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节
一九七八年 一月三十日 星期一 晚上九点三十五分
(第八一六节和本书没有关系,所以删去了。)
晚安。
(“赛斯晚安”。)口授。新的一章(三),标题是:《迷思(myths)与具体事件》。(停顿良久)然后:《社会所依存的内部媒介》。
请等我们一会儿……
在我们讨论人在群体事件里之个人角色之前——不论它们是什么——我们首先必须探究事件在其中显得坚固与真实的那个媒介。要了解自然事件现象之伟大影响,必须探究它对你而言并不明显的那部分实相。因此,我们想要检查自然现象的内在力量。
一个探查自然的科学家只研究它的外在,观察自然的外面,甚至涉及原子与分子,或理论上快于光速之粒子的调查工作,也关心实相的“粒子本质”。科学家通常不会去找寻大自然的心,也必然不会去追求对大自然的灵魂之研究。
万物都是能量的一个表现——能量的一个情感性显现。人能以气压与气流的方式诠释天气,他看断层线来了解地震,在某一个层面,到某一个程度,所有这些均是有用的。可是,人的心灵在情感上不只是他物理环境的一部分,也与所有大自然化现的现象密切相连。用一下在上一章开始谈到的那些用语,那我会说,人在情感上与自然的认同在“架构二”里是一个被强烈感受到的实相。而我们必须在那儿寻找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答案。在“架构二”里,心灵的本质十分清楚的显现,因此,其范围与节奏能被了解。物质能量之显现追随着情感上的节奏,那是不论多精密的精巧玩意儿或仪器所无法确定的。
为什么一个人被杀死而另一个人则幸免?为什么一次地震瓦解了一整个区域?在个人与这种自然的群体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开始考虑这种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再看看你们自己的世界,并且确定它的源头,因为无疑的,它的源头与自然的源头是同一个。我们一路上,在这本书的从头到尾也都必须在事件与你们对它的诠释之间做些区分。
你们的世界无疑仿佛是坚固而确实的,而其日常生活是建立在己知的事件与事实上。你们在事实与幻想之间做了一个清楚的区分。一般而言,你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作为一个民族,你们目前的知识至少是建立在无懈可击的科学资料上。无疑的,科技发展看起来是被最安全的建立在一大套坚固的事实上的。
这个世界的概念、幻想或迷思可能看起来好像与人目前的经验距离非常遥远——但所有你们所知或所经验的,其源头都在我称为“架构二”的那个创造性的存在次元里。以某种说法,你们的现实世界是由一个幻想、迷思与想象力的温床里升起的,你们所有完备的装备都从其中浮现。那么,迷思是什么?我对那个名词的诠释又是什么?
迷思并非一个对事实的扭曲,却是事实必须由之而来的子宫。迷思涉及了人对实相本质的一个本质上的了解,而以想象的措辞来表达;它带着一种与自然本身一样强大的力量。“迷思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的心灵特性,一种心灵成分与其他这种成分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对内在实想的神话性表达。然后那种表达又被用为一个模型,你们的文明就组织于其上,而它被用做一个感知的工具,透过它这个透镜,你们诠释在历史范围里你们人生的个人事件。
(十点六分。)当然,当你们接受迷思的时候,你称它们为事实,因为它们变成是你生活、社会及职业的一部分,以至于它们的基础仿佛是显而易见的。迷思是大型的心灵剧,比事实还更真实。它们提供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实相舞台。那么,你们必须清楚的了解,在我讲到迷思的时候,我是想指出那些心灵事件的本质,那些事件耐久的实相存在于“架构二”里,而形成随后在你们的世界里被诠释的模式。
如果有人陷于一场天灾里,可能会发出以下的问题:“我是不是被上帝惩罚?理由又是什么?这场灾祸是不是上帝对我的报复?”反之,一位科学家可能会问:“以较好的科技与资讯,我们是否可能预知这个灾害而救了许多条命?”他也许试着不让自己受情绪所影响,而只把这场灾难看作一个与个人无关的大自然现象,它既不知道,也不关心所经之路会扫过什么。
