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回到营帐,松了口气,刚才在殿内他还真怕吕布杀过来,董卓仗着五万西凉军撑腰,肆无忌惮,刘轩有点后悔没早点下手了,刘轩收到情报,董卓救驾当日只带了三千骑兵,这五万兵马都是后面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到达洛阳的。
可当时,董卓并无异常,自己杀了他,反而会被其他人冠以篡逆之名,难搞。
自己手里只有八千兵马,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看来这刘辩自己是保不住了,刘协上位天命所归啊,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董卓进京时那么多大佬都在,但最后还是让董卓得逞了。
这明显有备而来啊,杀几个宦官,你带五万西凉军过来,并且这几天还在不断调兵。若是贾诩在就好了,至少能出出主意。
刘轩正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人来报,说是有一将士带八百军士来投,名叫徐晃。刘轩听闻,精神一振,连忙起身相迎。
来者正是徐晃,只见他身高八尺,面如重枣,眉如卧蚕,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身披玄铁甲,手持开山大斧,威风凛凛。徐晃见到刘轩,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徐晃徐公明,久闻使君仁义之名,今董卓专权,倒行逆施,末将愿率麾下八百军士,追随使君,共讨国贼,匡扶汉室!”
刘轩赶忙将徐晃扶起,笑道:“吾正愁人手不足,今公明来投,实乃天助我也!早闻公明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为人忠义,今得相助,何愁董卓不灭!”
原来,徐晃在洛阳任校尉时,便心怀报国之志,眼见董卓祸乱朝纲,心中不忿。他深知刘轩乃汉室宗亲,为人正首,素有匡扶汉室之心,便毅然决然地带兵前来投靠。徐晃不仅武艺出众,治军严谨,而且颇具谋略,在军中威望颇高,所带的八百军士皆是精锐之士。
刘轩叫来高顺、赵云、张辽前来议事,待众人到齐后,他先向大家介绍了徐晃。高顺、赵云、张辽看着眼前威风凛凛的徐晃,纷纷投以赞赏的目光,抱拳与徐晃互相见礼。
刘轩待众人坐定,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我等身处洛阳,实在是进退两难。若我一走,董卓必定更加肆无忌惮,汉室危矣;可若不走,以我等手中八千兵马,加上徐晃将军带来的八百精锐,也奈何不了手握五万西凉军的董卓。诸位可有良策?”
赵云起身,拱手道:“主公,如今董卓势力庞大,我们在此确实难以有所作为。但就此离去,又恐董卓变本加厉。依我之见,可先派人密切监视董卓动向,同时暗中联络各地忠义之士,待时机成熟,再一同举事。”
张辽摸着下巴,思索道:“子龙所言有理。不过,在此期间,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可派小股部队不断骚扰董卓,使其不得安宁,消耗他的精力和兵力。”
高顺则沉稳地说道:“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主公,如今洛阳局势复杂,我们在此多留一日便多一分危险。不如先回雁门,那里是我们的根基之地,我们可以在那里招兵买马,训练士卒,重振旗鼓。待我们有了把握,再杀回洛阳,讨伐董卓。”
刘轩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有此想法。如今在洛阳也只能做无用功,不如先回雁门。只是,我们这一走,洛阳百姓恐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徐晃向前一步,抱拳道:“主公仁义,心系百姓。末将以为,我们可留下一些眼线,随时向我们报告洛阳的情况。”
刘轩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公明此计甚好。如此,我们便可安心回雁门。只是这一路回去,董卓恐怕派人阻拦,我们需做好应对之策。”
刘轩听完众人的商讨,心中己然有了决断。他看着诸位将领,坚定地说道:“就依大家所言,我们先回雁门。只是这回程之路,必定充满艰险。”
话音刚落,赵云起身,拱手道:“主公,末将愿率骑兵殿后,为主公等人争取时间,确保大军安全先行一步。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挡住董卓可能的追兵。”赵云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仿佛己经做好了面对一切危险的准备。
张辽一听,也站起身来,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子龙将军忠义可嘉,末将愿与子龙一同殿后。我二人相互配合,定能给主公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大军顺利回到雁门。”
刘轩看着眼前的赵云张辽两人,心中满是感动。他点了点头,说道:“有二位将军殿后,我便放心了。只是此去凶险,二位千万要小心。”
于是,刘轩率领着五千军士和徐晃带来的八百精锐,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回雁门的征程。而张辽和赵云则率领三千骑兵,留在了大军的后方,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董卓追兵。
董卓得知刘轩率领大军离开洛阳的消息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以为刘轩是惧怕自己手中五万西凉军的实力,才选择了逃离。他轻蔑地说道:“刘轩小儿,终究还是不敢与我作对。如今他一走,这洛阳城便再无人能与我抗衡了。”
董卓并未派遣军队去追击刘轩,他觉得刘轩己经不足为惧。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巩固自己在洛阳的势力上,继续倒行逆施,祸乱朝纲。
刘轩一行人马在赵云、张辽殿后护卫下,一路向雁门疾驰。没了刘轩在洛阳,董卓愈发嚣张跋扈。
没几日,董卓毒杀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将其当作傀儡,更加肆无忌惮地揽权。与此同时,刘轩回到雁门后,立即着手招兵买马、训练士卒。
徐晃凭借出色的治军能力,协助高顺打造出一支劲旅。赵云、张辽殿后归来,带来了董卓的恶行。
刘轩气愤不己,与诸位将领商议后,决定联络各地忠义之士,共同讨伐董卓,匡扶汉室,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