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倒是锦衣不曾考虑的。
不过和其他事情相比起来,这点子事儿也不算难事。
毕竟林家正儿八经的主子应该是林如海和贾敏。
若是他二人有心助朱瑾儿一把,小姑娘的日子倒也没那么难。
锦衣想了想说道:“反正林夫人之前说的是等我家小姑子生产之后才纳妾。
等她生完了,还有孩子的满月宴要摆。
等轮到提纳妾一事,怎么还得两三个月后呢。
这段时间咱们可以慢慢考虑朱姑娘今后的生活。
不过说到这里,我倒还有一件事想说。”
冯嬷嬷和朱瑾儿都注视着锦衣,颇有点将她当成救命稻草的意思。
锦衣笑道:“其实对朱姑娘最一劳永逸的法子,就是给她说一门好亲事。”
一听这话,朱瑾儿的脸瞬间就红了。
“二嫂嫂怎又拿我开玩笑?”
但是冯嬷嬷一听就明白了,立刻附和道:“二奶奶这话有理。
只不过现如今这种情况,谁又能替我家姑娘做主去寻一门好亲事呢?”
“我呀!”锦衣拍了拍胸脯。
“自是我这个好管闲事的人。”
说着她自己也笑了,“倒不是我真的好管闲事。
只不过我觉得帮人就要帮到底。
再说了,通过这段时间和朱姑娘的相处,我知道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
好人就该有好报,她值得有个真正配得上她的人。”
这话说得冯嬷嬷激动不己。
她起身走到锦衣面前,恭恭敬敬给她行了个大礼。
“哎呦,冯嬷嬷,你这是做什么?”锦衣连忙抬手阻拦。
“二奶奶,我这是替我家老爷夫人谢谢您!
也替我家小姐谢谢您!
说起来您和我们家非亲非故的,愿意这样帮我们小姐,老奴真是无以为报。
您就受了我这个礼吧!”
说着冯嬷嬷就叩拜了下去。
锦衣也急忙侧过身来,算是半受了她这个礼。
“好了好了,冯嬷嬷,事情成了你再谢我也不迟啊!
你和朱姑娘先听听我的想法。”
她边说边将冯嬷嬷扶起来。
朱瑾儿此时脸上的红晕也消散了,认真听锦衣要说些什么。
锦衣便把卢家的事儿说了。
“我仔细问过了。
卢家大少爷今年十九岁,长得一表人才。
虽说前两年的乡试落了榜,可是毕竟还年轻,日后再考便是了,相信前程也错不了。
不瞒你们说,他也正是因为这次乡试落榜,才会把一桩正在谈的亲事给告吹了。
现在搞得极不好说亲。
好像谁家答应了,就是低了先前谈得那家一头似的。
不然这桩亲事也不见得能落到朱姑娘头上。”
这话虽不太中听,却也是实话实说,冯嬷嬷点了点头。
“二奶奶言之有理。
知府家的大公子,对于我们姑娘来说,确实是高攀了。”
“不过娶妻娶贤,朱姑娘虽然家世上差了一些,但是样貌人品都没得说。”
锦衣很笃定的说道。
“再说了,嬷嬷也说了,朱姑娘的嫁妆可是极其丰厚呢,我就不信卢家不动心。”
冯嬷嬷虽不是太了解,但是朱瑾儿却是听说过卢家的情况的。
卢知府两口子算是白手起家,家底儿并不丰厚。
所以她的嫁妆的确也很有诱惑力。
锦衣又继续说道:“更何况,不管林夫人会怎样。
林大人和我小姑子还是会将朱姑娘当做亲妹子一般疼爱的。
这样一来,卢家也算是和林家攀上亲戚了。
我就不信卢家想不到这一层。
所以这桩亲事我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冯嬷嬷听完她这番分析,心中大喜。
这位二奶奶说的头头是道,卢家少爷和自家小姐果然是天赐良缘。
而且她现在对锦衣是完全信任,所以她说的每一句话,冯嬷嬷都相信不会是骗她。
“既然如此,那就烦请二奶奶好事做到底,为我家姑娘促成这桩亲事吧!”
这话也就是冯嬷嬷能说,朱瑾儿即便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让锦衣替自己去说亲的。
锦衣看向朱瑾儿。
只见她小脸儿涨的通红,但是眼中却带着一丝期盼。
看来也是满意卢家大少爷的。
既然如此,锦衣心中就有数了。
“好,这事儿就交给我来办吧!”
她一口应了下来。
冯嬷嬷果然又是千恩万谢。
这会儿,锦衣带着朱瑾儿出门也快有一个时辰了。
为了不惊动林母,锦衣告诉冯嬷嬷。
“我先带着朱姑娘回去。
说亲的事儿我会暗地里进行。
稍后我安排马车将冯嬷嬷先送回京口。
若是你们姑娘亲事成了,日后再将你接到扬州来帮衬着她。”
“哎,老奴都听二奶奶的安排!”冯嬷嬷满口应道。
朱瑾儿刚见到冯嬷嬷就要分离,心中还有许多不舍。
不过她也知道锦衣说得对,现在还不到让姨母知情的时候,所以也只能先这么安排了。
她从衣襟上把一块上好的羊脂玉禁步取下来。
“嬷嬷,我知道你家里的情况。
这次出来匆忙,也没准备什么。
这块禁步你拿去典当了,先留作家用吧。”
“这如何使得?!”冯嬷嬷连忙按住朱瑾儿的手。
朱瑾儿却相当执着。
“不过一块禁步而己,嬷嬷快别同我推搡了。
我还急着和嫂嫂回去,嬷嬷快拿着吧。”
锦衣也知道这是朱瑾儿对冯嬷嬷的一片好心,便也跟着劝了劝。
“既是你们姑娘赏的,冯嬷嬷就安心拿着吧。
你把家事安排妥当了,将来你们姑娘也才好意思让你陪着嫁人嘛。”
她这一打趣,气氛立刻就松快多了。
冯嬷嬷收了朱瑾儿给的羊脂玉禁步。
“好,那我先拿着,谢谢姑娘赏赐。
我就在桃花庄里等着姑娘的好消息!”
朱瑾儿同冯嬷嬷依依不舍的分别后,跟着锦衣坐车返回了林家。
路上锦衣和她串好了说辞,就说今天上午她到万喜堂找锦衣学打络子,免得惊动林母,给后面的事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会己经接近午时,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听着马车外熙熙攘攘的人声、车声,这满满的人间烟火气,让锦衣越发舒心了起来。
随着春天的到来,扬州的事儿也渐渐都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