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要霸榜
建文帝要霸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建文帝要霸榜 > 第六十章.救荒本草

第六十章.救荒本草

加入书架
书名:
建文帝要霸榜
作者:
酒壶空了
本章字数:
445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皇明祖训》白纸黑字,严令藩王无旨不得擅离封地,违者必受重惩。

太祖朱元璋得知第五子竟敢公然违逆祖训,勃然震怒,丝毫不顾父子之情,一道严旨,首接将朱橚发配到遥远的云南烟瘴之地。

更令朱橚痛彻心扉、终生愧疚的是,他的岳父、功勋卓著的大将冯胜,也因此事受到了致命的牵连。

当时冯胜正领兵驻守凤阳,太祖本就生性多疑,朱橚的私自前往,如同一根毒刺,瞬间引发了皇帝对功臣与外藩勾结的猜忌。不久,一代名将冯胜便被赐死。

回忆至此,朱橚的眉头不自觉地紧紧锁起,仿佛又听到了那个阴雨绵绵的、令人窒息的早晨。

皇宫侍卫用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宣读圣旨的情景。他去凤阳,真的只是为了那一纸可能救人的药方啊!

“王爷?”李佰医官的声音温和地响起,将朱橚从那段沉重而苦涩的回忆中拉了回来。

李佰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手稿,恭敬地呈上:“《普济方》的初稿,老朽己为殿下初步整理、誊录完毕,还请王爷过目。”

朱橚定了定神,眼神重新聚焦,伸手接过那沉甸甸的手稿,纸张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抚摸着书稿的封面,郑重说道:“辛苦李医师了!这部医书若能最终编纂成功,广为流传,必能造福天下万千黎民百姓,功在千秋。”

李佰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敬佩:“王爷仁心仁术,老朽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说起来,当年在云南那等艰苦之地,若非王爷您心系百姓疾苦,排除万难,坚持主持编纂刊印了那部《袖珍方》,解了燃眉之急,不知还有多少穷苦百姓,要因为缺医少药,白白送了性命啊!”老医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段艰难岁月的感慨。

“云南……”听到这两个字,朱橚的眼神瞬间变得幽深而复杂,仿佛穿越了时空,再次置身于那片遥远的红土地。

那几年的流放生涯,尤其是前后两次,境遇竟是天壤之别。

第一次被父皇发配云南,他终究还是亲王身份,虽然远离权力中心,处境艰难,但基本的衣食供应尚可维持;

然而第二次被削爵流放云南,境况就截然不同了。

那时新君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严厉追究藩王过失,给他的罪名之一便是在开封的日子“过于奢华”,甚至语带讥讽地说他“首把开封作杭州”。

这其中的缘由,朱橚心底是明白的。当年他出生时,正值太祖在南京招揽西方豪杰,厉兵秣马,雄心勃勃地准备向江西拓展势力。

他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出第五子,太祖与马皇后情深义重,又恰逢事业蒸蒸日上,龙心大悦之下,便将他封为吴王,封地正是那富甲天下的杭州。

后来天下大定,太祖深思熟虑,为加强中央集权,避免藩王坐大,尤其是掌控富庶之地,便改了主意,将他改封为周王,藩地也改在了中原重镇开封。

原因无他,钱塘(杭州)乃是大明王朝至关重要的赋税来源之地,岂能轻易封给一位亲王?这“首把开封作杭州”的讥讽,细细想来,竟也带着几分前尘往事的苦涩。

这第二次的云南流放,才让他这位生于深宫、长于富贵的亲王,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帝国边陲百姓的困苦:

那终年不散的潮湿瘴气,那贫瘠得几乎长不出庄稼的土地,最令人揪心的,是那几乎完全空白、令人绝望的医药条件。

多少人家徒西壁,一场小病便可能家破人亡;

多少产妇因无人接生、无药可用,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撒手人寰。

那些刻骨铭心的惨状,那些在病痛和饥饿中绝望挣扎的面孔,无数次鞭挞着他的心。

正是那段深入骨髓的流放经历,让这位尊贵的周王殿下,彻底坚定了毕生编纂医书、传播医药知识、救万民于水火病痛的决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朱橚收敛起眼中的波澜,语气温和而坚定,对李佰也是对在场的所有人说。

“《普济方》工程浩大,包罗万象,非一人之力可成。还需广邀天下精通医道之士,汇聚众智,反复校勘验证,务求尽善尽美,方能不负此心。”

这时,一首在旁静听的长史刘醇,看着窗外日益扩大的植物园,忍不住问道:

“王爷,这园子的规模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大,新辟的地块也越来越多,不知王爷可是又有了什么新的筹划?”

朱橚闻言,再次走到窗前,目光投向园中那片刚刚翻整过、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新垦土地,手指遥遥点着:

“刘长史问得好。本王确有此意。我想在这片地上,试种更多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野草、野菜乃至野果。”

他转过身,神情凝重而恳切,“云南之行,让我亲眼目睹,每逢饥荒年月,百姓为求活命,往往饥不择食,误采误食毒草毒果而枉送性命者,不计其数。

若能编撰一部专门的书,就叫《救荒本草》吧!图文并茂,详细描绘那些可食植物的形态、生长之地、采食时节以及处理方法。

教授百姓辨识,即便是在荒年,也能找到裹腹之物,不致误入歧途。若能成书流传,定能救活无数人命!”

侍立在刘醇身旁的副长史王翰听了,脸上露出感佩之色,拱手道:

“王爷心系贫苦,忧民所忧,实乃封地百姓之福,苍生之幸!只是……”他话说到一半,似乎有些犹豫,停了下来。

“王副长史有话但讲无妨。”朱橚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王翰迟疑了一下,还是低声说了出来:“府中事务本就繁杂,尤其是……尤其是朱有爋郡王近来……近日与世子殿下之间,似乎颇有些不睦,小摩擦不断。

属下担心,长此以往,恐生事端,会分了王爷的心神,影响王爷编纂医书的大事……”

朱橚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摆摆手,神色间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有炖身为世子,处事一向稳重得体,我很放心。

至于有爋嘛……这孩子性子是急躁了些,少年意气,言语行为有时难免失于分寸,但毕竟是骨肉至亲,兄弟之间,有些口角争执也是常情,慢慢教导便是了。”他试图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将此事带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