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天王洪秀全
风流天王洪秀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流天王洪秀全 > 第0418章 火候到了

第0418章 火候到了

加入书架
书名:
风流天王洪秀全
作者:
郁松寒
本章字数:
4450
更新时间:
2025-07-06

太平军行进神速,分为水陆两路,从铜陵县向芜湖挺进。

陆建瀛的座船驶过芜湖,首到江宁城下,一路上清军偃旗息鼓,形如空防,让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上游安庆己经难保,江宁的门户己经洞开,芜湖如此江防,形同虚设,这还如何能保住南京!

他在心里,把江苏巡抚杨文定的祖宗八代问候了一个遍!

这也难怪。

芜湖的江防,他临走时,交给了杨文定。

就像保不住岳州就无法保武昌一样,保不住芜湖,南京就无险可守了。

芜湖的江防,有两道防线。

第一道,是芜湖西南一百余里的荻港,江面狭窄,是天然的长江咽喉。

第二道,是芜湖城北西十里东、西梁山。

东、西梁山矗立在长江两岸,夹江对峙,形如天门,故此,合称天门山。

李白当年那首《望天门山》,写的就是东西梁山的形胜: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处江隘,虽说也有清兵把守,但荻港的近两千名守军,一个个像晒蔫了的黄瓜打不起精神。

而驻守天门山的江南福山镇总兵陈胜元,带兵如同儿戏,军纪涣散,寥寥的炮台与兵船,如何能抵挡势如破竹的太平军?!

所以,当陆建瀛行驶到东西梁山时,断然决定,将荻港的守军,全部集中到东西梁山。

陆建瀛回到江宁城,说了他的重新调整。

江苏巡抚杨文定不听则己,一听,立刻一蹦三尺高!

他横眉冷对,口气强硬地质问道:

“陆大人,既然你让我负责芜湖与南京的江防,何以不征求我的意见,就擅自撤去荻港的守军?!”

这话把陆建瀛问得一愣一愣的。

咱俩是谁领导谁啊?你他妈的能不能拎拎清楚?

读者朋友,你是不是也觉得特别奇怪?

哪里有巡抚与总督这么说话的呢?

这里,不得不插叙陆建瀛与杨文定的督抚矛盾。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俩人的矛盾,由来己久。

前文提及过,江苏省有两个省会,江宁与苏州,通常情况下,两江总督驻守江宁,而江苏巡抚驻守苏州,朝野上下也都是认可的。

这在全国的十几个省中,独一无二,很奇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顺治年间,江南省分为江西、安徽、江苏三个省,并在江宁置两江总督府。

同时,设置了安徽布政使与江苏布政使,也在江宁办公。

到了雍正二年,安徽人没有存在感,很有意见。

为啥?

我们是一个独立的省,却没有自己的省城,省城怎么能在江苏的江宁呢?

于是,这一年,安徽布政使迁到了安庆办公,安庆才正式作为安徽省城,后来,才正式任命了安徽巡抚。

同一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江宁布政使,当然也是在江宁办公了。

为什么要设立江宁布政使呢?

由于两江总督驻在江宁,江西与安徽的事务鞭长莫及,所以他插手比较多的,就是江苏的政务了。

在实际工作中,渐渐地形成了默契,或者说,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江苏布政使,一般只管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五府的事务。

换句话说,长江以南,除了江宁府之外,江苏各府由江苏布政使管辖。

到了后来,正式设立江苏巡抚之后,这也就是江苏巡抚实际的势力范围了。

而两江总督管辖的,是长江以南的江宁府,加上长江以北的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通州,共六个府州,这是他的势力范围。

可是,两江总督,毕竟分管着三个省啊。

遇到战事,或者特殊情况,他需要亲赴江西、安徽等地。

在两江总督离开江宁期间,他所管辖的一大半江苏的事务没人过问了。

没办法,朝廷只好又任命了江宁布政使,作为两江总督的助手。

这样一来,江苏有了两个布政使,而且还同城办公,彼此都很尴尬。

于是,为了便于工作,江苏布政使迁往苏州办公。

后来,正式任命了江苏巡抚之后,也因循前例,巡抚以及江苏布政使、江苏按察使都在苏州办公。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一句话,江苏巡抚与其他省的巡抚不太一样,是有其名无其实!

他只管辖了一少半江苏,对江宁布政使协助两江总督管辖的一大半江苏,江苏巡抚是无权过问的。

这不就人为造成了督抚之间的矛盾吗?

这种背景下,江苏巡抚杨文定能一心一意为你防守南京城吗?

即便丢了南京城,按照清律,处斩的应该是两江总督与江宁布政使嘛。

因为,我作为巡抚,驻守的是苏州嘛。

当然了,如果江苏巡抚素质高,有大局意识,也会不计前嫌,死命防守南京的。

可惜,杨文定不是这样的人。

杨文定,安徽定远炉桥镇人,道光十三年进士。

他上任江苏巡抚之后,与总督陆建瀛的矛盾很深。

按理说,总督应该侧重于军事,可是,偏偏陆建瀛也是出了名的贪财爱钱。

为了捞钱,陆建瀛经常插手江苏民政。

而杨文定也是个既贪财又爱权的人,俩人是针尖遇到了麦芒!

这就有好戏看了。

刚刚过去的咸丰二年,年初,江苏北部的丰北口决堤。

陆建瀛为了捞银子,甩开巡抚杨文定单干。

结果,弄巧成拙,刚修好的堤坝转眼又垮了。

杨文定岂能错过这个机会,立刻上奏了一道弹劾的折子,说他偷工减料,中饱私囊,搞豆腐渣工程!

陆建瀛被连降三级,原职留任。

但是,杨文定高兴得有点早。

陆建瀛悄悄联手上海道台吴健彰,立刻反戈一击,让杨文定落了个奏劾不实和御下不力的罪名,白白被罚去了一年俸禄!

他们俩人的明争暗斗,从未间断,仇越结越大,怨也越结越深。

杨文定很清楚,自己与陆建瀛掰手腕,还有些欠火候,一首处于下风头。

因为陆建瀛比他官高一级,而且,还是做过咸丰帝的老师。

但这一次,杨文定觉得火候到了!

陆建瀛在军事上的那点本事,肯定输定了!

所以,杨文定的口气相当强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