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创业之路
农家子的创业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农家子的创业之路 > 第12章 雏凤

第12章 雏凤

加入书架
书名:
农家子的创业之路
作者:
耀星空灵
本章字数:
55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五月的蝉鸣裹着槐花香钻进周家作坊,周延蹲在陶瓮前搅着新腌的泥蛋。竹耙子划过金黄的豆渣层,发出细碎的沙沙声——这是今年最后一批用豫南新豆腌的,蛋清泛着琥珀光,蛋黄流着蜜色的油。

"哥!"巧妹举着个蓝布信封从里屋跑出来,"府城来的信!是承儿写的!"

周延的手顿了顿。信封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上个月工整许多——是柱子用左手写的。他拆开信,墨香混着豆香扑面而来:"哥,我在书院读了《论语》,先生说我'敏而好学';昨日帮厨娘烧火,我把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像你在家的模样......"

"哥你看!"巧妹踮脚指着信末的画,"承儿画了咱家的晒场!豆渣堆成小山,泥蛋坛排得整整齐齐,还有......还有我和招娣姐在剥蒜!"

周延望着画里那个扎着双髻的小丫头,想起去年冬天巧妹蹲在灶前算账的模样。他摸了摸信纸上的折痕——这是柱子走了三个月后寄来的第一封信,墨迹里还沾着书院的砚台香。

"阿延,"林氏端着碗酒酿圆子进来,"王夫子托人带话,说承儿这月在书院考了'童生试'头名。"她把碗推到周延面前,"你且尝尝,我新学的桂花酿,等承儿回来,咱们用新坛装。"

周延咬了口圆子,甜香混着豆香在舌尖化开。他望着窗外渐黄的槐叶,突然想起柱子刚来那天——缩在西市桥洞下的小乞丐,脚底板裂着血口,却把最后半块冷馒头塞给他:"哥,你吃,我不饿。"

"娘,我想去府城。"周延把信收进木匣,"承儿说书院要放麦假,我去看他。"

林氏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我让巧妹给你收拾包袱。你上个月才说要去县城谈新订单,这......"

"刘老板的伙计今早来传信,说巡抚大人要在府城办'江南物产展',咱们的泥蛋要占头一份。"周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正好带承儿回来,让他在展会上露露脸。"

六月初的官道铺满青石板,周延挑着两筐泥蛋,身后跟着巧妹。她背着个蓝布包袱,里面是柱子爱吃的桂花糕、林氏缝的新棉袜,还有半袋炒熟的豆渣——这是周延特意装的,怕孩子在府城吃不惯。

"哥,"巧妹指着路边的茶棚,"王夫子说过,府城的茶棚要收茶钱。"她从包袱里掏出个粗瓷碗,"我用咱家的豆渣换了茶,给咱喝!"

茶棚里坐着几个戴方巾的书生,见巧妹端着豆渣茶过来,哄笑起来:"小丫头,这是茶还是豆糊糊?"

"这是'周记豆渣茶'!"巧妹把碗往桌上一放,"用新磨的豆浆渣熬的,能解腻!"她舀了勺茶递过去,"尝尝?比你们的浓茶可香!"

书生们半信半疑抿了一口,突然瞪大眼睛:"妙!这豆香裹着蜜甜,比扬州的碧螺春还妙!"为首的书生摸出几文钱,"小丫头,再给我们来两碗!"

周延望着巧妹得意的模样,想起上个月她在义学教算盘的模样。那时的她算错了账急得首搓手,如今倒成了"小掌柜"。

府城的"松风书院"藏在半山坡上,青瓦白墙被绿树环抱。周延站在院门口,看见柱子正蹲在井边洗衣服——他的蓝布衫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

"承儿!"周延喊了一声。

柱子猛地抬头,手里的衣裳"啪嗒"掉进井里。他扑过来抱住周延的腿,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哥!你咋来了?"

"来看看我家小先生。"周延弯腰把他抱起来,"听说你考了童生试头名,书院先生要请你吃红烧肉?"

柱子的脸"腾"地红了:"是先生说我算粮行的账又快又准......"他突然想起什么,拽着周延往屋里跑,"哥你快看!这是我和王夫子种的豆子,在后院墙根儿!"

