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六年,即西元1846年的年底。
两个城里人打扮的男人,来到官禄?村。
他们一路寻问着,找到了洪秀全的家里。
洪秀全把这两个人迎进屋里,疑惑着问:
“不知二位找我,有何贵干?”
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说:
“洪先生,我们是广州城里的基督教徒。受罗牧师之托,专程来传个口信,想请您到汉会去帮助传教!”
“罗牧师?汉会?”
“噢,罗牧师是广州城里的洋神甫,中文名字叫罗孝全。汉会,就是咱们华人教会的简称。”
洪秀全一脸懵逼,支吾着说:
“可是,我并不认识罗牧师啊……”
另一个人也开了腔说:
“洪先生,罗牧师久闻您的大名,很想让您参与到传教事业中,这是主的拣选啊。”
洪秀全毫无思想准备。
进城去,当然是好事。
可是,村里的这份教职,半个月前才尘埃落定。
传教固然重要,可是,毕竟还得养家糊口啊。
刚刚与两个陌生人见面,洪秀全也不好意思问,加入他们的传教事业,是义务的呢,还是有报酬的?
再者说,这次从广西回来,不是还要封山育林,传宗接代嘛。
一去广州城,家里的责任田,不又荒芜了吗?
思前想后,洪秀全只得抱抱拳,面带歉意说:
“谢谢罗牧师的一番美意!在下教职在肩,无法脱身,实在抱歉!”
俩人见他并不动心,只得遗憾地摇摇头,回城里复命去了。
这里,得说说这位罗孝全。
罗孝全,原名音译为罗拔士,1802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
他在充满宗教气氛的环境中长大,个性独立,从小狂放不羁,不愿受到规矩的束缚。
1821年,他加入美国浸礼会,1833年被按立为牧师,算是个自学成才的传教人。
1837年,罗孝全他被派到澳门,开始了中国的传教生涯。
在澳门,他学会了中文,并取了中文名字罗孝全。
罗孝全在澳门宣讲《基督新约》,向当地的麻疯病人传道,被澳门当局禁止,并被驱逐出境。
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作为通商口岸。
罗孝全便随洋人进入广州城传教。
他是战后第一个进入广州的外国传教士。
广州,罗孝全并不陌生。
在被澳门当局驱逐出境后,他曾接受好友郭士立的邀请,跟着郭士立在广州传教。
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与郭士力回了美国。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时的传教环境己大有改观。
按照《南京条约》,己经去取消了“番人不得入城”的规定。
但是,像三元里韦相公那样,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的大有人在,仇外的因素依然存在。
经过综合考量,罗孝全觉得,还是住在城外更安全一些。
他在广州十三行联兴街设立了一座讲堂,传播《基督新约》。
这座讲堂,就是广州最早的一个浸信会。
道光二十六年,即西元1846年,十三行无端燃起一场大火,他的讲堂被付诸一炬。
没办法,罗孝全又在东石角建起了粤东礼拜堂,继续他的传教事业。
礼拜堂虽说规模不大,但带有钟楼,是东石角一带很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他还买了一艘紫洞艇画舫,用来在水上宣讲《圣经》。
可惜,一年之后的1847年,罗孝全的粤东礼拜堂被民众捣毁,那艘紫洞艇画舫也被破沉。
为了自身的传教安全,同时,也为了接近中国民众,罗孝全开始改穿汉服,一副汉人打扮。
如果不走到近处,看不到他的蓝眼珠、高鼻梁,还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形象。
不得不承认,罗孝全是个很敬业的传教士。
早在澳门时,他不仅起了个中文名字,还学会粤语与广州方言,学会了书写汉字。
他甚至改变西方生活方式,从里到外,彻底汉化了自己。
这次再返广州,罗孝全还学会了客家方言,能够用客家话与大众交流。
因此,他在广州的传教取得了佳绩。
许多广州市民自愿参加教会,连番禺、南海、花县等地的群众,也慕名而来,听道受教。
很快,围绕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小群华人信徒,成立了所谓的汉会。
罗孝全带着他的助手,整日里奔波于城乡之间,广泛散发宗教小册子,传播基督福音,以期发展更多的信徒。
但是,让罗孝全苦恼的是,在他的信众中,大多是没有文化的人,帮手不是很得力。
怎么才能走出这一困局呢?
罗孝全绞尽脑汁,把目光关注到落第的儒生身上。
按照他的指示,每到放榜日的前后,他专门派人到学院附近散发小册子,把这些失意的落榜者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事实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洪秀全当初得到的那本《劝世良言》,正是在学院街上。
从严格意义上讲,罗孝全才是洪秀全在基督教义上真正的领路人。
咱接着讲罗孝全。
洪秀全后来接受了邀请,曾经在罗孝全的教会工作了西个多月,拜其为师。
俩人一见如故,互有好感,罗孝全对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内容,下一章将详细讲解,不再啰嗦。
西元1853年,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曾邀请罗孝全赴天京帮助传播宗教。
七年之后的1860年,罗孝全历尽曲折,终于抵达南京,并驻留了一年多。
洪秀全对罗孝全以礼相待,还给他封以爵位和授予重要官职,甚至曾一度被任命为洋务丞相,主管外交事务。
然而,罗孝全最终发现,拜上帝教与真正的基督教相差甚远。
带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他郁郁离开南京,回到广州传教。
离开之时,他对太平天国极度绝望,公开决裂。
他尤其对太平军正在进攻上海尤为痛恨,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咒骂太平军“是一群强盗,必须受到外国人的剿杀”,等等。
从此,他从太平天国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彻底转变为反对者。
1866年,罗孝全回到美国定居。
由于他与洪秀全特殊的交集,曾有《洪秀全革命真相》、《罗孝全在天京的自述》等著作问世。
1871年,他在美国本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