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九江获得大批军需之后,并未驻留,继续沿江东进。
2月20日,先锋军的水师驶过湖口,己到彭泽。
北岸的太平军陆师,则向宿松县挺进。
而宿松,己经属于安徽安庆府的地面了。
安庆,位于安徽的西南部,西接湖北,南临江西。
在历史上,安徽与江苏同属江南省,分为两个省之后,安徽的省会曾有近百年仍然在江宁。
首至乾隆二十五年(即西元1760年),安徽省治由江宁移驻安庆。
自此,安庆始为安徽省城。
安庆,是下游江宁的门户。
而要扼守安庆,必须守住宿松江防的小孤山。
长江过了彭泽,进入宿松,改变了流向,向北滚滚而去。
这里的江面比较狭窄,宽度只有二百余丈,堪称天险。
小孤山位于长江的西岸,西北距宿松县城一百多里。
小孤山并不高,只有二十多丈,也不大,周长仅有一里,但在江边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
因其地势险要,是东下江南的咽喉所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前,蒋文庆截留了江苏巡抚杨文定制作的长铁链,运到了小孤山,固定在大江两岸。
驻守小孤山的,是安徽按察使张熙宇,有兵勇一千五百人。
为了能与小孤山互为声援,蒋文庆又派副将田大武驻守宿松县城,但也仅有守兵七百。
秦日纲等的水师先锋军行驶到小孤山江面,被铁索阻拦,无法继续行船。
太平军立刻在两岸登陆,拆除铁索链。
而张熙宇居然并未派人看守。
不到一个时辰,铁链被拆掉,沉入江底。
而且,小孤山上的炮台也并未向太平军的水师开炮。
秦日纲与罗大纲、赖汉英等商议道:
“既然在江面上设有铁索阻拦,小孤山上必有守兵,必须彻底消灭清妖,后路行船才安全无虞!”
罗大纲与赖汉英也赞成。
先锋军是干嘛的呢?
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路荡平江路的嘛。
虽说先锋军在这里没有遇到抵抗,可是,后路主力军路过小孤山,山上突然一阵猛轰,怎么办?
于是,先锋军的师船在西岸停泊下来,对小孤山发动攻势。
然而,秦日纲等人觉得很奇怪。
太平军到了山下,开始登山,山上依然毫无动静。
莫非清妖也学会了我军的伏地阵战术战法不成?
可山上就巴掌大的地方啊。
登上了山顶,居然没有一名守军!
清军的炮台与营垒,倒是都在!
那么,守将张熙宇与他的1500名清兵呢?
原来,早在太平军战士在拆掉铁索链时,张熙宇在山上看得真切,带着手下往桐城方向跑路去了。
太平军士立刻拆除了山顶的炮台与营垒。
至于这些大炮,秦日纲喜爱得不得了,让军士们抬下山去,放到船上。
小孤山上就空无一人了吗?
倒也不是!
上山时,太平军路过一座寺庙,名曰启秀寺。
却说这启秀寺,始建于唐代,依山而建,悬在半空,很有恒山悬空寺的风格。
由于急于登上山顶,太平军就没顾上这个寺庙。
从山顶上下来,路过启秀寺,秦日纲命令军士进去搜查。
然而,方丈释永恒带着十几个弟子,堵在了庙门口。
释永恒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严肃地说:
“阿弥陀佛!佛门净地,远离尘世纷争,还请绕过本寺!”
太平军哪里肯依,当然要进庙搜查。
释永恒慨然说:
“倘若非要进庙打扰小姑娘娘与观音菩萨,就从老衲身上踏过去吧!”
他所说的小姑娘娘,是大殿里敬奉的妈祖林默的神像。
秦日纲见他执意不让进寺,更加怀疑庙内藏有清妖。
本来,对于寺庙,太平军就视为假神与妖魔。
毕竟,在太平军看来,只有天父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
秦日纲心里话,没想到,一个老和尚,居然这么顽固。
他一挥手,下令道:
“杀进去!”
太平军士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上去就把释永恒以及他的十几个弟子们全部砍翻在地。
启秀寺的和尚并非武僧,他们赤手空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怜十几人顿时上了西天。
太平军进入庙中,哪里有清妖的影子!
他们打碎了小姑娘娘与观音菩萨的神像,一把火烧了主殿。
出了寺庙,见不远处还有个飞檐翘角的梳妆亭,也一把火给烧了,扬长下山而去。
方丈释永恒在弥留之际,眼见主殿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启秀寺毁于一旦,喃喃而语:
“作孽啊……明悟啊……就指望你报仇雪恨了……”
说完,他头一歪,含恨离世。
方丈释永恒所说的明悟是谁呢?
是他新收的弟子!
秦日纲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上山之前,启秀寺里正在处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怎么回事呢?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却说这宿松县城的五十里,刚刚建了一座尼姑庵,叫做大觉庵。
大觉庵位于大龙山顶,山顶的前后有两块飞来石,相互峙立,形如猫耳朵,所以又名猫耳尖。
庵内的娘娘殿内,供奉着白衣娘娘的神像;大雄宝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
大觉庵的师太叫释智定,打算在农历二月二正式开门接待香客。
这一天,龙抬头,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正式开门,是一件大事,当然要做一场庄严宏大的法事。
师太释智定就想到了小孤山上的启秀寺。
于是,昨日里,她起了个大早,带着小尼姑净心就来到启秀寺。
从大觉庵到启秀寺,有一百多里路,上了小孤山,己经天黑了。
师太释智定在寺内用过斋饭,拜见了方丈释永恒,说了此行的来意。
佛门幸事,释永恒当然很痛快就答应了。
天色己晚,师太要带着徒儿净心下山,方丈释永恒拦住说:
“庵主且慢!黑天半夜,你们师徒二人下山,路上也不安全啊。不如在本寺留宿一夜,明日一大早,再下山去!”
师太面露难色。
毕竟,僧尼同宿一寺,将来传出去,实在是跳进长江也说不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