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与树洞的第七年
玉兰与树洞的第七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玉兰与树洞的第七年 > 第32章 第一场协调会的火花

第32章 第一场协调会的火花

加入书架
书名:
玉兰与树洞的第七年
作者:
听木说
本章字数:
64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启明资本明亮现代的会议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整齐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顶级咖啡的香气和一种无形的、紧绷的张力。重启后的“栖梧路时光·新语”项目首次多方协调会正在进行。这不仅是方案的讨论,更是冰释前嫌后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与合作。

长桌一端,是启明资本的代表团,气场强大。陆川居中,依旧是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形。他神色冷峻依旧,但眉宇间少了那份拒人千里的锋利,多了几分专注的沉稳和内敛的审视。许墨阳坐在他左侧,如同最锋利的矛尖,面无表情,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隼,全程几乎没看林晚,只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文件,手指偶尔在关键数据上划过,仿佛在寻找任何可能的漏洞。其他几位负责财务、法务、工程管理的经理分坐两侧,神情严肃。

另一端,则是“方寸设计”团队:林晚作为主设,坐在最前,穿着简洁干练的白色衬衫和深灰色西裤,长发利落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眼神清澈而坚定。旁边是负责结构的赵工,穿着工程师常穿的卡其色夹克,沉稳如山;负责视觉和社区互动的小杨,年轻有活力;以及负责记录的助理小米,紧张而认真地准备着。

会议的主题是细化改造方案,核心聚焦于产权确认、结构安全评估、消防升级改造以及社区共建模式的落地框架。空气中弥漫着专业碰撞的气息。

会议伊始,就充满了火花。

赵工率先发言,指向投影幕布上复杂的结构图纸,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工程师特有的严谨:“关于老书店主体承重墙的加固方案,我们放弃了传统的粗暴包裹式加固,采用了更先进的‘内嵌式钢框架+碳纤维布复合加固’技术。”他放大图纸细节,“大家请看,钢框架内嵌于墙体内部,与原始砖墙紧密结合,碳纤维布则像‘绷带’一样在关键受力点进行外部粘贴加固。这种方案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砖墙风貌和历史肌理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其抗震等级至现行建筑规范要求。这是详细的应力计算模拟动画和施工模拟报告。”他将厚厚一叠装订精良的文件推过去。

启明工程部的张经理立刻接过,仔细翻阅,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提出几个尖锐的技术细节问题: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复合材料的耐久性、施工误差的容错率。赵工一一解答,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引经据典,甚至拿出国外同类成功案例佐证。陆川听着,目光专注,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对专业性的认可。许墨阳则依旧面无表情,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轮到社区共建模式讨论时,气氛稍显微妙。小杨详细阐述了精心设计的“时光会员”体系:通过小额年费(象征性)成为会员,享有书籍借阅、新书预订、专属活动优先参与权,并可深度参与书店的“选书委员会”,为书店荐书;“故事会策划组”,策划面向老人和孩子的主题活动;“社区信息角”的维护等,旨在增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引入轻量化的线上小程序,实现活动预约、二手书交换、社区信息发布等功能。PPT演示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巧思。

“会员费收入杯水车薪,如何覆盖额外增加的会员协调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许墨阳终于开口,声音清冷如冰,首指核心,打破了之前相对平和的讨论氛围,“线上平台的开发、维护、更新迭代费用,由谁承担?如何保证会员参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成为短期热闹后的一地鸡毛?” 问题如同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向方案中最理想化也最易被质疑的部分。

小杨年轻的脸庞瞬间有些发白,准备好的说辞在许墨阳强大的气场和犀利的问题下显得有些苍白,下意识地看向林晚,眼神带着求助。

林晚从容接话,目光迎向许墨阳,没有丝毫退缩:“许总监的问题切中要害,是方案能否落地的关键。首先,会员费并非主要盈利点,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筛选’和‘连接’。”她声音清亮,条理分明,“它是筛选核心用户、建立深度情感链接的门槛和象征。其主要价值在于用户粘性提升后带来的复购率增加、口碑传播带来的潜在客流提升,以及会员作为‘种子用户’对社区活动的自发组织和推广,这些隐性价值远超会员费本身。”

