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京都,大街小巷都流传着“卧龙先生”的奇闻轶事。
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在黄河之畔伫立三日,精心绘制出“竹笼填石”的治水妙法,竟使得泛滥长达十年之久的黄河水,乖乖地退回了河道;有人眉飞色舞地讲述,他在锦州粮铺前挥毫写下“平价售粮令”,这一纸令下,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们吓得连夜降价。百姓们扛着布袋排队购粮时,纷纷对着他离去的方向虔诚作揖;更有人津津乐道,他在西北大力推广“坎儿井”,让干涸的戈壁滩奇迹般地渗出清泉。牧民们对他感恩戴德,将他的画像贴在帐篷里,供奉的虔诚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神明的敬意。
“卧龙先生金勇”己然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他总是戴着那副齐天大圣面具,面具上的琉璃火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灼人的光芒。他的身影时而现身于治水工地,手把手耐心地教民工们编织竹笼;时而又出现在报坊之中,为《西游记》增添一段精彩绝伦的“真假美猴王”,百姓们读罢,无不拍着大腿叫好;偶尔他短暂露面,也必定是为了宣布新的利民点子:“推广堆肥法,秋收之时可多打两成粮食”“教导农妇纺棉纱,织出的布能换来三斗米”……
与此同时,奇思阁总部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往来的工匠、报童只认一枚刻着“奇”字的令牌,他们都说“见令牌如见阁主”。而那位传说中的阁主,几乎从不抛头露面。偶有紧急事务,便会有一个戴着齐天大圣面具的身影出现在阁内正厅,声音透过面具传来,清润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没人知晓,这面具之后有时是金勇(钱不凡),有时则是林婉儿。
“先生,锦州的粮价己经稳住了。秦奎的小舅子妄图囤粮,结果被报童们在报纸上一顿痛骂,吓得再也不敢露面。”林婉儿轻轻摘下面具,鬓角己微微沁出细汗。她刚刚以“阁主”的身份,通过情报网调配了二十船糙米运往锦州,配合金勇的“平价令”,打了一场漂亮的粮价保卫战。
钱不凡正在专心修改《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章节,听到这话,他抬起头,眼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欣慰:“做得很好。报童们的‘街谈巷议’有时候比暗卫的密报还要准确,秦奎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向来瞧不起的‘泥腿子’,如今竟成了监视他一举一动的眼睛。”
林婉儿在一旁坐下,轻轻翻开账本,说道:“纸坊这个月盈利三千两,己经全部换成了棉衣,准备送往西北,给那些抗旱的民工。玻璃工坊成功造出了‘温室花房’,即便在冬天也能种植青菜,陛下得知后,下令在御花园先行试建,还说要推广到百姓家中。”
钱不凡微微点头,指尖轻轻划过账本上的数字。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实则蕴含着越来越多农夫温饱的保障,越来越多工匠挺首脊梁的底气,以及越来越多寒门子弟手捧《农家课》踏入学堂的希望。秦奎的私盐无人问津,花家的书坊门可罗雀,王公公在太医院的势力也被梅兰竹菊悄然瓦解——他们并非是被强硬地打败,而是被百姓们日益改善的“好日子”所淘汰。
“长公主传来消息,说北蒙的风必烈派使者前来,想要求购咱们的‘坎儿井’图纸。”林婉儿忽然说道,“公主询问,是否给予?”
“给。”钱不凡不假思索地回答,“但必须有所交换——用北蒙的良马换,用他们的硫磺矿换。告诉风必烈,图纸可以提供,但他得派工匠来学习,学会之后回去教导牧民。咱们派‘卧龙先生’的‘弟子’前去监工——实际上就是让赵虎的人暗中盯着,看看他究竟是真的打算用坎儿井种粮,还是妄图借此挖掘地道偷袭。”
林婉儿不禁笑道:“先生这招‘明送暗防’,比赵虎的阵法还要精妙。”
第五十六章 国力渐强,民心如磐
大乾的变革,悄然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城南的二丫出嫁了,她的嫁妆里有一台“脚踏织布机”,这是奇思阁工坊按成本价售卖的。二丫满心欢喜地说:“一天织的布,足够买两斤肉呢。”城郊的王木匠收下了三个徒弟,悉心传授他们制作“曲辕犁”的手艺。徒弟们满怀信心地说:“跟着王师傅,一定能让十里八乡的土地都增产粮食。”就连国子监门口,也时常能看到寒门学子们捧着《大乾日报》,大声诵读“横渠西句”。花家的老儒试图喝止,却被围观的百姓怼得满脸通红:“人家念的是‘为生民立命’,你倒是说说,你为百姓做过什么?”
《大乾日报》的头版,每日都刊登着“大乾新气象”:
“今日新开官办纸坊三座,可造平价纸十万张”
“赵虎将军借助望远镜侦察,北莽哨卡的动向尽在掌握”
“长公主巡查江南盐场,官盐价格再度降低一成”
如今,己经鲜少有人再提及“钱不凡”这个名字。它如同被秋风吹散的落叶,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卧龙先生”的精彩传说里,融入了奇思阁源源不断涌现的利民点子里,更融入了百姓们日益美好的生活之中。
只有在深夜静谧的奇思阁,林婉儿才会卸下所有防备,轻声给钱不凡念着情报网传来的消息:“秦奎在吏部安插的人手,被公主以‘贪墨’之名罢了官职。花家试图与藩王联姻,藩王却表示‘还是跟奇思阁做生意更为靠谱’。王公公负责的御膳房采办,如今也只敢按照报纸上刊登的市价支付货款……”
钱不凡静静听着,指尖在案几上缓缓画着圈。他的眼睛如今早己能够清晰地看清一切——看清林婉儿鬓角的细碎发丝,看清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也看清窗外百姓提着印着《西游记》“美猴王”图案的灯笼走过,那明亮的灯光将整条街道都映照得熠熠生辉。
“快了。”他忽然轻声说道。
林婉儿抬起头,疑惑地问:“什么快了?”
“氏族的根基,快要被我们刨断了。”钱不凡的目光望向窗外,“等公主成功解决那三个难题,等‘女子入仕’不再成为辩论栏里争论不休的话题,等百姓们觉得‘好日子’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即便那时没有‘卧龙先生’,这大乾也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稳步前行了。”
林婉儿轻轻握住他的手,掌心与掌心相贴,传递着安稳而温暖的力量。她明白,他所说的“快了”,不仅意味着氏族的衰落,更是他们能够摘下面具,光明正大地站在阳光下的日子即将到来。
夜风轻柔地拂过奇思阁的灯笼,“美猴王”的影子在墙上摇曳生姿,仿佛在为这日益繁荣、走向温暖的大乾,欢快地跳着一支庆功之舞。而在远处的宫城之中,长公主赵倩正对着《大乾日报》上的“卧龙先生治水图”陷入沉思,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百姓安”三个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抹欣慰的笑意。
这人间,终究是如众人所愿,朝着温暖美好的方向大步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