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见闺女回来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
指着一堆猎物问,“青儿,这么多野物,一时吃不完,天热坏了咋办?”
苏青,“没事,叫夏荷给里正叔、二叔公三叔公,还有三柱嫂家,每家送一只山鸡一野兔。其他的,”她压低声音,“我收起来,咱留着慢慢吃。”
闺女有阎王爷赐的法宝,向氏安心了,扭身去找夏荷。
“娘,”苏青叫住便宜娘,“叫李婶带银子去柳里正家一趟,靠咱家花田西边,再买五十荒地。”
“好!”向氏点头。
闺女当家。
闺女说啥是啥。
夏荷进村送东西,很快带回一个消息,“主子,来了一百多灾民,听说是打榆州那边逃荒来的,县衙分派来咱村了。哎呦,瞧着真可怜!”
男女老少面黄肌瘦衣裳破烂,围住挑水的村民讨水喝,
“他们饿狠了,说是拿井水喝个水饱。”夏荷道。
向氏,“可怜见的。”
说话间,外头一阵喧哗。
夏荷跑了出去,片刻跑回来禀报,“主子,是里正领着那些灾民来村北了。”
苏青即刻明白,柳长生这是把灾民安置到村北这边了。
村南沿着河岸两侧,是青牛村的良田,突然来了这么多人,柳长生自然要把他们往荒地这边安置。
李婉君也很快回来,她是半道上遇到柳长生,跟他说了买地之事,
“主子,您吩咐的真及时,柳里正说,他给咱们把这边荒地留出来。主子,”
苏青点头,她知道了。
李婉君冲苏青福身,满含感激,“多谢主子大恩。”
大恩不言谢。
李婉君暗下决心,她母子此生忠心为主子效力。
苏青压低声音,“李婶,江家的金银地契啥的,在我这里,哪天我交给你。”
“不必,”李婉君摆手,儿子跟她说了,一回来主子就要还给她们,“主子,您帮我们报了深仇大恨,那些东西是您应得的。”
苏青,“这哪行,等江西成亲,就物归原主。”
看李婉君还要推辞,苏青叫她通知姥爷一声,医馆那边的人中午过来吃炖肉。
一下多了这么多灾民,村里情形势必变得复杂。
晌午,苏青家飘出了炖肉的香味。
柳三柱来找苏青,回禀找好了管护花田的村人,
除了黄木头,有柳三嫂和柳里正的二儿媳,还有两个柳姓族人。
苏青挑眉,除了黄木头,都是姓柳的。
不过,将她的花田药园打理好就行,
“好,你负责给她们记工,每月付一次工钱。”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喧闹声。
苏青皱眉。
“主子,”夏荷跑来禀报,“好多灾民跑来咱家讨吃的,”
这是闻到肉香味了。
灾民饥寒交迫了多日,好容易来到这边,手里早没粮了。
看到苏青的大宅子,知道这家是户富足人家,小娃子们被肉香味勾的首流口水,忍不住讨上门来。
向氏 要去外头看看。
苏青拦住她 “我去吧。”
院门外,五大三粗的夏荷插腰挡在门口,一群妇人婆子拿着粗瓷碗,吵吵嚷嚷,
“行行好,给口吃的。”
“往后,咱们就是一个村子的,给口肉吃咋的了?”
“就是,我乖孙一年多没吃荤腥了。”
男人们跟着里正占地基去,妇人孩子闻着味厚着脸皮跑来讨吃的。
夏荷插着腰,“一个村子咋的?一个村的我家小姐就要管饭啊?”
哼!没听说过。
这么多人,她家小姐管的过来嘛?
“夏荷!”苏青示意夏荷让开门口。
“主子!”夏荷手指衣衫褴褛的妇人小孩,“她们要闯进咱们家。”
妇人婆子听夏荷叫苏青主子,知道她能做主,纷纷张口给自家孩子讨吃的。
苏青摆手,“各位婶子大娘,我知道你们日子艰难,可我吃食也不大风刮来的。
这样,家里有青壮劳力的,不拘男女,帮我翻地,每人一天一斤粟米。如何?”
眼下县上粟米己然涨到三十文一斤,可不便宜。
众人听了大喜,有人肯给粮食,干活算啥!
“真的?”一个老婆子忙问,“我三个儿子呢,都能来吗?”
三企儿子干一天就是三斤粟米啊!
苏青点头,“当然。”
“哎呦,好好好,这么说,我家大丫二丫也能行!”
“这位小姑娘,咱啥时开始干活?今日行不?”不少人迫不及待的问。
今日开始干活 今日就有米下锅了。
苏青摆手,她刚要的五十亩荒地,柳里正还没丈量办地契呢。急不得。
“各家可找李管事,登记干活的人,提前领米,过几日干活再抵。”
“好好好,太好了!”
“姑娘,你心善 定有好报啊。”
“谁是李管事?他在哪里,咱们要干活!”有人叫嚷。
夏荷搬了桌椅来,李婉君依据灾民申报一一登记。
心里对苏青越加佩服。
这些人讨上门来,如果主子一口拒绝,立马得罪新来的一百多号人,弄不好落个见死不救为富不仁的名声。
这样用干活换粮食,既解决了五十亩荒地尽快耕种,又解决了灾民断粮的难处。
苏青对此也很满意。
她这叫以工代赈。
哎呦,不仅翻耕荒地,她正想修路呢,也可用这法子招揽人手。
苏青去了趟县衙。她大量用人,这事她得跟县令招呼一声。
吴得余听了抚掌称赞,“苏姑娘,本官正愁这些灾民断粮没法子呢,你这可是为本官解了燃眉之急呀!”
县衙又要施粥,又要安置灾民发粮种,他哪来那么多粮食!
吴得余近来天天愁眉苦脸,感叹自己命苦。好不容易当上县令,赶上南方闹灾大批流民涌入,可愁死他了。
苏青挑眉,“吴大人,民女顶多用二百来人,没那么夸张。”
整个安阳县逃荒来的灾民多了去,她可照顾不来。
吴得余,“哎,苏姑娘你这法子好,本官这就召集本地富户,用这法子周济灾民。”
灾民们有了饭吃,便不会闹事。
富户也解决了用工问题。
一举两得。
哎呀,这位苏姑娘真是本官的福星!
望着苏青离去的倩影,吴得余一边感叹,边立马叫人喊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