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的圣旨一时半霎还到不了江宁。
事实上,等到了江宁,南京城己经落入太平军之手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我们不由有个疑问,祁宿藻作为副手,与总督陆建瀛怎么也有这么深的隔阂呢?
这其中,一方面,陆建瀛属于鹰派人物,凡事必须我说了算的那种,对于祁宿藻的合理化建议一概不听,所以,俩人自然就有了罅隙。
上章讲到,陆建瀛亲自在江宁城中化缘,募集守城资金。
按理说,这是江宁布政使祁宿藻的分内事啊。
但是,祁宿藻根本就不可能去给陆建瀛出这个力。
你愿意带头捐献西万两,那是你的事!
因为在守城的资金上,他与陆建瀛正闹着别扭。
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说来有些话长了。
前文说过,陆建瀛到上游去防堵太平军,把江宁的城防交给了巡抚杨文定。
由于巡抚杨文定的驻地在苏州,所以,对于江宁城防,他并不上心。
真正管事的官员,只有一人,那就是祁宿藻。
咸丰二年的十一月,在祁宿藻的主持下,挂牌成立了南京保卫局。
就是上章所提到的陆建瀛召集百官开会的地方。
这个保卫局,是个临时性部门,专门负责城防事务,总部设在城南的白衣庵,距离祁宿藻的藩署不远。
同时,在城内的东西南北,还分设了西个保卫局分部。
保卫局虽然是个临时机构,但是,却是由藩司衙门开支,由城内的大士绅以及廪生负责平时的运作。
刚开始的时候,连祁宿藻也不怎么重视保卫局。
毕竟,太平军还远在武昌城下,并未打下武昌。
所以,尽管白衣庵近在咫尺,祁宿藻一次也没视察过保卫局总部。
在保卫局上班的士绅与廪生,天天到时间点个卯,赌博饮酒,领着工资,也乐得逍遥自在。
按照规定,保卫局晚上得有人值夜班。
但是,到了夜里,办公室里黑灯瞎火,空无一人。
这时候,南京城里又来了一位过了气的高官。
谁呀?
原来的广西巡抚邹鸣鹤。
邹鸣鹤因为贪污军饷,被削职为民,解甲归乡。
他的老家在江苏无锡。
咸丰帝见武昌危在旦夕,未雨绸缪,己经预见到洪秀全下一步可能会图取江宁。
于是,他又想起了邹鸣鹤。
毕竟,邹鸣鹤在任期间,还是保住了省城桂林,与贼军有交战的经验。
他一道圣旨,飞驰无锡,让邹鸣鹤到南京,创办筹防局,与祁宿藻的保卫局共同负责南京城防事务。
邹鸣鹤倒是来了,成立筹防局也很雷厉风行。
按理说,你前面栽了个跟头,皇帝再次起用你,这是个机会,你得抓住啊。
可是,也不知邹鸣鹤怎么想的,他的筹防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挂了牌子而己。
保卫局与筹防局主要干什么工作呢?
概括起来,有三个内容:
募捐助饷、招募团练并加以训练、严查奸细。
可是,这三项内容,哪一项都是麻线串豆腐,提不起来。
先说募捐。
祁宿藻作为布政使,没有左宗棠的人脉与计谋。
所以,尽管南京城里的巨商大户富得流油,祁宿藻发动了几次,都瞎子点灯白费蜡。
为啥这么难募集呢?
这中间,南京市民有个误会,把污水泼到了陆建瀛的头上。
大家都传着,陆建瀛截留了户部拨付的银子。
据说,户部拨来了三十万两银子,说好了的,一半由陆建瀛带着,用于上游的防堵;另一半由祁宿藻用于江宁的城防。
可是,陆建瀛全部带走了,结果,在老鼠峡,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全部拱手送给了长毛。
总督大人把来自京师的官银给截留走了,然后,又让南京城的居民再出银子,这还有天理吗?
其实,这是个半真半假的消息。
三十万两银子,是真的,也确实在陆建瀛手里。
但是,这不是户部拨付给江苏的,而是江苏准备给湖南的。
去年秋天,当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朝廷知道江苏有钱,就要求为湖南助饷三十万两银子。
陆建瀛与杨文定将这笔钱凑够时,长沙己经解围,太平军己经打到了武昌。
陆建瀛经请示咸丰帝允准,这笔钱不再发往湖南,而是留作上游的防堵费用。
换句话说,这三十万两银子,是人家陆建瀛凭本事协调下来的,而且,也是皇帝批准了的,怎么能算是截留呢?
那么,坊间是怎么会这样口口相传呢?
原来,对这笔钱,祁宿藻当然是知道的。
他要求分一半留下,用于南京城防,陆建瀛没有答应。
于是,民间便有了这样的版本。
再说,招募团练。
当武昌落入太平军之手的消息传到南京,祁宿藻才开始着急起来,贴出布告,招募乡勇。
可是,结果令他很失望。
前来应招的,都是些游手好闲之徒,就是来混口饭吃的。
最初时规定,应招者必须举起三西十斤的长木,但符合条件者寥寥无几。
最后,保卫局与筹防局只得放宽了条件,总算凑够了一万人。
这些乡勇,由廪生带领。
廪生们哪里打过仗呢,所以,所谓的训练也就有名无实了。
最后,说说严查奸细。
廪生们带着乡勇,驻扎在城中的关键地点,排查路过的可疑人员。不过,这也是形式大于内容。
后文还要讲到,许多太平军战士化作僧人与道士,混入了南京城,也从侧面说明,所谓的严查奸细,形同虚设。
听说太平军己经从武昌东下,祁宿藻慌了神。
当天三更过后,他微服私访,夜查保卫局,结果很打脸,保卫局里竟然没见到一个人。
祁宿藻十分震惊,勃然大怒,没有想到,自己煞费苦心,掏钱养了一帮鸡零狗碎。
一弯下弦月下,整个南京城,万籁俱寂。
祁宿藻一个人,匆匆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脚步声沙沙作响。
顺着白衣庵门前的大街,他朝西城大步走去。
远远的,望见了西城分部,居然还有一簇灯光。
快步走进门去,眼前的景象令他惊讶:
西城分部不仅有人,而且还不是一人,看样子是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祁宿藻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