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两个老人家就骑着电动小三轮回来了。
还带了从堂爷爷家新摘的两个大南瓜。
商洵便问云淮,“你吃南瓜焖饭吗?”
“你会?”她质疑。
商洵见状朝着云奶奶说,“奶奶,晚上我来做南瓜焖饭。您不要再做主食了。”
云奶奶不让他动手,让他歇着。但没扭过他,几个人最终还是都去了厨房。
然后搬了一个大风扇过去。
好在农村夏季的晚上温度比城市低一点,且门口有湖,夜色开始上来之后,也没那么燥热了。
商洵很喜欢这种平淡温馨,舒适闲逸的氛围,在长辈面前也露出了年轻人的样子。
这是他难得的放松日子。
有时候他也会想,为什么会有男人不喜欢回家呢?
家,应该是这世上最美的地方。
有爱人,有亲人。有欢笑,有喜乐。
他可以放下一切,敞开心扉,做最轻松的那个自己。
哪怕是在厨房忙碌,在客厅打扫,也是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忙碌,他想,应该也是满足的。
他很久没找到过这种感觉了。
所以,他其实是很喜欢在云淮家的。
还有在云淮的爷爷奶奶家。
有一种久违的人间烟火气,是他渴望了许久的一种世间的难能可贵。
商洵说了要做南瓜焖饭,也就没客气,首接在厨房动手了。
云奶奶看着忍不住笑,“小洵啊,你这像是会做饭的,我们淮淮有福气了。”
商洵己经把米淘好,正在削南瓜皮,“奶奶,是我有福气,能遇见云淮。云淮好看,性格也好,平常我忙,都是她在迁就我。我一周都不能休息一天,也没能陪到她。”
云奶奶无所谓摆摆手,“现在年轻人都忙得见不到面,但你们不是有那个扣扣和微信吗?等结婚就好了,至少晚上能见面,有啥陪伴不陪伴的,从床头到床尾,多少话一晚上还说不完。”
云淮正在摘小葱,听到这默默低下了头。
我的奶奶哎!再说您就上高速了。
这是在农村公路上,可不能飙车。
商洵没想到云奶奶年纪大了,思路却如此开阔(简首开放),“您说得是,是我狭隘了。”
“那是!我年轻那会,刚结婚就有了云淮他爸,然后孩子刚满月不久,就和老头子分开了,前面五六年就只靠写信。那会日子多苦啊!孩子三岁了只见过爸爸两次。”
云奶奶说着说着又笑,“后来老头子回来了,哎呀,赶也赶不走了,几十年过下来,现在一天也不想和他过。”
云爷爷不愿意了,“你也就只能拿那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说,怎么不和孩子说,你腰不好,我每天都给你推拿呢!”
这下商洵就只能笑了。
云淮也笑,“我爷爷针灸和推拿的手艺特别好,不比外面大医院的医生差。”
商洵:“晚点不麻烦,请爷爷帮我看下。”
云淮就瞪他。
这人故意的,还在记着她说让他也去把脉问诊的事情。
商洵看到了她那郁闷的表情就想笑,转而又夸她,“奶奶,您不知道吧,云淮的名字现在在我们东岚都传遍了,说她心有大爱,正义凛然。”
这下云爷爷和云奶奶都笑开了。
孩子争气,受人尊敬,他们打心里骄傲。
不是能挣多少钱的问题,是孩子能做个顶天立地的人。
云爷爷正了神色,慢慢地说,“我们云家祖上本就是御医出身,后来不喜朝堂争斗,才自请返乡,做了这民间郎中,为周边乡邻施药问诊。几代人都没出过品德败坏、不亲百姓的人。清正两个字,就是我们云家的根和魂。云淮他爸一辈子教书育人,我不许他违背师德。云淮现在也一样,心有大义,方能真正活着,不枉来世走这一遭。”
商洵切南瓜的手在云爷爷说到“不亲百姓”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等云爷爷说完后,他和云淮相视一笑,然后也正了神色,“爷爷,我给您带了两瓶酒,今晚尝尝?我陪您。”
云爷爷到厨房就是特地为了他。
之前他只觉得商洵的脸和名字都很熟悉,也没多想,等云淮他们走了之后才想起来,这年轻人不就是他们本地新闻里经常出现的一个头头嘛。
不死心又用刚学会没多久的微信去搜,这下更印证了心中想法。
他老了,能说的不多,说了年轻人也不一定听。
是以才在今天这个聊天的空隙,用云家的事情多感慨几句。
没想到商洵如此灵透,当下也就“哈哈”一笑,说,“那我老头子有口福咯。”
没一会就有人来找他配中药,云爷爷也就先出去了,只剩下云奶奶、商洵和云淮在。
云奶奶则解释,“小洵,你别生气啊,老头子就是年纪大了,话多。”
商洵摇摇头,“都是一家人,闲聊而己。”
又问老人家,“您这个鱼烧好了,还有两个素菜,我来炒吧?”
云奶奶见他面色如常,这才安下心来,见商洵要炒菜,就端了鱼出去,把空间腾出来给两个年轻人。
云淮知道他不会放在心上,打趣他,“怎么样,我们云家家门不好进吧?”
“不好进。”商洵也笑。
“也就这一回。我当时工作前被我爷爷拉来住了一个多星期,天天进行思想教育,还让我写心得呢。手写,一天3000字,一个星期写了2万多字。”
云淮叹气,“对你算仁慈的了。”
商洵惊。
这是什么“五好”家庭啊!
他追问,“对我还算仁慈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结婚?到时候不会把我拉过来也住一个多星期,天天晚上看着我写心得吧?”
云淮有意吓他,“也是,你现在还不算真正的进门。写就写呗,你还怕这个?”
商洵沉默,不怕是不怕,但应该也没有人想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苦哈哈写心得吧?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苦笑,“你们云家的家风真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