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中,嬴政的意识如同一缕青烟,飘向胡亥成长的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亥幼年时居住的椒房殿,墙壁上绘制着色彩艳丽的云纹图案,地上铺着柔软的波斯地毯,各种奇珍异宝随意摆放。年幼的胡亥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嬉戏玩闹,他追逐着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笑声清脆响亮。然而,偌大的宫殿中,却不见一位严师教导,唯有宦官们争相献媚,进奉着从各地搜罗来的新奇玩具。嬴政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模样,心中泛起一阵酸楚——那些被他以“帝王应专注国事”为由忽略的亲子时光,此刻如同锋利的匕首,刺痛着他的魂魄。
“难道真是朕疏于教导?”嬴政的声音在虚空中回荡,带着从未有过的迷茫。他的意识回溯到胡亥受教于赵高的场景。那是一间狭小阴暗的书房,仅有一扇小窗透进些许阳光。赵高身着黑色宦官服饰,佝偻着身子,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皇子可知,何为帝王之术?”赵高沙哑的声音中带着蛊惑,“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他一边讲解,一边通过讲述历史上的权谋故事,向胡亥灌输如何利用阴谋诡计控制臣子。胡亥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却不知自己正在被灌输着足以毁灭帝国的毒药。
嬴政痛苦地“看”到,赵高教胡亥如何玩弄权柄,却未教他治国之道;教他如何铲除异己,却未教他仁爱之心。在赵高的影响下,胡亥逐渐变得残忍暴戾。有一次,胡亥看到大街上行人众多,竟然突发奇想,下令让士兵随意抓捕行人,以测试自己的权威。看着百姓们惊恐的眼神和绝望的哭喊,胡亥不仅没有丝毫怜悯,反而放声大笑。嬴政想要上前阻止,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虚无的魂魄,无能为力。
更令嬴政痛心的是继承制度的缺陷。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虽有军功爵制打破贵族垄断,但在皇位继承上,却始终遵循着古老而僵化的嫡长子继承制。嬴政想起自己选择胡亥,并非因其贤能,只是因为他是幼子,性格单纯,便于掌控。当时的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进谏,认为扶苏德才兼备,应立为太子。然而,嬴政却固执己见,他担心扶苏的仁厚会影响自己建立的严苛法治,也害怕扶苏即位后会对自己的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这种短视的决策,最终让帝国落入了野心家之手。
在地宫的一角,胡亥的魂魄瑟瑟发抖,身上还留着被逼自尽时的血痕。他的眼神空洞无神,脸上满是恐惧与悔恨。“父皇,儿臣本不想如此,是赵高发号施令,儿臣不得不从……”胡亥的哭诉声微弱而绝望。嬴政看着儿子如今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想要怒斥儿子的昏庸无能,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声叹息。若不是自己多年来忙于征战与治国,忽视了对胡亥的教育;若能早为胡亥选择正首贤能的良师,如李斯早年那般饱读诗书、心怀天下之人;若能打破传统的继承制度,建立更完善的继承人选拔机制,比如设立考核制度,从皇子中挑选德才兼备者,这一切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此时,六国君主的虚影在幽冥中浮现,发出阵阵冷笑。楚怀王讥讽道:“始皇帝,你横扫六国,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可笑!”齐湣王也跟着嘲笑:“所谓万世基业,不过是你自欺欺人的美梦罢了!”嬴政怒目而视,却无力反驳。他的魂魄逐渐下沉,陷入了更深的自责与反思。胡亥的愚钝,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帝国制度缺陷的缩影。这场因教育缺失与制度漏洞引发的灾难,最终让大秦帝国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厦,在短短数年间便轰然倒塌,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