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成了朱棣
重生我成了朱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我成了朱棣 > 第27章 城楼血火,民心为盾

第27章 城楼血火,民心为盾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我成了朱棣
作者:
也洗
本章字数:
6554
更新时间:
2025-07-07

瓦剌骑兵的马蹄声李闲站在城楼之上,手中的佩剑映着朝阳,寒光凛冽。他身旁的徐妙云正将卫所布防图铺在城楼的石桌上,用朱笔快速圈点着:“西北段城墙最薄弱,让张武带五百人守那里,多架些擂石机。”

“周大人,组织民壮搬运石块,填满城下的壕沟。” 李闲补充道,目光扫过城下迅速集结的百姓。他们中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扁担,甚至有白发老者背着弓箭赶来,箭囊里插着自家削的木箭。

“殿下放心!” 周用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异常坚定。他的儿子去年战死在克鲁伦河,此刻老人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冯佥事瘫坐在城楼角落,看着这一切,突然爬起来想往城下跑:“我要去大同!这里守不住了!”

“站住!” 李闲厉声喝止,“你若敢踏出城门一步,我以通敌论处!”

冯佥事吓得腿一软,又跌坐回去,抱着头瑟瑟发抖。他带来的亲兵见势不妙,偷偷想解甲归田,却被张武抓个正着:“想跑?先问问老子的刀!”

朝阳升起时,瓦剌的先锋部队己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三万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像一片黑色的潮水,朝着北平城涌来。马哈木的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上的狼头图案狰狞可怖。

“弩机营准备!” 李闲高声下令。

城楼上,两百架连弩同时上弦,黑洞洞的箭口对准冲锋的瓦剌骑兵。这些连弩有一半是女工们连夜调试的,她们的手指因反复扳动扳机而磨出血泡,却没人叫苦。

“放!”

随着李闲一声令下,弩箭如暴雨般射出,在空中织成一张死亡之网。冲在最前面的瓦剌骑兵纷纷坠马,惨叫声此起彼伏。但他们的冲锋并未停止,后续的骑兵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很快就抵达城下,开始架设云梯。

“擂石!”

百姓们将磨盘大的石块推下城楼,砸在云梯上,木屑与血肉飞溅。有个少年被飞溅的血污溅了满脸,吓得浑身发抖,却死死抱住身边的石块不肯松手 —— 他的父亲是纺织坊的木匠,昨夜为了赶制擂石机,被瓦剌的游骑兵一箭射穿了胸膛。

“守住!给我守住!” 张武挥舞长刀,将一个爬上城楼的瓦剌士兵劈成两半。他后背的伤口裂开,鲜血浸透了绷带,却浑然不觉,像一头暴怒的雄狮。

李闲的目光始终锁定着马哈木的帅旗。他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打掉指挥中枢,瓦剌的进攻就会陷入混乱。他从赵二柱手中接过那架特制的望远镜,镜筒里的刻度盘清晰地显示出距离 —— 八百步,超出连弩的射程。

“赵师傅,能让连弩再远些吗?”

赵二柱满头大汗地调试着机括:“加三段弓弦!能远两百步!但会损坏弩臂!”

“加!”

士兵们七手八脚地给连弩加装弓弦,赵二柱亲自瞄准马哈木的帅旗:“殿下,只能射一次!”

“足够了。” 李闲的声音平静。

就在马哈木举起弯刀,准备下令总攻时,一支特制的铁箭破空而来,带着尖锐的呼啸,精准地射穿了帅旗的旗杆!狼头帅旗轰然倒下,瓦剌骑兵的冲锋势头顿时一滞。

“好!” 城楼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马哈木又惊又怒,没想到北平城有如此射程的兵器。他当即调整战术,下令集中火力攻击西北段城墙 —— 那里正是徐妙云标记的薄弱点。

瓦剌的弓箭手开始压制射击,箭雨如蝗,城楼上的士兵和百姓纷纷中箭倒下。周用为了保护一个搬石块的孩童,被一箭射穿肩胛,却咬着牙不肯退下:“搬!给我往死里搬!”

徐妙云撕下裙摆,为受伤的民壮包扎伤口。她的手臂被流矢划伤,鲜血顺着指尖滴落,染红了布防图,却依旧冷静地指挥:“把水力织布机的木轮拆下来,当滚木用!”

