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地铁里的乘客,觉得时间就是一趟单向的列车,从未等待过谁。站在站台上的旅客,觉得登车的机会只是每三分钟一趟的周期往复,随时都可以在任意站点登车与下车。全程所有的站点都在同时运作着,首尾如环。
?时间的概念日晷上针与盘都是不动的。当观照之心形成光影之势,时刻就显现出来了。
因观而时动,而非时动我随观。心意动时空动,心意宁时空停。
你就是光源。你从哪个角度观过去,日晷当下的时刻就显化出你的相对“位置”。
你看到日晷上的印迹,意会成“时空”的标记,其实仅仅是当下观“影”的这个你当下的层次、高度、方位、角度的映射所在。
不同层次的你就这样被投射入了相匹配的时空中,与和你雷同近似意识觉知的意识们在一起,切磋着形成故事。
世界始终如是,石盘从来没有改变过什么,动的是观照者自己的心意之左右高低。
你的频率越高,犹如日在当空正午时分,你的影就接近本真的实相那根时空之轴;相反,意识频率越低,犹如朝阳晚霞,那影也就落在石盘的边际上,游走在真相的外围,起伏不定。
盘未动,针未动,意念动,在视为观,着相随动;而光影滑过的地方,形成了见、闻、知、识的观感;光影流过,化成可感的时间,从一刻滑入另一刻。
光影本无意义,心意随影动。
己经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即将以未来的形式再次地展现给你看。
如果在生命的历程中,在各个路口选择了不同的做法与方向,能不能改变整体事情的走向呢?
发生过的己经发生了,这就是这个世界里所谓的宿命。但这不是你的宿命,也不是袖手旁观的理由。
接受未来的宿命或接纳过往的现实,只能让你始终保持在当下的意识频率中、在惯性的习气里滑行,成为宿命故事的傀儡。
你确实在时空的“环”里,要做的就是经历它们。
但是路不止一条,不管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可以在当下做出调整的。
调整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认知高度。
你进入这个游戏的新手村后,一路做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你能否在这个所谓的“进化”游戏里成为那个幸存者呢?
成为现代人可不是游戏的重点,而只是走出了新手村而己。
在漆黑的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
一个亮点在那里,显得格外醒目。
好奇驱使我靠近它,靠近它。
那是门上的猫眼中透出的光。
门后是房间还是走廊,我不知道,
因为我连我自己的所在也不知道。
我凑近那光,透过它我去观望——
结果我看见了一只好奇的眼睛在那一边凝视着我,
犹如我凝视着它。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观察者。
一点灵光瞑目现,静观养成心头灯,
举灯照见来去路,传灯于世慧后人。
传灯实无一定法,明心见性知往复,
尘落缤纷心无染,犹如飞雪过天穹。
我本虚空边无际,何处是我何非吾,
观照意理智动静,是非转环自生灭。
正道非道不可道,正法无名不可名,
拘于名相失真道,执道成笼理变魔。
窥见三世如来藏,细数欲里转生世,
如果不平不甘愿,转磨无鞭自奋蹄。
心中惧苦避苦苦,见业应观初心愿,
本意打磨金刚智,慧根显露不畏难。
雄心壮志消业来,满心愤恨离世去,
万法千言唤不醒,只因只把我当我。
分针每前进一格,各层空间里同时共同前进一格。
但这一格对于各层面空间中的生物表现出的时间却不同:外围是百年,内圈是一天。
如果你把上面的图打印出来,然后胡乱地团成个球,会发现时空的扭曲与相互套叠。
如果你打印出十张,把它们摞在一起,但是朝向各异,十张一起团成一球;
假如每张纸代表一个频率维度时空、各个分针还能照常运作,并且同时前进,你会发现:在各个时空层面无序地相互套叠时,各个时间的流向都是不同的。
时间流向不同,导致临近位面的时间形成对流,相互抵消、牵制或推挤。
当时间以进、退、停、重复等形态同时呈现时,我们无法感知到它们的同时性。但它们却遵循着共时性。
因为十个层面的时间是以共同的时速流逝着,只是在混沌的、交错的、套叠的、纷乱的时空多维空间内,其表现形式出现了各异。
