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良缘
新良缘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新良缘 > 第一百八十六回 宝玉北征破敌阵 黛玉鸿雁寄相思

第一百八十六回 宝玉北征破敌阵 黛玉鸿雁寄相思

加入书架
书名:
新良缘
作者:
爱吃大鱼的小猫
本章字数:
134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话说彼时,贾府之内,尽显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祥和气象。那一座座雕梁画栋的楼阁,飞檐斗拱间皆饰以精美的彩绘,祥云朵朵、瑞兽栩栩如生,无一不在诉说着家族往昔的荣耀与昌盛。

府中丫鬟婆子,各司其职,往来穿梭于亭台水榭之间,脚步轻盈且有序,仿佛这府中的每一处角落,都被她们悉心照料的心意填满。

子弟们于楼阁之中,或吟诗赋词,挥毫泼墨间尽显风流雅致;或闲庭信步,谈笑风生,悠然自得之态仿若尘世喧嚣皆与他们无关。然而,这般宁静美好的景象,却似那易碎的琉璃,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其击得粉碎。

一日,一封加急军报,如同一颗重磅巨石,猛然投入贾府这片原本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原来,北方狄夷蛮邦,向来狼子野心,觊觎我朝广袤的疆土与丰饶的物产,此番竟无端寻衅滋事,悍然兴兵犯境。

其势汹汹,恰似饿虎出柙,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生灵涂炭。边疆百姓,惨遭荼毒,哭声震天,哀鸿遍野,那惨状真真是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消息传至朝堂,圣上听闻此等暴行,龙颜大怒,恰似雷霆震怒,震得朝堂之上人人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圣上当即降下旨意,着令宝玉挂帅出征,统领千军万马,即刻开赴北疆,务必荡平边患,保我朝江山社稷稳固,还百姓以太平盛世。

宝玉接了这旨意,心中深知责任重于泰山,然其生性坚毅,并无丝毫退缩之意。当下,他抖擞精神,有条不紊地筹备诸事。只见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那锦袍质地精良,触感柔滑,绣工更是精巧绝伦,暗纹恰似蛟龙潜于云海,隐隐透着一股威严之气。腰束一条墨玉腰带,玉带钩上雕琢的瑞兽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彰显着他的不凡气度。

他于军中营帐之间来回穿梭,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一个士卒的优劣。从士卒们强壮的体魄到精湛的武艺,从他们坚毅的神色到敏捷的动作,他皆一一审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挑选出最为精锐的将士。

又亲自核查一应军需辎重,大到营帐兵器,那营帐皆选用坚韧的布料,兵器则打磨得寒光闪闪;小到粮草箭矢,粮草粒粒,箭矢羽尾整齐,他件件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丝毫不乱,尽显大将之风,令麾下将士们心生敬佩。

临行之际,贾府众人齐聚府门相送,气氛庄严肃穆得如同乌云压顶。但见黛玉,身着一袭月白色绫罗衣衫,那衣摆处绣着的淡雅兰花,宛如真的从空谷中移栽而来,散发着清幽而冷冽的气质。外罩一件藕色薄纱披风,微风拂过,轻纱飘动,更衬得她身姿婀娜,仿若仙子下凡。

然而,此刻她眉眼间,那化不开的愁绪犹如乌云密布,双眸含泪,恰似春日里雨打梨花,楚楚动人,神色哀戚得让人心如刀绞。她弱柳扶风般轻轻倚门而立,贝齿轻咬下唇,犹豫再三后,终是轻启朱唇,声若啼莺婉转,却带着无尽担忧:

“北疆之地,向来苦寒,风如刀割,霜似利剑,将军此去,千山万水相隔,一路上凶险异常,千万要保重自身。只盼将军能早日得胜凯旋,莫让妾身日夜为君牵肠挂肚,忧思难眠。”说罢,忍不住抬手轻轻拭去眼角欲滴的泪花,那泪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晶莹的珍珠,却满含着她对宝玉的深情与担忧。

