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戟照尘寰
寒戟照尘寰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寒戟照尘寰 > 第十一章·书院里·授业解惑

第十一章·书院里·授业解惑

加入书架
书名:
寒戟照尘寰
作者:
六月小暑
本章字数:
3344
更新时间:
2025-06-10

姑苏书院的晨光,把竹简斋的窗棂,染成淡金色。王若雪的素裙,扫过讲台上的《胡汉风化录》,裙摆的“经纬”纹,与竹简上的狼血墨,发出细微共振。她指尖轻叩案头的“太武算尺”,算尺用老可汗的狼头杖碎片制成,此刻正压着鲜卑婚俗的全息图谱,图谱边缘,还留着冯妙晴偷盖的狼爪印。

“‘胡汉婚俗之异,’”她的声音,混着竹简翻动的轻响,“‘不在拜堂之仪,而在……’”

“先生!”台下扎着狼头辫的弟子,鼻尖的冻痂被晨光烘得发亮,“弟子昨日,”“见苏姑娘的,”“机关风筝,”“画着,”“狼头寒梧!”

王若雪的算筹,在掌心排出“雷地豫”卦象,算珠与弟子腰间的算袋,共同在青砖上,投出苏绾调试风筝的残影。她望着窗外梅树下的身影,忽然轻笑,算珠轻响间,竟算出了风筝此刻的升力系数:“那是,”“‘共荣’图腾,”“苏姑娘在,”“测风。”

果然,梅树下的苏绾,红衣如火焰跳动,机关匣“咔嗒”弹出风速仪,鲛人泪制成的指针,正与风筝线的“海天”纹共振。风筝上的狼头眼,嵌着宇文渊护心镜的碎片,此刻正随着风势,在空中写出“和”字,引得檐下的寒梧雀,都围着风筝打转。

“还有将军!”梳着寒梧髻的小姑娘,举起手中的剑穗书签,“陆女侠,”“又在,”“逼将军,”“练剑!”

窗外的陆灵珊,青衫剑影与共荣梅同舞,惊鸿剑穗卷着宇文渊的手腕,穗尾的“渊”字玉簪,与他护心镜的“暖”光,发出清越共鸣。她的剑尖挑起片梅花,花瓣竟在半空,排成五女的护心纹,而宇文渊的破虏戟,被冯妙晴用狼首刀挑在一旁,刀身的“烈”纹,正映着他假装踉跄的笑。

“冯头人又在笑!”狼头辫弟子的算袋,“啪”地掉在地上,滚出王若雪亲赠的“启蒙筹”,“她躲在,”“梅树后,”“学将军,”“崴脚!”

冯妙晴的羊皮袄,果然在梅枝间一闪,狼首刀“咔嗒”磕在树根的狼头石上,发出狼嚎般的轻响。她模仿宇文渊扶腰的模样,却被陆灵珊的剑穗扫中脚踝,惊得跳起来,羊皮袄上的寒梧扣,“噌”地飞出去,恰好落在苏绾的机关匣上,触发了风筝的“追光”模式。

“都看什么?”王若雪的算筹,在掌心合拢,发出“咔”的轻响,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看图谱,”“‘胡汉合卺酒’,”“用的是,”“狼乳酒,”“兑,”“寒梧酿。”

竹简上的全息图谱,忽然渗出酒香——太武帝时期的“共荣酒”,狼乳的烈与寒梧的醇,在光影中交融。弟子们的算袋,竟同时发出“咕噜”声,原来袋里的“共荣豆”,被王若雪悄悄换成了冯妙晴烤的,狼油拌江南茴香豆。

“先生又笑了!”寒梧髻小姑娘,指着王若雪鬓角的细纹,“每次,”“看到将军,”“就笑!”

王若雪的算筹,忽然停在“情”星位,算珠与窗外崔秀宁的身影,共同在讲台上,投出暖炉煮茶的全息图。崔秀宁的素裙,沾着灶台的面粉,正用“共荣壶”温着奶酒兑黄酒,壶身的狼头与寒梧纹,随着火候,发出“咕嘟”的共鸣,恰如她唇角的笑意。

“先生的,”狼头辫弟子,忽然举起算筹,“算筹,”“也在,”“笑!”

果然,王若雪掌心的算筹,竟排成了“眉眼弯弯”的形状,算珠的“智”光,与窗外宇文渊的护心镜“暖”光,共同在书院的晨雾中,织成“岁月情长”的图腾。她望着弟子们好奇的眼,忽然轻叹,算珠轻响间,算出了他们未来的护民之路。

“胡汉风化,”她的声音,如晨露滴叶,“最终,”“都要,”“落在,”“‘情’字上。”

是日,姑苏书院的晨光,见证了最温暖的“授业解惑”。王若雪的算筹、苏绾的机关风筝、陆灵珊的剑、冯妙晴的笑、崔秀宁的暖酒,都成了讲台上的教具,告诉弟子们:护民之道,不在刻板的规矩,而在将心比心的真情,在风雪中并肩的温暖,在江南烟雨中,依然为彼此而笑的,人间烟火。

当午膳的钟声响起时,王若雪的算筹,在竹简上刻下新的讲义:“解惑不仅在书斋,更在见先生们如何把日子过成光。”而窗外的梅树下,宇文渊正被五女围着,陆灵珊的剑穗替他拂去肩头的花瓣,冯妙晴的狼首刀挑来烤好的梅花糕,苏绾的机关匣弹出暖手炉,崔秀宁的琴音,化作最温柔的,午间序曲。书院的弟子们趴在窗台上,忽然明白,他们的先生们,早己把护民的真谛,写在了每日的晨光里,画在了彼此的笑靥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