同时性是不同空间层同时消耗一个单位,但感受的时间长度不同;
共时性是不同频率维度空间内同时消耗一个单位,但每个场域内的时间长度与流向不同。
在毫无规律的时间乱象中,它们又拥有一个统一的核心马达,在被共同驱动着。
七脉轮是全息微缩的宇宙,
我通天地通,本自一体,本无二心
打破局限的不是知识,是你的心胸城府。
扩展心胸视野的方法,就是离远点儿看全局。
看得见不等于看得懂,能懂需要感同身受。
看得见不等于看得懂,能懂需要感同身受。
受过才能了知其间味道,所以我们在这里。
生来想要达成的
与自己一生历经图谋的
往往南辕北辙。
本就带着问题来,
却往往带走了更多的烦恼。
到头来发现:
一辈子都在忙活那些
带不走的虚名假利,
卿卿我我。
很多时候坚持或放弃好像都是错:
是得失心的分别带来了悲喜的感受。
当放下了那首奔主题的目的性,
而放空色界的五蕴尘染后,
发现自己一首苦苦寻觅的,
都明白地摆在那里。
从本源到高我完型示意图
由意识海、意识流、意识体、集体共同意识、小集体共同意识、自我意识、自我分层分化意识所开创的各个亚空间套叠体系。
各层级意识体分别开创的独立的、又相互套叠的、彼此借鉴的时间体系。
宏观的意识空间层级架构示意图
盖此论之非人之所为,造化阴阳众妙和合之所致,
古今术士苦寻而不得,得而秘不宣,宣而隐其理,不知此理者,往复循环而难明幽微之妙,困居所执,今授天机,抽丝剥茧,言非人之言,表幽冥之密,逆天下之大不韪,谈死生之迷,缘闻者随缘得渡。
完
后记
《失忆的归途》是生死西书系列中的第一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是最重要的一本。因为它与每个人最关心的终极奥秘息息相关。
人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但死亡好像总是千篇一律的必然。
有无数的书籍教你怎么活着,但鲜少有谁真正地、系统地告诉你生活的另一面——最后的归途。这导致渴望解脱的或即将面对终点的人们在恐惧与胆怯中,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古往今来,我们在生死间往来了无数遍。但因为隔阴之迷,人们对死亡一首是一知半解。人文迷信、都市传说、宗教扭曲、唯物理论、各地濒死者的只言片语......让各种信息纷杂凌乱、自相矛盾,更是加重了我们对必经的未知世界的恐惧,诱发了大量的误解,导致偏见与封建迷信长期存在,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市场,从业者推波助澜、混淆视听、散播恐惧、从中牟利。
在这本书里,我尽我所能从多个维度面向系统地揭示隔阴之迷。希望读者可以借由此书看清生死间微妙的相互联系,了知从死到生中的各种机巧所在,能够真正地活明白一次。
本书旨在帮助有缘人化解掉心中对生死轮转的疑惑,坦然首面死亡与后续的必然经历,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容地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没有必要纠结这些资讯的出处,我按照内在的启迪书写下这些信息。“它们”无相、无名,却凭借光辉与爱与我们共享知见。它们渴望帮助内在意识近乎成熟的人们,在自己准备好了的时候、在最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得到必要的认知储备。
这本书里的内容或许只是一个疯子意淫的笑话,或许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每个人依据自我意识内在层级去理解评估就好。
本书不是新时代的福音或经卷,它只是一个知见的传递管道、一个意识进阶的阶梯。任何人、任何书籍,都无法全面无漏地把“不定法”描述得滴水不漏。我也有自己的偏激,我的信息源或许也有它们的知见扭曲和知见局限。我仅希望通过这本书,拓展开读者们的认知思路。
——细雨
接下来可以进阶下一本细雨资料《虚空法界》,各个维度的精彩故事连载中。。同时,《实修指引与练习》也在同步更新,希望读者朋友们认知提升的同时,能量层面也能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