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村口的喇叭又响了起来。
“秦大夫昨儿个给王婶家娃退了烧,说是银针扎的!”
张大娘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洪亮,像是要把整个村子都叫醒。秦风正在老屋里整理药材,听到这声音笑了笑,没说什么,继续把晒好的金钱草装进布袋里。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晓晓发来的消息:“听说你这两天治好了两个急症?我爷爷说想请你吃顿饭。”
他回了个“改天吧”,然后把手机放回口袋,拉上外套出门。今天村里来了县医院的义诊车,听说是李仁德安排的,还请了专家下来坐诊。他本不想去凑热闹,但张大娘己经拉着几个邻居在门口等他了。
“秦大夫,咱们一块儿去瞧瞧呗?”张大娘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们要是也治不好病,咱就接着夸你!”
秦风哭笑不得,只得点头应下。
义诊现场设在村委大院,临时搭起了几个帐篷,挂着“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的横幅。村民三三两两地排着队,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拄着拐杖。
秦风刚走到人群外围,就听见一个女声在说话。
“中医讲究西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但你们知道吗?现代医学诊断必须依赖仪器数据支持,否则就是经验主义,甚至是巫术。”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的女人正拿着iPad翻看资料,身边围着几个好奇的村民。
“比如这位张大娘的胆结石,B超显示是阳性结果,可现在她症状缓解了,我们还得再做一次CT扫描确认疗效。”
她抬头看见秦风,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随即扬起下巴,语气不善:“你是秦风吧?听说你不用任何检查手段,光靠‘望’就能确诊病情?”
秦风点点头:“望诊是中医的基本功之一。”
女人冷笑一声:“基本功?你知道现在医学界对这种做法怎么说吗?‘玄学’。”
人群中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这人谁啊?怎么这么冲?”
“好像是县医院新来的博士医生。”
秦风不动声色地看着她,对方也不躲闪,两人就这么对视了几秒钟。
“我是孙佳佳,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她报上名字,语气依旧锋利,“我建议张大娘做一个全面的CT扫描,确认她的胆囊情况。”
张大娘一听要做CT,有些犹豫:“会不会有啥副作用啊?”
“不会的。”孙佳佳耐心解释,“现在的CT技术很成熟,辐射量很低,几分钟就能出结果。而且我希望用科学的方式验证一下你的康复情况,这样也能让大家都信服。”
她这话一出,周围的人又开始议论纷纷。
“这是不是在质疑秦大夫啊?”
“人家也是为病人好嘛。”
张大娘看向秦风,眼神里带着询问。
秦风沉吟片刻,道:“如果你愿意,可以去做。”
孙佳佳嘴角微微一扬,像是赢了一局似的。
CT扫描安排在下午,设备是县医院带来的移动CT车。秦风和张大娘一起进了车厢,里面空间不大,但各种仪器齐全。操作员调试了一会儿,机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躺好,不要动。”孙佳佳站在一旁指挥。
张大娘乖乖躺下,盖上薄毯。
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图像。
孙佳佳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眉头皱了起来。
“胆囊壁比之前光滑了,胆管也没有扩张……结石不见了。”
她低声自语,手指快速滑动iPad,调出之前的检查报告对比。
“不可能……”她喃喃道,“难道真的是中药排石?”
秦风站在她身后,淡淡开口:“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不是照搬数据。你看到的这个结果,只是表象的一部分。”
孙佳佳猛地回头,瞪着他:“你是说我的判断只是表面?”
“我说的是事实。”秦风语气平静,“你用现代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就像拿尺子量空气,永远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她咬牙,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我不承认误诊,但我承认……这次结果超出预期。”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也许是你运气好。”
围观的村民听不懂专业术语,但看气氛紧张,也都安静下来。
“运气?”秦风笑了笑,“那下次你再来试试运气?”
孙佳佳冷哼一声:“你以为我不想?”
她转身走向另一侧的义诊台,脚步干脆有力。
秦风看着她的背影,若有所思。
义诊结束后,天己经快黑了。秦风回到老屋,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正是孙佳佳。
“你还有事?”他问。
“我想看看你的医案记录。”她首截了当,“还有那些药材是怎么处理的。”
秦风挑眉:“你不是不信中医?”
“我不是不信,我是要亲眼看到证据。”她把手里的iPad递过来,“这里面有三千多篇关于胆结石治疗的论文,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哪一种方法能被收录进去。”
秦风接过iPad,扫了一眼目录,笑道:“你想写论文?”
“我想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她说得认真,“我知道你现在肯定觉得我很固执,但我告诉你,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你说的那种‘准确的数据’。”
秦风看着她,忽然觉得这个女人有点意思。
“进来吧。”他推开门,“不过先说好,我家可没有咖啡机。”
孙佳佳跟着他走进屋子,目光落在墙上那幅小宝画的“发光眼睛医生”。
“这是谁画的?”
“一个高烧惊厥的孩子。”秦风一边泡茶一边回答,“他说我救了他的命。”
她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秦风会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这种话。
“你到底是谁?”她忍不住问。
秦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
“一个普通的中医。”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
“但我要做的,不只是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