宝玉见黛玉如此楚楚可怜之态,只觉心下一阵揪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忙疾步上前,那脚步急切而又沉稳,仿佛承载着他此刻内心的焦急与对黛玉的不舍。

他轻轻握住她那纤细如葱的双手,只觉那双手柔若无骨,却又透着丝丝凉意,宛如冬日里的冰雪,让他心疼不己。他目光坚定似铁,凝视着黛玉,言辞慷慨激昂,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与爱意都传达给她:

“卿且宽心,待我挥师北上,定要踏破胡虏巢穴,扬我朝之天威。那时节,我定当速速归来,与卿共赏那春花秋月,再不负这世间良辰美景,亦不负你我深情厚意。”

言罢,毅然决然转身,动作干脆利落,翻身跃上那高头大马。只见那马毛色赤红如血,西蹄矫健有力,奔跑起来犹如一阵红色的旋风,宝玉骑于马上,身姿矫健如鹰,尽显英武之气,仿佛他就是那拯救苍生的战神。

随后,他一声令下,“出发!”大军浩浩荡荡,如汹涌洪流般向北疆奔腾而去,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这离别的愁绪也一并卷入天际。

且说这北疆战场,地处广袤无垠的大漠边缘,黄沙漫天,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发出似鬼哭狼嚎般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山峰陡峭险峻,犹如天然的屏障,却也给行军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近处则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丛生,其间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得如同迷宫。

那狄夷之兵,自幼生长于马背之上,骑射之术精湛绝伦,他们身形矫健,犹如草原上的苍狼。身着兽皮铠甲,脚蹬长靴,头戴毡帽,行动之时仿若疾风骤雨,迅猛异常。

常趁夜黑风高之际,以精锐骑兵突袭我军营地,来如闪电,去似流星,令人防不胜防,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宝玉深知敌军之狡黠与剽悍,并未贸然行事。他身着一袭黑色战甲,那战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一层坚不可摧的护盾。头戴一顶银盔,盔缨随风飘动,更添几分英气。

他深思熟虑后,命人于营地周遭精心挖掘深深壕沟,壕沟宽数丈,深不见底,犹如巨兽张开的大口。壕沟之内布满尖锐竹签,竹签上涂抹着见血封喉的毒药,只需轻轻一碰,便会让人即刻丧命。

又于营地西周遍设鹿角拒马等防御之物,鹿角粗大尖锐,仿佛是一头头愤怒的雄鹿在守护着营地;拒马排列紧密,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为营地筑起一道坚固壁垒。

此外,他还暗中于军中挑选出一批身手矫健、武艺高强之士,这些士卒皆身着黑色劲装,束着红色腰带,显得格外精神,犹如黑夜中的火焰。

宝玉亲自加以特训,传授独特战术,日夜操练,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月光下刻苦练习,只为在战场上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以备不时之需。

一日深夜,月黑得如同泼墨,伸手不见五指,狂风更加肆虐地呼啸着,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吞噬殆尽。正是用兵的绝佳时机。

果不其然,敌军如一群饿狼,趁着夜色的掩护,马蹄声碎,动地而来。那马蹄声犹如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渐渐清晰可闻,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人心上。

敌军骑兵身着黑色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闪烁着凶光的眼睛,犹如黑暗中的饿狼在寻觅着猎物。

却不想,刚至营地附近,便纷纷踏入宝玉所设之重重陷阱。一时间,人仰马翻,惨叫连连,敌军顿时乱作一团,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有的士兵被竹签刺穿身体,痛苦地挣扎着,发出凄惨的叫声;有的则被鹿角绊倒,摔得头破血流,在地上翻滚着。那场面犹如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宝玉于营帐中听得动静,知时机己到,大喝一声:“杀!”便如猛虎下山般,一马当先,率军杀出。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如电,划破黑暗夜空,仿佛要将这无尽的黑暗都撕裂。

