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院士摇了摇头。
见到此景,在场各位顿时沉默。
摇头了?是不是意味着失败?
或是其他收获?
“只不过是学生做的罢了。”
“哎对了,这是哪家学校的成果?”
“之前听说为了面子,清北那边可是拿出了底牌呀。”
“来自北宁技术学院的同学们。”
闻言,苏老师被呛到了差点没咳死。
其他人也一脸震惊。
“啥?那个名声狼藉的大专?”
“经常搞事、连北大清华都要替他兜底的那个大专?”
“怎么可能?”
“就这么个学校还能做出这样的设备?”
“就算做不出来,但这也够厉害了啊!”
看到大伙七嘴八舌,杨教授敲了下桌面,“各位冷静冷静,先听我把话说完。”
好不容易喘过气来的老苏问道:“首说吧,他们这个发明究竟哪里与众不同?”
深吸了一口气后,杨教授开口道:“其实,他们真的实现了目标。”
众人皆惊,老苏更是不解:“可你刚刚不是摇脑袋表示没戏嘛?”
“我什么时候明确说过没成功?别瞎猜!”
“你就摇头晃脑的,搞得人心惶惶!”
“你当时问我这玩意能否运作多长时间,我说‘不清楚’。这并不代表实验失利啊。”
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老苏狠狠掐灭手上的烟头。
“那你具体想表达什么?”
杨院士解释道:“这才是紧急开会的原因。”
“初次测试,在最低功率下运行六十秒内产生了近两千焦耳的能量。”
“而二次实验首接替代了一个小型房间里的供电系统。”
“并且这个过程维持了半小时以上。”
呼~
当这个结论出现的时候,在座各位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惊呼。
长达半小时之久?
“实际上是因为我要求他们结束的。”
“如果不叫停的话,或许能够坚持整晚”。 坚持到天亮!
听到这话,大家都愣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苏院士才缓过神来。
“老杨,这可开不得玩笑!”
“你确定他们没耍花招,只是为了那十个亿的资助?”
“不好说,十个亿的确会让人冒很大风险!”
突然,旁边的一个院士说话了。
“不对啊!”
他一开口,大家都看向了他。
“老杨,你怎么会在现场?”
听到这句话,几个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杨院士虽然是学术交流委员会的名誉会长,但实际上并不参与日常事务。
毕竟,这些人各有各的任务在身。
然而,画面中清楚地拍到了杨院士的身影。
“都快半夜十二点了,如果你想去看,大白天早就去了,怎么会这时候还在那儿?”
“我记得九点多的时候,你刚刚离开这儿啊!”
杨院士笑了笑,说:“我也被人叫过去的。”
几人来了兴趣。
“嘿,谁有这么大面子,能把日理万机的杨副院长叫过去?”
杨院士淡然道:“是孙老。”
提到这个名字,众人再次哑口无言。
“大半夜的,能不能一口气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