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深处,死寂如同凝固的铅块,压抑得令人窒息。突然,一阵刺耳的铁链拖拽声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这令人绝望的寂静。嬴政的意识如离弦之箭,穿透时空的阻隔,瞬间来到咸阳闹市刑场。
此刻的朱雀大街上,李斯被粗暴地倒拖着前行。曾经束发的玉簪,那枚由蓝田美玉精心雕琢、象征着他身份与荣耀的饰物,早己不知在何时遗失。灰白的长发凌乱地散开,沾满了泥浆与尘土,在风中无力地飘动,仿佛是他飘摇命运的写照。那件曾经绣着精美云纹、彰显着丞相尊贵身份的深衣,如今被撕扯得褴褛不堪,大片的布料脱落,露出布满鞭痕的脊背,每一道鞭痕都凝结着干涸的血迹,诉说着他在狱中遭受的残酷折磨。
街道两侧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他们的表情各异,眼神中有着复杂的情绪。有人满脸愤怒,将手中的菜叶、石块狠狠地砸向李斯,嘴里还大声咒骂着,这些人大多是因严苛秦律失去亲人或饱受压迫的底层民众,他们将心中的怨恨都发泄在了李斯身上;也有人偷偷背过身去,悄悄抹着眼泪,他们记得李斯为大秦帝国的建立立下的汗马功劳,看到曾经高高在上、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制定《秦律》的丞相,如今沦为阶下囚,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怜悯与唏嘘。
监斩台上,赵高身着金丝蟒袍,那耀眼的服饰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仿佛在炫耀着他如今至高无上的权势。他居高临下地望着李斯,眼神中充满了得意与阴狠,声音冰冷地问道:"李斯,你可知罪?"
李斯艰难地抬起头,望向这个曾经在自己手下任职,如今却将自己推向绝境的赵高。他的眼中布满血丝,嘴角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却仍强撑着发出沙哑的冷笑:"赵高!沙丘之谋你我共谋,如今却想独吞......"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一把锋利的匕首便迅速抵住他的舌根,冰冷的触感让他不得不停止了言语。
嬴政的魂魄在半空中剧烈震颤,他的目光被李斯手腕上的镣铐所吸引。那镣铐竟是用他当年赏赐给李斯的蓝田玉改制而成,曾经象征着君臣之间深厚信任与恩宠的美玉,此刻却变成了束缚这位股肱之臣的枷锁,这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嬴政的心。
腰斩的铡刀泛着幽蓝的寒光,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刽子手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前来,他的皂靴用力踩住李斯的后颈,将李斯的身体死死地按在地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斯的目光突然越过刑场,首首望向骊山方向,仿佛穿透了幽冥,与嬴政对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悔恨、不甘与无奈,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陛下......臣错了......不该......"
铡刀无情地落下,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青石板。嬴政的意识仿佛也被这利刃劈成两半,无数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咸阳宫初遇时,年轻的李斯怀揣着满腔抱负,捧着《谏逐客书》,言辞激昂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那番慷慨陈词不仅打动了他,更为秦国留住了无数贤才;想起泰山封禅时,李斯执笔镌刻碑文,神情专注而郑重,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大秦帝国的忠诚与期许;更想起沙丘平台那夜,烛光摇曳,李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颤抖着双手按上玉玺,那一刻的犹豫与妥协,似乎早己注定了今日的结局。
刑场的血顺着青石板的缝隙蜿蜒流淌,汇聚成溪,向着渭水奔去。嬴政的魂魄不由自主地追随那道血痕而去,却在河边撞见了李斯的残魂。这位昔日的丞相浑身浴血,怀中却死死抱着半卷焦黑的竹简——那竟是尚未完成的《大秦律疏》。"陛下,严苛律法本为强国,可为何......"残魂的质问如利剑,刺破了嬴政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地宫深处传来轰鸣之声,十二金人手中的玉磬齐齐碎裂,清脆的碎裂声在寂静的地宫中回荡,仿佛预示着帝国的律法根基己然崩塌,大秦帝国的辉煌也在这一刻开始走向衰落。而这一切的根源,似乎都能从李斯的陨落中窥见端倪,那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为大秦帝国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如今却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落幕,这让嬴政在幽冥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反思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