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 第43章 扶苏之殇:仁政与强权的理念碰撞

第43章 扶苏之殇:仁政与强权的理念碰撞

加入书架
书名:
假如秦始皇泉下有知
作者:
河涧
本章字数:
23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嬴政的意识如同一缕寒烟,穿透幽冥的重重迷雾,飘向上郡那片萧瑟的军营。朔风裹挟着砂砾呼啸而过,将"秦"字大旗撕扯得猎猎作响,十万将士的营帐在荒原上绵延如黑色的钢铁巨兽。他看到扶苏身着素铁铠甲,正蹲在临时搭建的医帐里,那双本该握剑的手此刻却轻柔地解开伤兵染血的绷带,指尖拂过溃烂的伤口时,眼中泛起令人心悸的悲悯。营帐外寒风呜咽,与伤兵压抑的呻吟交织成曲,而扶苏却仿若未闻,低声安抚着怀中颤抖的士卒,完全不见帝王之子该有的威严。

这幅画面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刺进嬴政的魂魄。记忆如潮水般翻涌,他想起十二年前的咸阳宫,那个飘着细雪的清晨。那时的扶苏还是个束发少年,却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为触犯禁书令的儒生求情。少年的声音清亮而坚定:"昔者,周文王以仁义得天下,周武王吊民伐罪而九州归心。如今天下初定,黔首未安,陛下若能轻徭薄赋,施仁政于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嬴政手中的玉盏重重砸在丹陛上,碎裂的瓷片溅起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寒鸦。"竖子!"他的怒吼震得梁柱上的蟠龙纹都在颤动,"六国余孽尚存,不严刑峻法何以立威?你这妇人之仁,将来如何守住大秦基业!"此刻回想,扶苏当时挺首的脊梁、倔强的眼神,与眼前在军营中抚慰伤兵的身影渐渐重叠。

幽冥中,商鞅的虚影裹挟着渭水河畔的腥风浮现。这位曾让秦国脱胎换骨的变革者,玄色大氅在虚风中猎猎作响,腰间那柄斩杀过七百贵族的青铜剑泛着冷光。"陛下,法者,治之端也。"商鞅的声音低沉如暮鼓,带着穿越时空的厚重,"然臣当年徙木立信时,亦深知'德者,法之辅也'。昔年在栎阳颁布《垦草令》,既重农战,亦免三年赋税,方得百姓拥戴。扶苏之仁,或许正是大秦所缺。"

嬴政想要反驳,喉间却似被骊山陵寝的夯土堵住。他的意识不受控地飘向大泽乡,看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燎原之火。雨夜中,九百戍卒举着"伐无道,诛暴秦"的简陋旗帜,喊出的每一声口号都像重锤敲击着帝国的根基。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眼中燃烧的怒火,与扶苏当年在朝堂上恳请他施仁政时的眼神,在虚空中轰然相撞。

地宫深处,扶苏的魂魄正逐渐透明。他转过身,少年的面容与成年的坚毅在虚空中交替闪现:"父皇,您可知上郡的百姓如何称呼儿臣?他们唤我'慈君'。当儿臣开仓放粮救济流民时,老人们都说看到了当年穆公在世的光景......"嬴政踉跄着伸出手,却只触到一片冰冷的虚空。那些被他斥为"软弱"的仁政之举,此刻在他眼前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他用强权筑起的帝国阴影。

"吾儿,是朕错了。"这声忏悔在幽冥中回荡,惊起万千冤魂的呜咽。扶苏之殇,不仅是一位皇子的悲剧,更是两种治国理念激烈碰撞的惨烈结局。如果当年他能放下帝王的威严,倾听那声声恳切的谏言,让仁政与法治相辅相成,大秦帝国的命运,是否会是另一番光景?地宫的穹顶突然渗出猩红的血泪,顺着刻画着万里长城的壁画蜿蜒而下,仿佛也在为这场理念之争哀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