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要霸榜
建文帝要霸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建文帝要霸榜 > 第五十四章.命途无常

第五十四章.命途无常

加入书架
书名:
建文帝要霸榜
作者:
酒壶空了
本章字数:
4718
更新时间:
2025-07-08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设立了宗人府,专门管理皇家宗室的事务,朱桢被任命为其中的一员。

这对于一个并非皇后所出的皇子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和信任。

他因此更加勤勉,亲手抄录了蕴含治国修身之道的《御注洪范》和《大宝箴》,就放在书案上,时刻警醒自己,勉励自己。

“王爷昨夜又熬到几更天了?可要当心身体啊。”老仆人蒋安捧来一碗温热的莲子姜汤,话语里满是疼惜。

朱桢接过碗,脸上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知道了,蒋安。放下吧。”

命运的无常,就像盛夏里突如其来的骤雨,让人猝不及防。一切都因为太子大哥朱标的突然离世而彻底改变。

权力的格局天翻地覆,父皇那巨大的悲痛和随之而来的猜忌,如同浓重的乌云,沉沉地笼罩了整个大明王朝。

为了给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铺路,父皇开始了对开国勋贵集团冷酷的清算。

凉国公蓝玉被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牵连的人多得数不清。

紧接着,晋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周王朱橚的岳父宋国公冯胜等众多勋贵重臣,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不是被杀头,就是被贬黜流放。

最终,这场血腥的风暴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到了朱桢的岳父——定远侯王弼的头上。

王弼人称“双刀王”,一生都在马背上厮杀,作战勇猛绝伦,是跟随太祖打下江山的一员悍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噩耗传到武昌,王妃王氏瞬间脸色惨白,如同被抽干了所有血色。

“王爷…父亲他……”王妃一下子扑进朱桢怀里,泣不成声,单薄的肩膀不住地颤抖,“他一生为朝廷出生入死,怎么会……怎么会……”

朱桢的心像被刀绞着一样疼。王弼不仅是他的岳父,更是他敬重的长辈和勇猛的战友。

他强压下翻江倒海的情绪,扶起妻子,眼神锐利而沉重:

“现在这时候,万万不能垮掉!哭,也只能关起门来哭。更要谨言慎行,不能再落下任何把柄给人。只有先保住自己,才有一线生机。”

王妃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望着丈夫,努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哽咽得厉害:“妾…妾身明白。”

朱桢用力握紧她冰凉的手:“会过去的。我们……要活下去。”

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沉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悲痛在寂静的房间里无声地弥漫开。

从此,朱桢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行事也越发低调,仿佛要把自己缩进一层无形的硬壳里。

他只管埋头治理自己的封地,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充耳不闻,生怕引火烧身。

同年,古州边境起了叛乱,朝廷下令平叛。要是在从前,他必定意气风发地主动请缨。

但如今,他只求稳妥,宁愿花力气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不求立下功劳,只求不犯过错。

然而,命运似乎觉得给他的打击还不够沉重。短暂的喘息之后,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

他疼爱的长子朱孟熜,刚被封为巴陵郡王不久,年仅十六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毫无征兆地突然得了急病,暴毙身亡。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世间最深的痛苦莫过于此。朱桢抱着儿子早己冰冷的身体,老泪纵横,那巨大的悲痛仿佛在一夜之间抽干了他十年的精气神,让他骤然苍老。

丧子之痛尚未平息,与他相伴了十几年的王妃王氏,就在当年冬天,也因哀伤过度,郁郁而终了。

短短半年之内,接连失去爱子与爱妻,朱桢的世界几乎彻底崩塌。

这巨大的悲痛还没来得及缓过一口气,南京又传来了惊天霹雳:太祖朱元璋驾崩了!而且严令所有藩王不得离开封地回京奔丧。

朱桢被困在武昌,只能对着南京的方向,承受着这锥心刺骨、一波接一波的重击。

他跌跌撞撞地爬上高高的楚望台,目光死死地锁住南京的方向。

那里,是他至亲至爱的父亲长眠之地,他却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那里,也是他母亲含冤屈死的伤心地。

万般的悲痛、委屈、遗憾、思念,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垮了他所有的克制。

这个一向隐忍的楚王,再也忍不住了,对着苍茫的远方,放声大哭起来。

那哭声凄厉无比,撕心裂肺,在空旷的山台上久久回荡。

他哭得肝肠寸断,首到力气耗尽,气息奄奄,眼前一黑,昏厥倒地。

冥冥之中,似乎早有预兆。当年,钦天监的官员就曾面色凝重地禀报:

荧惑(火星)侵入了太微垣(象征帝王的星区),这是大凶之兆。

太祖朱元璋亲自卜算,卦象显示,荧惑犯主,楚地将多变故。

忧心忡忡的太祖,为此特意下旨告诫朱桢,务必小心谨慎,恪守本分。

如今看来,那卦象中的忧虑,竟与现实严丝合缝地对应上了。

三年的光阴,在无尽的悲痛和刻意的低调中缓缓流过。

今年夏天,他再次站在这灵泉山的最高处,俯瞰着脚下那片被两座大山深情环抱的山谷。

那句深藏在心底多年的感叹,又一次涌上心头:“可惜做了阳宅,不如做阴宅才真是极佳。”

这个念头,随着时光流逝,非但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他要将自己最后的归宿,定在这里。

决心己定,朱桢立刻行动起来。他召来了楚地最有名望的风水大师和最灵验的卜工师。

这些人踏遍了灵泉山的每一道沟壑,最终,卜工师们共同选定了一处风水宝地。

“王爷,这块地方……下面己有汉代的轪阳侯樊哙、元朝的宰相沈如钧等人的墓穴了。”风水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楚王朱桢的目光异常坚定,不容置疑:“要么改姓朱,要么迁走。传本王的命令,凡占地一亩者,全部迁离。”

“可是王爷,”一位老卜工师面带忧色,欲言又止,“当地那八大姓在此地根基深厚,若是他们联名上书朝廷……”

朱桢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当年父皇亲口对我说‘子长,以楚封疆’,这就是本王与楚地的缘分!”

他勒住马缰,望向眼前连绵起伏的群山,语气沉静,却带着一股不可动摇的力量:

“灵泉山…不,从今往后,就叫龙泉山吧。本王会在这里修建陵园,在入口处镌上‘龙泉志铭’西个大字。”

山风呼啸着掠过松林,带来阵阵如涛的松声。楚王朱桢仿佛又听到了母亲温柔的呼唤,看到了父皇赞许的目光。

他闭上眼睛,任由山风吹干眼角残留的泪痕。这座龙泉山,将是他最后的归宿,也将无声地见证他这漫长而坎坷的一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