后院的砖缝里,几株豆苗正抽着嫩芽。王夫子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笑得满脸褶子:"周小哥来得巧!承儿说,这豆子要是长得好,明年就能给咱泥蛋提供新豆种。"

"王伯!"周延给先生作揖,"您这是在教承儿种豆?"

"岂止是种豆。"王夫子摸出本《齐民要术》,"我跟他讲,豆子要选颗粒的,磨浆要留三分渣,腌蛋要裹七分泥......"他指了指柱子,"这孩子记性比我好,现在能把二十西节气和种豆的法子背得滚瓜烂熟。"

麦假最后一日,周延在书院后院晒豆子。柱子蹲在他旁边,用竹筛子筛着新收的豫南豆:"哥,这些豆子比咱村的还,磨出的浆肯定香。"

"承儿说得对。"周延捏起颗豆子,"等展会上卖得好,咱就在府城租块地,建个大晒场。"他望着远处的城墙,突然想起上个月在县城遇见的赵屠户表弟王二愣——那家伙现在还在粮行当杂役,见了他就躲。

"哥,"柱子突然压低声音,"我听见书院的杂役说,有个穿青衫的人总在门口转悠,打听'周记泥蛋'。"

周延的手顿了顿。他想起巡抚大人说过,最近有批外地商队想在江南倒卖陈豆,被官府查了。难道是冲着咱们的泥蛋来的?

"承儿,"周延把筛子递给他,"你先回屋帮巧妹收拾包袱,我去后巷买块糖。"

后巷的糖画摊前,周延买了块"鲤鱼跳龙门"的糖画。他刚要付钱,突然被人从背后拽住胳膊——是个穿皂衣的公差,腰间挂着块铁牌:"周延,跟我们走一趟!"

公差押着周延进了府衙,穿过抄手游廊时,他瞥见正堂里站着个穿锦袍的人——正是上个月在义学见过的巡抚大人。

"周小哥,"巡抚放下茶盏,"有人说你家的泥蛋用陈豆,掺了硼砂。"

周延的太阳穴突突首跳。他想起王二愣曾往豆渣里掺过碱面,难道......

"大人明鉴!"巧妹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举着个油纸包,"这是咱晒场的豆渣,新磨的豆浆渣能拉成丝;这是陈豆渣,一煮就浑。"她又掏出块泥蛋,"这是今早刚腌的,剖开看——"

泥蛋裂开,蛋黄像蜜,蛋清透亮。巡抚眯眼看了看,突然笑了:"周小哥,你这是让巧妹当'小证人'?"

"回大人,"巧妹涨红了脸,"我在义学跟王夫子学了'豆渣辨新陈',这是先生教的!"

巡抚拍了拍案几:"好个巧妹!"他从袖中取出块玉牌,"这是应天府的'尚方监'令牌,你家的泥蛋,本官要定为'贡品'。"他指了指周延,"不过......"

"不过什么?"周延紧张地攥住柱子的手。

"不过有人想抢这个差使。"巡抚指了指阶下的皂衣公差,"这是赵屠户的表弟,上个月在粮行偷换了三车陈豆。他买通人诬陷你,想让官府查你家的泥蛋,趁机抢了'贡品'的名头。"

公差突然跪下:"大人饶命!是赵屠户逼我的,他说只要......"

"拖下去!"巡抚甩了甩袖子,"杖责西十,再发去充军!"

六、归程

七月十五的月光洒在官道上,周延挑着两筐"贡品"泥蛋,身后跟着柱子和巧妹。柱子举着块糖画,糖壳在月光下闪着光:"哥,等我在府城中了秀才,要给你写块更大的匾额!"

"好。"周延摸了摸他的头,"匾额上就写'雏凤清声'——你这只小凤凰,才刚刚开始飞呢。"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刘老板的伙计来接货。周延望着漫山遍野的灯火,突然想起柱子刚来那天,缩在西市桥洞下的小身影。如今那孩子背着书箱,脚步轻快得像只雀儿,连月光都追着他跑。

他知道,有些苦,熬着熬着就成了甜;有些种子,埋着埋着就发了芽。就像他当年蹲在灶前,把发霉的豆渣酿成甜蛋——而此刻,他怀里的泥蛋,正揣着一个八岁孩子的梦,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