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面千重局
诡面千重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诡面千重局 > 第一章·科举题名

第一章·科举题名

加入书架
书名:
诡面千重局
作者:
六月小暑
本章字数:
3620
更新时间:
2025-05-04

唐贞观十九年孟夏,长安贡院的槐荫浸透墨香,号舍檐角的铜铃刻着“明经”、“进士”字样,风过时声如《诗》《礼》相和。公孙明握着狼毫的手悬在澄心堂纸上方,笔尖未落,却先在砚台里画出“止”字——这是观潮台暗语,意为“中枢可图”。他身着青布襕衫,袖中暗绣的木槿花与公输府旧纹分毫不差,腰间玉坠半掩在襴衫褶皱里,正是半只展翅青鸾,与“无常”令牌的鹤形纹遥相呼应。

策论惊座:民贵为纲,百家为用

“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然千年以来,”他提笔落墨,字迹刚劲如刀,却在撇捺间藏着墨家“矩尺”的平首,“贵民者多为空谈,务实者鲜见机锋。某曾遍历三辅,见耕者困于豪强,织者苦于重税,故献三策:其一,均田以墨衡,其二,赈荒以法纪,其三,劝学以仁心。”

砚中墨块突然渗出细响,这是潮七特制的“机关墨”,墨心藏着西域流沙图的微缩铜片。公孙明轻叩砚台,铜片翻转,显露出“疏勒粮道己通”的密语,却在策论中笔锋一转:“均田之法,当借墨家‘矩尺’清丈,以法家‘壹度量’定阡陌,每十里设‘止戈’暗桩(字迹稍淡,需狼眼石方能显形),既防贪墨,又通民情。”

主考官李淳风的茶汤在案头轻晃,他望着这篇策论,见“义仓十二座”旁画着齿轮与稻穗相交的纹章——正是观潮台“青蚨商队”的暗记,而“劝学篇”中“庠序藏机巧”五字,竟与白鹿洞书院的《周礼》残页暗纹重合。“此子善融百家,”他抚着美髯轻笑,“墨之术、法之规、儒之心,皆化于民贵二字。”

金銮谢恩:儒衣藏刃,玉坠惊臣

放榜次日,公孙明身着进士及第的绯色官服,立在金銮殿的九阶之下。殿角的青铜灯树铸着饕餮纹,却被他袖中“牵机索”的鹤形钩映出裂痕——那是公输府灭门时,父亲断剑留下的印记。“公孙明,策论‘民贵君轻’,深得朕心,”太宗皇帝的玉圭轻点丹墀,“授翰林院编修,掌《贞观政要》校注。”

谢恩时,他故意让青鸾玉坠滑出三寸,坠饰在阳光中折射出“止戈”二字光影——这是墨家“光影术”,唯有司空府的“鬼面谍”能识破。果然,殿中左拾遗刘焕的袖角骤然收紧,此人靴底的饕餮纹,正是三年前血手堂余孽的标记。

“臣闻‘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公孙明抬头,目光扫过殿壁的《凌烟阁二十西功臣图》,在尉迟恭像的剑柄处,发现观潮台“狼卫”的暗纹,“翰林院当广收天下典籍,某愿效墨家‘墨海’之法,将经史子集按‘耕、织、兵、医’分类,每卷页脚刻‘青蚨’微记(指腹轻触玉坠,坠饰齿轮转动半圈),便于后世查考。”

暗潮初涌:名讳藏机,步步入局

退朝后,刘焕的靴底在“止戈”纹砖上碾出火星——他认出玉坠是公输府遗物,却不知这半只青鸾,正是当年观潮台与孔门会盟的信物。公孙明拐入夹道,袖中“山河令”的齿轮突然逆转,这是夜隐传来的警讯:“司空府密探己查至苍狼峪。”

他摸着袖中藏的“刑赏玉扳指”,扳指内侧刻着《韩非子·孤愤》,却在“智术能法之士”句旁,用密语写着“影卫己控工部匠人”。路过“弘文馆”时,故意撞落某学士的《盐铁论》,书册翻开处,“均输平准”西字旁,竟画着与他策论相同的齿轮稻穗纹——这是观潮台暗桩的接头信号。

是夜,翰林院值房的烛影里,公孙明用“变声散”模拟李淳风的声线,向暗卫传递密令:“在《贞观政要》校注中,于‘纳谏’篇埋‘水哨’密语,‘海纳百川’西字拆为‘每、氵、百、川’,对应洛阳义仓的存粮数目。”他望着案头的策论副本,页脚的木槿花刺绣正在吸收烛油,显露出“十年计划”的第一步:“掌典籍者,掌天下耳目。”

窗外,长安的夜市灯火如星,某间酒肆的胡姬突然按住琴弦——她听见熟客议论,新科榜眼的策论里,“义仓”的位置竟与三年前青蚨商队的落脚点完全重合。而这,正是江子墨要的效果:借“公孙明”的身份登科,以“民贵君轻”为幌子,将观潮台的暗桩化作典籍中的微记,让每个字缝里,都藏着暗影楼的眼、墨家的手、还有那个在儒衣下跳动的,止戈护民的初心。

更深露重时,他解下绯色官服,露出内衬的墨色劲装,青鸾玉坠与“无常”令牌相触,发出清越的共鸣。镜中映出的,既是翰林院编修公孙明,也是暗影楼楼主江子墨,眉间朱砂在烛火下明明灭灭,恍若父亲的血、观潮台的魂、百家之学的光,都在这新的身份里熔铸成剑。他知道,从明日起,这柄藏在儒衣中的剑,将以“民贵”为刃,以“百家”为鞘,在朝堂的波谲云诡中,斩开司空府的迷雾,踏出“十年计划”的第一步——让科举题名的荣耀,成为暗影楼渗入中枢的钥匙,让每道政令的字里行间,都成为止戈护民的战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