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
“在学堂被夫子揍了,就应该知道错了,不是应该奋发图强,好好读书吗?还敢回家和你娘撒娇,这是给你的教训!”
李青云头发根发麻,他虽然上一世没有父母,但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在学校因为不好好学习,被老师揍了,极大概率回去后会被家长再揍一顿。
简直就是双重打击。
没想到,古代也是如此啊。
还不如回来不吭声,只挨一顿揍得了。
李大力、李大锤都深深的低着头,他们当初也上过两年学,实在学的不行,就退了。
那时候,还不是吴夫子,是另一位只过了县试的夫子。
那位夫子,非常爱打人,他们两人没少挨揍。
挨了夫子揍,一旦被李老头得知了,会被李老头再揍一顿。
甚至李老太也会加入,男女混打,对于眼前的一幕,那是非常熟悉。
本来已经忘却的痛,再次涌上心头,都感觉自已的手心和屁股都有些隐隐作痛。
李老头上次揍人,还是李大锤十岁退学时候呢。
李青山读书时候,李老头是让李大力动手,他在旁边看着,却没有亲自动手了。
这么多年了,孙子辈,李青松完美体会到了李老头的怒火。
花这钱读书,不好好读,被夫子揍了,还敢回来抱委屈,揍死你丫的。
“嗷呜、嗷呜~”
李青松好像反射弧有点长,此时才痛叫出声,想要逃跑,却被李老头拽的死紧,根本跑不掉。
李老太递过来扫帚疙瘩,“老头子,拿这个打,手疼。”
李老头没接过来,有些喘气,问着李青松,“你可知道错了吗?”
李青松知道跑不掉,只能回答:“知道错了!”
同时眼泪吧嗒吧嗒的掉落,求助的看着钱氏。
钱氏心疼够呛,“爹,青松知道错了,放过他吧!”
李老头瞪了她一眼,“慈母多败儿!”
却不肯和儿媳妇多说,李老太知道该她上场了,“你个败家娘们儿,都是你惯着三蛋,才让他不好好读书,还想替他求情?以后,三蛋写作业,在我这边写,不写完不许睡觉!”
李青水在旁边缩成鹌鹑,他没想到,爷爷居然打人啊,以前,就听到过爷爷骂过爹,但没打过啊。
听那声音,打的挺疼的吧。
“给我站着,不许动,今天晚饭不许吃,反思!”
李老头下达命令,本来李青松想跑的,但在李老头狠厉的眼神中,吓得脚底下如同钉了钉子。
然后看了看李青云,李青云心里的风暴一点不小,正在怔愣看着李老头。
李老头却笑了,如同变脸一般,“傻蛋,爷不会打你的,你又聪明,又乖巧,爷怎么舍得打你。”
李青松有些幽怨看着李青云,都是孙子,怎么差距那么大。
呜呜呜。
不过,经过这么一次,李青水和李青松老实多了,一直到学堂放年学,都没敢不认真读书。
当然,态度是认真,学的嘛,马马虎虎,吴夫子只能叹息。
他能看出这两小家伙尽力了,只要尽心学习的孩子,他还真不打,脑袋不一样,学习的效果天差地别。
村里学堂放年学并不晚,腊月十九便放了。
要等到正月十五过后才会开学,吴夫子定在了正月十九开学。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吴夫子留了一些假期课业,但若认真做,快点做的话 ,大概有十天就能写完。
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玩耍了。
李青云虽然打算做顽童,当一回真正的小孩子,但科举之路还是需要走的。
别的他暂时不担心,主要是这一手毛笔字,实在是不称他的心。
所以,在玩耍之余,他都用在了写毛笔字上了。
赵成这天来找他玩,看李青云还在练习写字,“傻蛋,你这样自已练不行,我让我的家庭夫子教你吧。”
李青云傻眼了,“你啥时候有家庭夫子的?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这相当于啥,那就是家庭教师啊,单独授课的那种。
“这不是我娘怕我耽误了课业,给我请了个秀才夫子,在假期期间,给我授课,以后还不走了,会在我下学后给我授课,呜呜呜,我好惨啊。”
好嘛,果然是有钱人家。
迫于赵老太爷的压力,不得不将孩子放在了村里,但依旧不放心,这不,给请了秀才夫子,专门课余时间给授课。
也不怕身体刚好一点的赵成再累着。
不过,秀才么?
总比童生好一些吧。
“你那个秀才夫子,字写的好吗?”
“当然好了,那一手字,非常美观,别墨迹,你和我一起学,不就知道了吗?”
李青云没有拒绝,反正,他正要练字,吴夫子的字体,很是一般,当然比他的好了很多,但若是科举,总不能止步于吴夫子的童生。
考童生足够了,但再往上考,就要继续深造字体。
他没有合适的字帖可以临摹,毛笔字和钢笔字完全不同,让他有些无奈。
有赵成送来青云梯,他当然要上。
当天,李青云和李老头、李老太说了这件事,两人当然高兴,但还是问了赵成,会不会不太好,毕竟赵家请单独授课的夫子,是给赵成开的小灶。
赵成拍着胸脯说:“我爹答应了,放心吧。”
李老头和李老太这才让李青云去。
周氏拿出一身给李青云做的新衣服穿上,“穿上这个去。”
杨氏和钱氏羡慕够呛,“爹,能不能让青松也去?”
钱氏打头阵,杨氏在旁边听着,若是钱氏成功了,她也可以要求。
“去什么去,吴夫子和我说了,他讲的课程,二蛋和三蛋都跟不上,吴夫子的都跟不上,让人家秀才夫子给讲,他们还不和听天书一样?
傻蛋不一样,吴夫子夸了傻蛋好多次了,说傻蛋最有望考上秀才,让傻蛋去,他们两人写完夫子的课业,就帮我干活。”
钱氏还想说啥,李老太一瞪眼,“后院的鸡鸭喂了吗?猪草剁了没?去干活,就你话多。”
钱氏败北,不敢吭声,杨氏一看没戏,立即跑去前面,跟着李大力一起称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