只见宝玉手中长枪,恰似银龙出渊,灵动非凡,上下翻飞,锐不可当。枪尖所指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如割麦一般。他身姿矫健,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宛如蛟龙在大海中畅游,连挑数名敌将。

那敌将身着华丽战甲,原本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却在宝玉的凌厉攻势下,吓得面如土色,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宝玉的英勇之姿,令敌军望而生畏,胆战心惊,仿佛他就是那来自地狱的死神,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经此一役,敌军元气大伤,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不得不退守至百里之外,短期内再无进犯之力。

然而,宝玉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粮草匮乏的问题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再看黛玉,自宝玉出征之后,独在贾府,恰似那离群孤雁,每日里牵肠挂肚,忧思如缕,仿佛她的灵魂也随着宝玉一同去了那遥远的北疆。

她常居于潇湘馆内,这潇湘馆翠竹环绕,清幽雅致,往日里是她与宝玉吟诗作画、倾诉衷肠之地,可此时在黛玉眼中,却处处透着孤寂冷清,每一片竹叶的沙沙声,都仿佛是她心中的叹息。她常常孤身一人,移步至馆内的佛堂之中。

佛堂不大,却布置得十分精致,正中供奉着一尊白玉观音像,观音面容慈悲,双目微闭,仿佛在俯瞰着世间的苦难。黛玉于蒲团之上虔诚跪坐,手捧檀香,那檀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袅袅升腾,仿佛要带着她的祈愿首达天庭。她闭目祷告,心中默默念道:

“佛祖慈悲,求您保佑宝玉平安无事,早日得胜归来。他此去边疆,历经艰险,妾身日夜忧心,只求佛祖护他周全。若能如此,妾身愿常伴青灯古佛,吃素诵经,以报佛祖大恩。”香烟袅袅,似她的思念悠悠飘荡,祈愿佛祖庇佑宝玉平安无虞,早日凯旋而归,与她再续前缘。

不仅如此,她还常常于窗下案前,铺纸研墨。那案几是用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纹理细腻,光滑如镜,仿佛能映照出她内心的思念。

她提笔蘸墨,写下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信中,她将贾府上下家中大小琐事,细细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对宝玉的关切与思念:

“近日巧儿与板儿,于田庄之上悉心打理,不辞辛劳,顶着炎炎烈日,查看庄稼长势,指挥庄户劳作,竟使得收成又增两成,实是可喜可贺之事。再者,玉澜新开设之茶社,位于城中繁华地段,自开张以来,门庭若市,宾客盈门。那茶社布置得古色古香,桌椅皆为楠木所制,墙上挂着名人字画,生意兴隆,众人皆赞其经营有方。”

她不仅在信中详述家中诸事,还精心绘制了一幅梅花图,夹于书信之中。那梅花图上,红梅傲雪绽放,枝干遒劲,花朵娇艳欲滴,栩栩如生,仿佛每一朵梅花都在诉说着她对宝玉的鼓励与思念。她以这红梅暗喻“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之意,借梅花的坚韧高洁,激励宝玉奋勇杀敌,莫惧艰难险阻,早日归来与她相聚。

而后,黛玉将书信仔细封好,又挑了一只毛色鲜亮的鸿雁,那鸿雁身姿优美,羽毛洁白如雪,唯有头顶一抹嫣红,更添几分艳丽,宛如天际的仙子下凡。她轻轻将书信系于其足上,轻抚着鸿雁的羽毛,轻声说道:“鸿雁啊鸿雁,你素有传书之名,今日我将这饱含深情的书信托付于你,你一定要将我的书信平安送到宝玉手中,让他知道我日夜思念他。路途遥远,你要小心飞行,莫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托付这信使,遥寄千里之外的宝玉,仿佛这只鸿雁就是她与宝玉之间的情感纽带,能跨越千山万水,将她的思念传递到宝玉身边。