可是,在所有的例子里,这种情形立刻使我们想到一些问题:人自己的实相与方向。他与上帝的关系、他的星球以及宇宙本身。他按照自己的信念来诠释那些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吧。
你们休息一下。(十点十八分到十点二十七分。)现在:迷思是自然现象,由人的心灵中升起,就如同巨大的山脉由物质的星球浮出一样。可是,迷思更深的实相存在于“架构二”里,而成为你们所知世界的原料。
以那种说法,你们文明之伟大宗教乃由迷思升起。迷思的特色随着世代而改变,就像山脉的升起与陷落。你们看得见山脉,所以忽视它们的真实性会很可笑。你们比较不首接看到你们的迷思,但它们在你所有的活动里都很明显,而它们以其诸多部分,形成了所有你们的文明之内在结构。
那么,以那种说法,基督教及你们其他的宗教都是迷思,其升起是因为那太广大而无法只以事实涵盖的一种内在知识。又以那种说法,你们的科学在本质上也是相当迷思性的。这一点对你们有些人而言可能比较难看出,因为科学看起来是这么的理所当然。其他人将会很愿意看到科学的迷思特性,却会极不愿意以同样的方式来看你所知的宗教。然而,多多少少所有这些概念设定了你们对事件的诠释。
本书的第二部,我们或多或少的在处理如你们所了解的自然事件。再次的,对有些人可能很明显,一场天灾是上帝的报复所引起的!或至少是叫你悔过的一个神圣提醒,而其他人则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种灾祸在特性上完全是中立、非人格的,而与人类自己的情感实相分隔得相当远。信基督教的科学家则夹在两者之间。因为你们把自己与自然分开,你们就没办法了解大自然化现的现象。因为迷思常常造成了阻挡。当迷思变得标准化而太被信以为真,当你开始把迷思与事实的世界绑得太紧的时候,那么,你们就完全的误解了迷思。当迷思变得最像事实的时候,它们就己然变得比较不真实了。迷思的力量变得受抑制了。(十点西十三分。)请等我们一会儿……
那么,大多数的人都把他们人生的真实面,他们的胜利与失败,健康或疾病,幸运或不幸,以一个迷思性实相的方式来加以诠释,却又没有了解到它是迷思性的。在这些迷思的背后是什么?而它们力量的泉源又是什么?
“事实”是一种非常方便却淡而无味的实相,它们立刻把某种经验分派为真或假。可是,心灵不能受这样的限制,心灵存在于一种实相媒介里——一种存在领域,在其中所有的可能性存在着,心灵创造迷思就像海洋创造浪花那般。一开始迷思是具有如此力量与威力的心灵结构,以至于整个的文明能由它们的源头升起。迷思涉及了象征,并且知道情感的有效性,然后这些象征和情感再与物质世界相连起来,使得那个世界再也不一样了。
迷思把他们的光照射在历史事实上,因为那些事件是由它们所引起的。迷思将人内在、看不见,却能被感受的永恒的心灵经验与短暂的世俗事件混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一个组合,从一个文明到另一个文明,这组合结构了思想与信念。在“架构二”里,自然的内部力量是一首在变的。人的梦、希望、热望与恐惧一首不断的在交互作用,而后形成了你们世界的事件。
当然,那种交互作用不只包括了人类,也还包括所有地球上的意识,从一个微生物到一个学者,从一只青蛙到一颗星的情感实相。你们按照你们己接受的迷思之特色来诠释你们世界的现象。那么,你们透过信念来组织物质实相,你们只运用那些会给那些概念有效性的感知力。肉体本身是很有能力以一个不同于你们所熟悉的方式来组合这个世界的。
你们将自己与自然及其意图隔离,远超过动物们所做的。自然在其狂风骤雨的显现里看起来像是一个敌人。在这种时候,你们对大自然的看似恶意或者其“不仁”,必须在你们自己之外寻找理由来解释。
科学常常说,大自然对个人很少关心,而只关心人类全体。因而,你必然常常把自己视为一个更大的生存奋斗里的受害者,在其中,你自己的意图没有一丁点作用。
口授结束。除非你有问题,否则就到此为止。
(“我想没有”。)
后头还有很多好东西呢!今天就到此为止。
(“好吧。”)
我最衷心的祝福,并祝晚安。
(谢谢你,赛斯晚安。)
(十一点二分,珍在出神状态里的传述一首非常好——既集中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