素袍、神情儒雅的老者从车内走了出来。他便是蔡邕,虽历经贬谪之苦,但身上那股文人的风骨依旧不减。
刘轩听闻眼前这位老者便是蔡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蔡邕,字伯喈,乃是当世闻名的大学问家,不仅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其书法更是独步天下,尤以隶书著称。他曾校书东观,刊正六经文字,书刻于碑,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摩临摹,其影响力可见一般。
刘轩连忙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礼道:“久仰蔡大人盛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大人学问渊博,为天下士子之楷模,轩一首心怀敬仰。”
蔡邕微微一笑,还礼道:“公子过奖了。今日多亏公子出手相助,才让我等免受黄巾贼之害,这份恩情,蔡某铭记于心。”
刘轩谦逊地说道:“大人不必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是我等本分。况且大人乃国之栋梁,能护大人周全,亦是轩之荣幸。”
蔡邕欣慰地点点头,对刘轩的印象愈发良好。他看着刘轩身后的赵云和张虎,赞道:“公子身边有如此猛将相随,实乃如虎添翼。方才二位将军的神勇,蔡某也是亲眼目睹,当真是英勇非凡。”
赵云和张虎连忙抱拳,齐声说道:“蔡大人过誉了,我等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罢了。”
随即蔡邕笑着问道:“公子英勇侠义,不知如何称呼?”
刘轩恭敬地拱手说道:“在下刘轩,乃赵国怀王之子,现任中阳县尉。此前在剿灭黄巾之乱中略有微功,如今正准备进京听宣。”
蔡邕听闻刘轩是汉室宗亲,眼神中瞬间流露出敬重之色,他整了整衣衫,微微欠身道:“原来是皇室贵胄,且年纪轻轻便有官职在身,还立下破黄巾之功,公子年少有为,实乃国之幸事。”
刘轩真诚地看着蔡邕,恳切地说道:“蔡大人,既然您也是前往洛阳,不知能否与我等同行?我平日里对经史学问颇有兴趣,无奈身边无人可请教,久闻大人精通经史、音律、天文,书法更是独步天下,若能在途中向大人请教些学术问题,实乃我求之不得之事。”
蔡邕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刘轩,只见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坚毅,言语间又流露出对学问的渴望,心中对这个年轻人不禁又多了几分好感。
他抚着胡须,笑道:“公子文武双全,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和求知欲,实为难能可贵。若能同行,一路与公子交流学问,亦是我之乐事。”刘轩微微一笑,文科生也是有优势的嘛。
当下,众人重新整理行装,刘轩安排护卫们在前后小心护送,一路上,刘轩不时向蔡邕请教一些经史方面的问题,蔡邕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从历史典故到学术观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刘轩听得十分入神,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蔡邕探讨。两人你来我往,交流得十分畅快。
赵云和张虎则带领护卫们警惕地观察着西周,确保众人的安全。
随着交谈的深入,蔡邕愈发觉得刘轩与众不同。这个年轻人不仅武艺高强,在学问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许多观点都让蔡邕眼前一亮。他心中暗自感叹,汉室宗亲中有如此人才,实乃汉室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