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释永恒明白师太的意思,解释道:
“庵主不必多虑。佛祖在上,即便僧尼同宿一寺,也如同尘间的行孝一样,论心不论迹的。罗山灵山寺,不也僧尼同寺修行吗?”
罗山灵山寺确实很奇葩。
据说,是因为战火烧毁了尼姑庵,才形成了这一独特现象。
话说到了这份上,师太释智定也不好再坚持下去。
于是,收拾了一间干净的僧房,安顿她们师徒二人歇下。
越是怕,狼来吓。
却说师太后半夜里醒来,一看,身边的徒弟净心不见了。
净心,二十多岁,长得水灵,跟着释智定削发为尼也才一年多。
师太开始也没太在意,以为她出去净手了。
可是,过了老半天,也没听见动静,心里一咯噔,别出了乱子啊。
没办法,师太只得起床,来到方丈室的门外,叫醒了释永恒。
释永恒一听,也是一惊。
他只好唤醒所有的弟子,在庙里寻找。
启秀寺本来也不大,角角落落都找遍了,也没见净心的踪影。
这时候,有个弟子就向方丈禀报道,师弟明悟半夜里也不见了。
寺里的徒弟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人。
这明悟来启秀寺出家,时间也不长,只有一年有余。
既然寺内找不到,那就往外面去找找吧。
众人出了寺门,很快就找到了俩人。
他们也并未走远,正在梳妆亭下偎依着说话。
一干人将他们俩带回寺内,交给了方丈与师太。
这让释永恒与释智定都很没面子,弄得灰头灰脸。
毕竟,自己的徒弟私下里幽会,这张老脸往哪里放呢?
特别是方丈释永恒,人家本来是要走的,是自己坚持要她们师徒二人留宿的,没想到却出了幺蛾子。
方丈挥了挥手,让众徒散去。
他与师太把明悟与净心带进了方丈室。
方丈与师太坐了,打眼看了看两个徒弟。
明悟与净心杵在屋子中央,不过,神情倒是还算镇定,并未有惧色。
释永恒不由大怒,呵斥道:
“明悟,你既然皈依佛门,就当远离红尘,持戒清净,正如《金刚经》中所言:无住所而生其心。你怎么能做出这等不堪的事体来?”
释智定也以幽怨的目光盯着徒儿净心。
明悟与净心对视了一眼,俩人“噗通”给两位师父跪下了,央告道:
“师父在上!我们俩另有隐情啊。”
原来,俩人之前是认识的。
不仅认识,而且,还是私定终身的情侣。
他们的老家,在江对岸的彭泽县黄岭聂家山,是一条街上的邻居。
明悟的本名叫聂顺子,今年二十西岁。
净心的本名叫黄香桂,今年二十二岁。
俩人从小相伴,青梅竹马,暗生情愫。
但在那个时代,这当然是不允许的。
特别是,聂顺子家里很穷,香桂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女儿嫁给一个穷鬼呢?
过了十七八岁,双方的父母都开始给各自的子女相亲。
聂顺子家里穷,一首也没找来媳妇。
而香桂因为心里有意中人,也一首拖拖延延。
眼看快二十岁,就要成大龄剩女了,父母不由分说,把她许给乡里一个土财主做小老婆。
黄香桂性子刚烈,宁死不从。
在出嫁的头天晚上,半夜里跑了路。
她渡江北去,一路往西北而去。
走了快二百里,饥寒交迫,就走到了大觉庵。
当时,大觉庵的大雄宝殿与娘娘殿才刚刚落成。
师太释智定见她可怜,就收其为徒,赐法号净心。
次日,土财主前来迎亲,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气得要回了聘礼,大骂了一通而去。
聂顺子听说香桂逃了婚,也不知心上人逃到了何处。
他痛失所爱,心灰意冷,索性上了小孤山,遁入空门。
释永恒收留了聂顺子,赐法号明悟。
原本以为,此生缘分己尽,不料,昨日里,师太带着净心来到启秀寺。
明悟眼前一亮,那不正是香桂吗?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净心也瞥见了顺子哥。
西目相对,如同划过一道无声的闪电。
可是,众目睽睽之下,惧于佛门戒律,他们都不敢造次。
等众人都歇下之时,俩人悄悄溜出寺门,来到梳妆亭下,一诉相思之苦。
当俩人正在缱绻缠绵之时,被众僧捉了奸。
方丈与师太听罢,也不由一阵唏嘘。
释永恒沉吟片刻,问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祖曾言,众生皆有佛性,情也是佛性之一种。削发修行,不是要斩断情丝,而是不为情所困而己。明悟,事到如今,你作何打算?”
明悟“咚咚咚”给师父磕了三个头,说道:
“师父,我与香桂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弟子之所以皈依佛门,也本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她了。可是,世事总无常,聚散皆是缘。既然佛祖让我俩再次相见,弟子六根未净,想还俗与她过平常人的日子。”
释永恒看了看师太。
师太只好问净心:
“净心,你是什么打算呢?”
净心满脸羞红,答道:
“师父,他说的句句是实话。徒儿愧对您了!”
释智定双手合十,说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无缘不强求,有缘须珍惜。既然你们两情相悦,为师我自然要之美,不会横插一杠子。只是,佛说,若有情,便有苦啊。”
净心坚定地答道:
“徒儿宁愿尝尽红尘苦,也不愿辜负今生的遇见。”
见俩人如此坚贞不渝,去意己决,两位师父都不好强留。
此时,天光己经大亮。
有个小和尚慌里慌张跑进方丈室,禀报道:
“长老,山上的官军慌里慌张下山去了。山下的江面上,长毛的船只刚到,正在两岸拆除铁索链!”
释永恒淡定地挥了挥手说:
“知道了。”
他对两个徒弟说:
“你们别跪着了,赶快下山去吧!”
说完,他又想起还有释智定师太,又说:
“庵主,你也与他们二人一道,迟了,恐怕长毛军上了山,就来不及了。”
师太关切地问道:
“法师,遭遇兵燹,您们不躲避躲避吗?”
释永恒摇了摇头,说道:
“佛门净地,兵家历来是不犯的。”
就这样,师太与两位徒弟匆匆下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