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怎么在这儿?”
“北都?”
“他老人家不是在西北基地吗?”
杨院士说:“我没开玩笑,孙老就在现场,而且上午他的助手小王向我要了一些名额。”
“我原以为是他安排学生来玩玩的,没想到居然是他自己亲自来的!”
“准确地说,是孙老发现了这个科研小组。”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不讨论这个!”
“总之,整个过程,孙老都在场见证。”
“现在,孙老应该己经在疗养院了,他那身体,能撑到现在己经很不错了!”
苏院士本打算咳嗽两声,听到这话硬生生憋回去了!
啪~
他在机器上拍了一下,画面开始播放。
首次测试,六十秒脉冲释放!
几位专家紧紧盯着画面中的每个细节。
每一帧都不想错过。
这六十秒的视频,他们放慢速度反复观看。
足足看了十分钟才看完。
“没有动手脚!”
“这是真的?!”
苏院士猛地站起身。
拿起电话就往外走。
杨院士连忙问:“老苏,你干嘛?”
苏院士激动地说:“废话,你说呢?”
“赶紧报告上去啊!”
杨院士急道:“你先等等,听我把话说完!”
苏院士急忙问:“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是什么?”
“可控核聚变啊!”
“想不到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这种技术!”
“太好了,真是太厉害了!”
“还犹豫什么,你是疯了吧?”
杨院士急忙解释:“你先听我说完,要是正常情况,肯定早己经上报了!”
“但现在不一样!”
苏院士愣住了。
“什么叫不一样?”
杨院士苦笑一声,让苏院士坐下,然后继续说。
“一点多的时候,我离开了体育馆,但我马上找工作人员把这段视频复制下来了。”
“但在我要走的时候,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北宁大专的这个科研小组,在下午入场时说过一句话。”
“他们说自己是北宁大专里成绩最差的一组。”
听完这句话,苏院士等人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
杨院士说:“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在开玩笑。”
“但我找到了他们的导师,这些人我们以前也认识。带队的是梁舒明、王建民,还有苏谦。”
听到这三个名字,一位院士惊呆了。
“王建民?这家伙不是早就退休了吗?”
“我认识他。”
杨院士点头,“是这样,据他们说,这几个学生除了组长之外,成绩确实是最差的!”
????
几位院士更加迷茫了。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还记得,之前和他们的导师聊天时,无意中听他们提到过一句。”
“在这几门课上,这些学生的成绩的确是全校最差的!”
“所以我大胆猜测!”
“首先,北宁大专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接下来才是重点,别急啊!”
“第二!”
杨院士转身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种小型反应装置应该是他们的一个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