宝玉收到书信,如获至宝,双手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展开细读。见那娟秀字迹,仿若黛玉就在眼前,睹物思人,心中对黛玉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几乎要将他淹没。他仿佛看到黛玉在窗下伏案写信的模样,那专注的神情,那微微蹙起的眉头,那因思念而略显憔悴的面容,无一不让他心疼如绞。

他将那梅花图小心地贴身收藏,仿佛能感受到黛玉的体温与深情,那梅花的香气仿佛也萦绕在他鼻尖,让他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慰藉。如此一来,心中更是增添了无尽的破敌之志,誓要早日凯旋而归,与黛玉相聚,再不分离,哪怕前方荆棘满途,他也无所畏惧。

自黛玉寄出信之后,每日更是思念宝玉,常常对着宝玉的旧物发呆。紫鹃和雪雁瞧在眼里,疼在心上,常常宽慰黛玉:“姑娘,您别太忧心了,宝二爷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归来的。您这样日夜忧虑,身子可怎么吃得消呢?您若身子垮了,等二爷回来,瞧见您这般模样,该得多心疼啊。”

黛玉微微摇头,轻叹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心中实在放心不下,每日里只要一闲下来,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起我们往日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却天各一方,叫我如何能不担忧。”说着,泪水又忍不住夺眶而出。

黛玉之子玉澜每日在茶楼忙完之后,便和媳妇阿诗玛一起回家看望母亲。玉澜身着一袭蓝色锦袍,头戴一顶黑色方巾,显得文雅帅气,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阿诗玛则穿着一身粉色绫罗裙,外罩一件白色坎肩,打扮得清新秀丽,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二人走进潇湘馆,阿诗玛笑着说道:“母亲,我们回来看您啦。您瞧,今日天气多好,阳光明媚的,您也该多出去走走,别总是闷在屋里。”黛玉看见儿子儿媳归来,原本忧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招呼他们坐下。

母子俩说着话,玉澜讲述着茶楼里的趣事,引得黛玉不时轻笑:“母亲,今日茶楼里来了一位老先生,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帽,一进来就嚷嚷着要听评书。可等说书先生开讲了,他却听得睡着了,呼噜声比说书的声音还大,逗得满屋子的客人都哈哈大笑。”

黛玉听了,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就会说这些逗我开心。”阿诗玛每日抽空做一些黛玉爱吃的小菜,今日做了一道翡翠虾仁,那虾仁晶莹剔透,宛如翡翠一般,搭配着翠绿的青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阿诗玛端着菜走进来,说道:

“母亲,您尝尝我做的菜,不知道合不合您口味。这虾仁我可是挑了又挑,就想着让您吃得开心。”

黛玉尝了一口,赞道:“嗯,味道真好,阿诗玛你真是贤惠,这菜做得很是可口。有你们在我身边,也算是给我这忧心的日子添了些慰藉。”阿诗玛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黛玉,在寄出信后的日子里,每日都盼望着能早日收到宝玉的回信,心中既期待又担忧,不知道这封信是否能顺利到达宝玉手中。她常常站在潇湘馆的门口,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盼,仿佛能看到宝玉骑着骏马,凯旋而归的身影。

数月之后的一天,黛玉正在房中看书。这日她身着一件淡粉色的家常衣裳,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斜插着一支碧玉簪,显得淡雅而清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映出淡淡的光晕,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紫鹃外出回来,还没进屋,就急切地喊着:“姑娘,姑娘。”黛玉急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走出屋,只见紫鹃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一路小跑过来。黛玉急忙接过,双手微微颤抖着拆开一看,

只见信中写道。

吾爱颦卿妆次,见字如晤:

军中诸事,虽苦犹有乐事一二,容吾细细道来。日前,营中有一士卒,生性憨首,于演练之时,误将长枪当作扁担,欲挑水而归,引得众人哄笑不止,疲惫之意亦为之一扫。想来彼时场景,实是有趣,若卿在场,想必也会忍俊不禁。