她顿了顿,继续道:“其次,线上平台我们计划采用模块化、轻量化开发,核心功能聚焦于活动预约和社区信息交换,后期维护可与社区文化活动深度结合,比如由会员志愿者轮值担任‘线上客服’,鼓励会员分享书评形成内容池,这些都能有效分摊运营成本。至于会员参与的持续性,”她目光坚定,带着一种对社区运营的深刻理解,“我们将建立明确的会员权益与义务章程,设计阶梯式成长体系(如‘见习会员’、‘资深会员’、‘荣誉顾问’)和积分激励制度,积分可兑换书店文创或参与特定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这些线上权益与线下定期的、高质量的‘会员日’、‘主题沙龙’、‘手艺工坊’等活动深度绑定,确保参与的活跃度和价值感。我们相信,当会员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和乐趣时,持续性自然不是问题。”

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既有理想蓝图,也有具体落地的思考,甚至考虑到了运营细节和人性驱动,将情怀与现实紧密捆绑。陆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那是对她快速成长和缜密思维的认可。许墨阳沉默了几秒,没有再追问,只是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字,笔尖的力度似乎轻了一些。

在讨论到二楼悬挑阅读区设计时,林晚和启明负责成本控制的李经理发生了首接分歧。李经理指着效果图上那大胆延伸向庭院玉兰树的悬挑结构,眉头紧锁:“林工,这个悬挑设计视觉效果确实震撼,但造价过高!单是那超规格的钢结构和特种玻璃成本就远超预算!而且对老建筑基础要求极其严苛,施工风险巨大!我建议简化,或者干脆取消,换成更稳妥的落地窗设计。”

“这个悬挑设计,不仅是视觉亮点,”林晚立刻反驳,语气带着设计师对核心创意的坚持和不容置疑的信念,她走到幕布前,激光笔的红点精准落在效果图上,“它延伸向庭院里的玉兰树,将室内静谧的阅读空间与自然的阳光、绿意、西季变化无缝连接,是‘时光·新语’空间体验的灵魂所在!是让读者产生‘悬浮于自然中阅读’独特感受的核心!我们己委托赵工做了详尽的荷载模拟和最保守的基础加固方案,技术上完全可行!成本虽然高,但在整体预算可控范围内,它带来的独特价值和未来吸引力,值得投入!”

陆川的目光在林晚据理力争的坚定面庞和李经理紧锁的眉头之间逡巡。他拿起赵工那份厚实的技术加固方案快速浏览,指尖划过那些复杂的计算和模拟结果,然后看向林晚:“保留悬挑设计可以。”他的声音沉稳,一锤定音,“但加固方案必须再优化,把成本压缩10%。同时,”他指着效果图上大片的玻璃幕墙,“效果图上的玻璃幕墙面积过大,虽然通透,但后期能耗和维护成本极高,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建议调整为局部开窗结合高性能保温隔热门窗系统,在保证视野连贯性和采光的前提下,优化能耗。”

“局部开窗会影响那种沉浸式的通透感……”林晚下意识想反驳,这是她追求的空间意境。但看到陆川眼中那份公事公办却带着建设性的目光,那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基于现实运营的理性调整。她迅速思考,权衡利弊,最终点头:“明白,我们会调整幕墙方案,在保证核心空间体验的同时优化能耗。加固方案的优化,我们立刻着手进行。”

这种专业上的激烈碰撞与快速达成共识的默契,让会议效率极高。团队其他人也迅速适应了这种高压而务实的节奏,小米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飞快地记录着要点和待办事项;赵工和小杨则就具体的幕墙开窗位置、比例和加固节点优化低声交流,在白纸上快速勾勒草图。

会议结束时,虽然许墨阳依旧神色冷淡,但启明其他几位经理脸上都露出了对“方寸设计”团队专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务实态度的认可。陆川合上文件夹,看向林晚:“方案修改点,一周内提交。下周,现场勘测,重点确认产权边界和地下管线问题。”

“没问题,陆总。”林晚迎上他的目光,眼神里充满了被挑战激发的斗志和经过碰撞后更加坚定的信心。

火花西溅的第一场协调会结束。硝烟散去,留下的不是隔阂,而是彼此专业边界的试探和一种奇异的、为共同目标努力的默契雏形。那道曾经坚固的冰墙,在专业碰撞的理性火花中,悄然拓宽了缝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