女工们立刻行动,将沉重的木轮推下城楼。木轮在斜坡上飞速滚动,撞碎了无数云梯,碾死了十几个瓦剌士兵。

战斗持续到正午,瓦剌人三次冲上城楼,都被顽强的北平军民打了下去。城楼下的尸体堆积如山,瓦剌的进攻势头渐渐减弱。

马哈木看着久攻不下的北平城,心中焦躁。他没想到失去兵权的燕王竟有如此号召力,更没想到这些寻常百姓会如此勇猛。

“撤!” 马哈木咬牙下令。他知道,再攻下去只会徒增伤亡,不如休整一日,明日再攻。

瓦剌骑兵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的尸体和哀嚎的伤兵。城楼上的北平军民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却很快被悲伤取代 —— 数百名百姓倒在血泊中,再也醒不过来。

李闲走在城楼的尸体之间,为死者合上双眼。他的战袍早己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徐妙云走到他身边,递上一块干粮:“吃点东西,还有硬仗要打。”

李闲接过干粮,却难以下咽。他看着那个被周用救下的孩童,正跪在死去的老者身边哭泣 —— 那是孩子的祖父,为了保护孙子,用身体挡住了射来的箭矢。

“妙云,我们会赢的,对吗?” 李闲的声音沙哑。

“会的。” 徐妙云握住他的手,“因为我们守的是家,他们抢的是利。”

傍晚时分,蓝玉的援军终于赶到。这位老将带着五千骑兵从大同疾驰而来,盔明甲亮,如神兵天降。看到城楼上的惨状,蓝玉的眼睛瞬间红了:“他娘的马哈木!老子撕了他!”

“将军来得正好。” 李闲指着瓦剌撤退的方向,“他们今晚肯定会偷袭,我们可以设伏。”

蓝玉拍着李闲的肩膀:“就等你这句话!我带三千人去城西的河谷,你在城楼上举火为号!”

两人定下计策,蓝玉连夜率军出发。徐妙云让人煮了热粥,分给守城的军民。纺织坊的女工们架起大锅,将战死的马匹剥皮煮熟,虽然没有盐巴,却依旧香气扑鼻。

深夜,月黑风高。瓦剌的偷袭部队果然来了,约有五千人,个个骑着快马,想趁着夜色攻破城门。他们刚进入城西的河谷,就被蓝玉的骑兵包围。

“放箭!”

火箭如流星般升空,照亮了河谷。瓦剌骑兵猝不及防,陷入一片火海。蓝玉一马当先,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海,将瓦剌的先锋官挑落马下。

城楼上的李闲看到火光,立刻下令:“开城门!全军出击!”

张武带着两千骑兵冲出城门,与蓝玉前后夹击。瓦剌骑兵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马哈木在亲兵的护卫下仓皇逃窜,连帅旗都丢在了河谷里。

这场夜战持续到黎明,瓦剌损失惨重,再也无力进攻北平。马哈木带着残部往克鲁伦河方向逃去,沿途丢下无数粮草和兵器。

打扫战场时,张武从瓦剌的辎重里搜出一批熟悉的铁器 —— 正是北平造的连弩零件,上面还刻着军都山铁矿的印记。

“这是……” 张武愣住了。

“冯佥事私卖的。” 李闲的声音冰冷。他走到在地的冯佥事面前,将连弩零件扔在他脸上,“这些,就是你说的‘非军务所需’?”

冯佥事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蓝玉怒不可遏,拔刀就要斩杀冯佥事,却被李闲拦住:“留着他,送回南京,让父皇亲自处置。”

朝阳再次升起,照亮了满目疮痍的北平城。百姓们自发走上街头,掩埋死者,清理战场。纺织坊的女工们拿出最好的布料,为阵亡的士兵缝制寿衣;学堂的孩子们跪在城楼下,为死去的亲人诵经。

李闲站在城楼之上,望着远方的草原。蓝玉走到他身边,递上一壶烈酒:“干了这杯。”

李闲接过酒壶,一饮而尽。烈酒入喉,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却让他更加清醒。

“下一步,该轮到我们了。” 李闲的目光锐利如鹰,“马哈木跑了,但瓦剌还在。不彻底打服他们,北平永无宁日。”

蓝玉点头:“我让人去联络兀良哈台,他的部落与瓦剌有仇,若能联手,定能一举荡平漠北。”

徐妙云走到两人身边,手中拿着一封刚收到的密信:“南京来的消息,太子殿下的病好些了,正在劝陛下收回成命,让你重掌北方西省军务。”

李闲接过密信,看着朱标熟悉的字迹,眼眶微微发热。他将密信递给蓝玉,忽然笑道:“掌不掌兵权,又有什么关系?”

他指着城下正在重建的纺织坊,指着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指着军都山铁矿升起的炊烟:“这些,才是北平真正的根基。”

蓝玉看着他,忽然明白了。这位年轻的燕王,早己不是那个只想保命的藩王。他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方百姓的安宁,是大明北疆的未来。

城楼下,周用带着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有人在城墙的缺口处埋下一块石碑,上面没有刻字,却比任何铭文都更有力量 —— 那是用瓦剌的兵器熔铸的,象征着血火淬炼后的新生。

李闲握紧徐妙云的手,看着朝阳洒满北平的街巷。他知道,战争尚未结束,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民心还在,这座城就永远不会倒下。

属于北平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战旗,将永远飘扬在这片用热血守护的土地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