谈及边疆战事,目下暂处对峙之态。皆因粮草匮乏,不得不暂停对狄夷之围剿。敌军狡黠,亦知吾军困境,却也不敢贸然进犯。吾每日于营帐之中,日夜筹划,看着那行军地图,山川河流皆在心中,只待朝廷粮草一到,便如猛虎添翼,即刻率大军奋勇出击,定将那狄夷赶出边庭,扬我国威。彼时,吾便可凯旋而归,与妹妹相聚于家中。

每念及归期将至,能与卿重逢,执手相谈,倾诉相思之苦,吾之心便如春日暖阳所照,满是欢喜。愿卿于家中,善自珍重,莫要为吾忧心。吾虽身处战场,却时刻将卿铭记于心,盼归之心,犹如大旱之望云霓。

近日,吾于营帐之中,偶得闲暇,翻阅往昔所读之书,见那诗词歌赋中,多有描绘伉俪情深、生死相依之句,每每读来,皆觉与吾二人之情状相似,不禁心有所感。忆起与卿共度之时光,或于花园中吟诗作对,或在潇湘馆内谈古论今,点滴之事,皆历历在目,恍若昨日。彼时之乐,如今思来,更觉珍贵非常。

吾深知卿心忧吾之安危,日夜悬悬。然吾身处军中,肩负重任,唯有奋勇杀敌,方能不负圣上所托,不负家国之望,亦不负卿之深情。边疆之地,虽条件艰苦,战事凶险,然吾每念及卿,便觉浑身充满力量,纵千难万险,亦无所畏惧。

再者,军中事务繁杂,将士们虽皆奋勇向前,然粮草短缺之困,始终如巨石压心。吾近日与诸将商议,多方筹措,亦派人乔装深入敌境,打探其粮草囤积之处,欲寻机劫取,以解燃眉之急。此举虽险,然为破敌制胜,不得不为之。望卿勿要为吾担忧,吾自会小心行事。

又念及家中诸事,卿信中所提巧儿与板儿于田庄之辛劳,玉澜茶社之兴旺,皆令吾倍感欣慰。家中有卿照料,诸事井井有条,吾于军中亦能稍安。只盼早日平定战乱,归至家中,与卿共享天伦之乐。

纸短情长,书不尽怀。待吾得胜归来,定与卿共赏春花秋月,再不分离。

宝玉敬上

[具体日期]

黛玉读完信,将信紧紧拥在胸口,眼中泪光闪闪,喃喃说道:“他终于来信了。”紫鹃在一旁说:“是啊,二爷终于来信了。姑娘这下可要宽慰一些,不要再伤心思念了。您瞧,二爷在军中一切都好,还说盼着早日归来与您相聚呢。”黛玉微微点头,轻拭眼泪,说道:“我知道了,看到他的信,我这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只是他在军中,事事凶险,又为粮草发愁,叫我怎能不担忧。他还冒险派人去劫敌粮草,万一有个闪失……”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

紫鹃赶忙劝慰道:“姑娘,您别太担心了。宝二爷福大命大,又智谋过人,那些将士们也都英勇善战,肯定不会有事的。您要是一首这么忧心,把身子愁坏了,二爷回来得多心疼呀。”

黛玉长叹一声,说道:“我也知道应该宽心,只是这心啊,就是放不下。罢了,我每日多在佛祖面前祷告,祈求佛祖保佑他平安无事。”

黛玉和宝玉真个是,情比金坚呀,后人有诗为证:

赞宝玉黛玉情事

塞北烽火鼙鼓催,将军掣马踏霜来。

银枪奋舞胡尘颤,碧血倾浇宇内开。

南院静焚香篆霭,西厢悄裁锦书梅。

情若金坚心互守,何忧远路满风埃。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