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昭录之寒砚局
烬昭录之寒砚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烬昭录之寒砚局 > 第八十一章·烬余灰·雪落博陵

第八十一章·烬余灰·雪落博陵

加入书架
书名:
烬昭录之寒砚局
作者:
六月小暑
本章字数:
2568
更新时间:
2025-05-08

后晋天福三年·少年拾得青铜面

后晋天福三年,腊月将尽,博陵城己被风雪掩埋月余。断墙间枯藤凝着冰棱,颓垣下冻土层裂如龟甲,有少年伛偻着腰在瓦砾堆中翻找,青衫下摆浸满泥雪,腰间悬着半卷残旧的《水经注》——正是州学廪生李长卿,战乱后自江南辗转归来,见故园沦为焦土,唯余断碑残碣间藏着些前朝旧事。

忽有靴底踢到硬物,冻土中露出半截青铜面,鎏金剥落处显露出墨莲纹路,五瓣残损,唯余两瓣犹自蜷曲如烬。少年以袖拂去冰层,指腹触到面具内侧凹刻字迹,隶笔端正如刀刻:“昭临”。二字间嵌着暗红碎屑,细辨竟是血渍渗入铜胎,历经岁月己成琥珀状,指腹擦过时,竟有微温之感,恍若隔着重纱触到旧人肌肤。

是夜投宿破庙,梁上悬着半盏锈蚀的莲形灯台,灯腹内残油结着冰花。少年将青铜面置于膝头,忽觉眼皮沉重,朦胧间见烛影摇曳处,有女子踏雪而来。她面覆蝶形银靥,衣袂翻卷时墨香盈室,鬓边斜簪枯莲,花瓣上霜气凝结成“谢云峤”三字,分明是日间在残碑上见过的前朝女官名讳。

“长卿。”女子声如冰泉过石,蝶面下眼尾朱砂痣明灭如烬,“你看这面具,是百年前我在寒砚局熔了半盏墨莲灯所铸,内侧‘昭临’二字,是用你第一世的血所刻。”言罢抬手,蝶面忽然裂开细纹,露出左颊三道血痕,自额角斜贯至下颌,恰似被银枪划伤的旧疤,“当年你率银甲军破城时,枪尖挑碎我半幅面具,如今这局又该开了。”

少年惊觉自己虽未见过此人,却能听懂她话中所指——百年前的博陵之战,后唐庄宗焚城而亡,寒砚局的墨莲灯亦随战火熄灭。女子指尖掠过青铜面,残莲纹路竟在冰面上漫开墨色,化作长河,河心浮着无数金箔船,每艘船上都载着戴不同面具的人影,船头立着持灯的女子,面容与眼前人分毫不差。

“寒砚局的墨汁冻了百年,须得用转世者的血来融。”女子忽然贴近,蝶面几乎要触到他眉间,“你掌心的朱砂痣,可是从胎里带来的?上一世你战死时,我将你的血滴在墨莲灯芯上,如今灯芯复燃,你的血,该用来开新局了。”话音未落,庙外忽有狼嚎,少年猛然睁眼,怀中青铜面烫如炭块,掌心不知何时渗出鲜血,在面具内侧“昭临”二字上,晕开个小小的红点。

雪不知何时停了,破庙飞檐上的冰棱滴着水,在月光下映出虹彩。少年借着火折子微光细看面具,发现残莲缺口处的纹路,竟与自己掌心的血痕形状相合。墙角残碑上“显德殿”三字被积雪覆盖半边,恰如面具缺角,而碑侧苔藓斑驳处,隐约可见“谢云峤葬墨处”几个小字,与梦中女子鬓边枯莲上的霜字一模一样。

更深露重,青铜面忽然发出清鸣,声如碎玉。少年望向梁上莲灯,见灯内残冰竟化出半滴墨汁,正沿着灯沿滴落,在积灰的供桌上晕出个“烬”字——正是百年前寒砚局覆灭时,最后一任掌灯人刻在门楣上的字。而他不知道,此刻千里外的汴梁城,寒砚台遗址下,五方刻着不同姓氏的残碑,正各自渗出一线血痕,与他掌心的伤,在漫天飞雪中遥相呼应。

雪落博陵,烬轮重转。青铜面上的“昭临”二字,终将在五代更迭的烽火中,成为新一局的起笔,而那个在残碑前握紧面具的少年,即将在黎明踏上风雪路,去寻那五个命中注定的、带着前世墨痕的女子。寒砚局的永夜,正从他掌心的血滴开始,漫出第一缕墨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