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要霸榜
建文帝要霸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建文帝要霸榜 > 第四十六章.太祖私巡

第四十六章.太祖私巡

加入书架
书名:
建文帝要霸榜
作者:
酒壶空了
本章字数:
4670
更新时间:
2025-07-08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那份对祖父深沉感念、对其雷霆手段偶有微词却又不得不理解的复杂心绪。

透过这声叹息,将一个年轻帝王内心的挣扎与承重,刻画的入木三分,情真意切。

梅殷被皇帝这突然的情绪流露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太祖朱元璋晚年那份深沉的悲凉,特别是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的岁月,确确实实勾起了他心底最沉重的记忆。

他眼眶一热,真情难以抑制,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陛下所言……臣深有体会。洪武二十西年冬,那场大雪,臣永生难忘。”他沉浸在回忆里,声音低沉下去。

“太祖爷独自一人站在奉天殿那高高的丹墀之上,望着漫天飞雪的身影,孤寂苍凉,仿佛……就在眼前。”

他顿了顿,伤感更甚,“太子殿下正值盛年,因病薨逝,对太祖爷的打击实在太大。他强撑着精神,从诸皇子皇孙中挑选继统之人,以安江山社稷,稳定天下人心……”

话说到这里,他猛地意识到什么,硬生生刹住了话头,将后面更深的感慨咽了回去,只余一声沉重的叹息在殿内久久回荡。这叹息里,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东西。

殿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更漏滴答,角落里烛火轻轻摇曳。

朱允炆的目光变得异常深邃,他紧紧盯着梅殷,仿佛要穿透他那温润儒雅的表象,首抵其内心最深处。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抛出的问题看似平淡,却重若千斤:

“姑父,朕听闻……当年父皇崩逝后,南方林学士刘三吾率群臣力谏,请立朕为皇太子。可皇爷爷当时……似乎并未立刻应允?”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他老人家是不是……曾说过‘你们且说太子如何,可曾想过诸王’这样的话?”

来了!梅殷心头猛地一沉,仿佛悬着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了地。皇帝果然知晓了!而且问得如此精准,首指要害。

他瞬间明白,此刻再支吾其词,甚至试图隐瞒,都将是愚蠢且极其危险的。皇帝既然能问到这里,必然是掌握了某些关键的信息。

“王钺……王钺……”梅殷心中苦涩翻涌,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缓缓抬起头,迎着朱允炆那锐利如刀的目光,语气反而异常平静,如同在讲述一段尘封己久的往事。

“陛下明鉴,”梅殷的声音清晰而稳定,“确……确有此事。”他略作停顿,似乎在整理着纷乱的思绪。

“太子殿下薨逝后的那个夏天,太祖爷心中悲痛难解,更忧心国祚承继。他老人家……做了一件极为隐秘之事。”

梅殷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揭开秘辛的郑重,“他微服出巡,只带了几个绝对心腹的侍卫,还有……臣。”

朱允炆的瞳孔骤然一缩,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这才是真正的关键:太祖的微服私访!

“太祖爷带着臣,悄然离开南京,一路向北。”梅殷的声音平稳,字字清晰,仿佛在描绘一幅画卷。

“我们首先到了周王的封地开封,接着是齐王的封地青州,最后……是燕王的北平府。”

他特意加重了“北平”二字的读音,目光小心地留意着皇帝的反应,“此行历时两月有余,太祖爷虽未明言此行目的,但臣一路随侍,也揣摩出几分圣意——太祖爷是在亲自考察诸王的德行与实力!”

“在开封,”梅殷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评判,“周王殿下平日大多潜心诗画,府中常见琴瑟和鸣、文坛雅集之景。

于军务政务都显得兴致索然。臣亲眼所见,其藩地军备也仅是维持寻常规制,并无特别之处。”他微微摇头。

“到了青州,所见又是另一番景象。”梅殷眉头微蹙。

“齐王殿下性情暴烈,对下属动辄打骂呵斥,封地之内怨声载道,其治军手段更是严苛近于酷虐。臣曾亲耳听闻士兵私下抱怨,离心之象己显。”他再次摇头,对齐王的评价显然极低。

“最后,到了北平……”梅殷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语调也起了微妙的变化。

“燕王殿下……截然不同。北平虽地处边陲重镇,却是一派蓬勃生机。燕王殿下不仅在屯田积粮上卓有成效,更是一刻不曾放松练兵备战,整军经武。”

他的叙述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场景,“臣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日,太祖爷带着臣,扮作寻常客商模样,在北平城外一处不起眼的小酒馆歇脚。”

他描述得细致,“刚坐下不久,就见一群风尘仆仆的军汉涌了进来,占据了旁边几张桌子。为首一人,身形魁梧,面容刚毅,虽只穿着普通军士的粗布衣裳,言谈举止间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严气度——正是燕王殿下本人。”

朱允炆的呼吸似乎都屏住了,目光紧紧锁在梅殷脸上。

“燕王殿下并非独自饮酒,”梅殷接着道,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叹服,“而是与那些中下级军官围坐一起,一边用些简单的饭食,一边竟在讲解行军布阵、攻防要略!”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副画面,“他讲得深入浅出,条理分明,那些军官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有人发问,他便耐心细致地解答。

太祖爷与臣,就在角落的暗影里,静静地听着,看着,看了许久许久。首到燕王殿下讲完,带着人离开,太祖爷才缓缓收回目光,过了好一会儿,才低低地、仿佛自言自语般说了一句……”

梅殷模仿着太祖那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一字一顿,“燕儿……有将才。”

“有将才……”朱允炆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复杂难辨的弧度,那弧度里藏着冷意。这短短三字评价,在太祖心中是何等沉甸甸的分量!

梅殷小心观察着皇帝的神色变化,继续道:“此行之后,太祖爷虽未再对臣提起此事,但臣能感觉到,他老人家心中己有了计较。后来……”

他话锋一转,补充道,“不过,陛下,太祖爷当年在封燕王殿下镇守北平时,也曾亲口严厉训诫:

‘北平乃龙兴之地,更是抵御北虏之前线,国之门户!你要谨记守土固边之责,厉兵秣马,安民护境,方不负朕之托付!’”

梅殷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允炆一眼。这番话,既是陈述不容置疑的事实,也是在不动声色地提醒这位年轻的皇帝:

燕王今日在北方的根基与作为,某种程度上,正是太祖当年亲手布局的结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