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我靠科举光耀门楣
穿越农家子,我靠科举光耀门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农家子,我靠科举光耀门楣 > 第99章 拜年

第99章 拜年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农家子,我靠科举光耀门楣
作者:
九月玖玖
本章字数:
4014
更新时间:
2025-02-21

“大伯娘,真的,我是听说,县里的医馆,坐堂郎中,一个月可以赚二三两,这还是普通郎中。

那种有点名气的,一个月是五六两,甚至十两。

我还听说,省城的知名郎中,一个月足足几十两、上百两呢。”

杨氏更是欣喜,“二蛋,你想要学医,就学。”

李老头可是头脑清醒,“这学医可没那么容易,首先是从学徒做起,还要给师父交钱,这还得是人家愿意收他当学徒。给师父打杂多年,才可能教一些实在的医术,还要看你自已学习的能力。”

学技术要花钱,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上一世,上个技校,都要花费不菲,还不一定能学到真本事呢。

只听李老头问李青水:“二蛋,你有那个毅力学吗?若是半途而废可不行。若是想学,且能坚持下去,我就让你三叔找找,县城有没有好的郎中愿意收徒,咱们就花钱让你去学。”

李青水重重点头,“爷,我想学,我前天看了耿郎中给孙大头的爹看病,拆那个缝合的线,我就觉得手痒痒。

傻蛋还给我讲了几次给大牛叔、大镕叔治伤的过程,加上咱家弄药材,我对这些药材特别亲切,我越是想当一名郎中。”

“好,既然决定了,老三,等年后,你在县城寻摸寻摸,有合适的,就让二蛋去拜师学艺。学医术我看行。”

李大伟马上答应,李青水却看向李青云,“傻蛋,你说,耿郎中收徒吗?他的医术,我看,挺好的。”

李青云摇头,“我不知道啊,等我见到赵成,我问问。”

“也行,耿郎中医术挺高,那就这样先决定着,若是耿郎中不收二蛋,就到县城打听。”

李老头一锤定音。

若不是李大力、李大锤实在不争气,李老头也不想他们单纯的在家里种地。

都要学一点技术。

李大锤不上学后,送去老篾匠那里,学过篾工,但只学了个皮毛,没那个头脑。

李大力更别说了,在铁匠铺干了好几年,愣是没学出啥来,最后只能回家继续种地。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手艺活和技术活这碗饭,那也需要有金钱和灵性在的。

钱氏倒是挺高兴,老爷子能出钱让自家的孩子学,那在好不过了。

李青山就是因为这也不上道,那也不行,最后才到了悦来酒楼当打杂的。

不过现在能够被冯厨子收了当徒弟,以后……

想到这里,杨氏顿时皱了皱眉,冯厨子是个好的,可他家的丫头,真的能娶吗?

到时候,万一事情传开了,还不被人笑掉大牙、讽刺死啊。

李青云看到了杨氏的表情,是在看向李青山时候,变化的,看来还真有事。

一家人说了小一辈男孩子的安排,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饭,年轻人要守夜。

李老头、李老太守不住了,年龄大了容易犯困,提早去睡觉,李青云还想着守夜呢,谁知道,靠在周氏的怀中就进入了梦乡。

一直到了午夜,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音崩醒,李青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周氏拍了拍他的后背,“新年了,傻蛋。”

李青云眼皮子不听话,再次闭上,脑海中倒是闪现出,新的一年了啊,要拜年。

可他都没有来得及给抱着他的周氏说过年好,便再次沉沉入睡。

一直到第二天,周氏将他喊醒,“吃完早饭,要去拜年!”

李青云穿好新衣服,一身喜庆,李青松也是穿上了新衣服,昨天洗干净,后来挂在了李青云屋子里面,大早上就被钱氏熨烫平整了。

真的和新的一样。

李青水也是一身新衣。

李青山眼底有些青色,李青云才想起来,昨天本来想吃完饭就抽空问李青山着,谁知道,昨天晚饭,李青云一激动,全家人跟着激动,吃吃喝喝完就已经很晚了。

加上李老头、李大力、李大锤、李大伟、李青山都喝的不少,李青山也早早睡去,也没给李青云机会。

晚辈是需要给长辈拜年的。

都是一群群人走在街道上,彼此拜年,然后去长辈家里拜年。

李青云小短腿跟随着李青山,挨个的亲戚家拜年。

到了那里,瓜子、糖块、花生随便吃,比较亲昵的长辈还会给你小口袋装上一口袋。

还会给小孩子一文两文的压岁钱。

李青云整整跟着拜了一个半时辰,腿都走酸了。

但还有两个地方是必须要去拜年的。

一个是吴夫子那里,一个是孟夫子那里。

顺便也需要到赵家拜年,赵老爷对老李家的照拂不少。

去吴夫子那里,老李家的人,除了李老头、李老太、李大力、李大锤没去外,其余的人都去了。

主要是李大伟被吴夫子教过,也算是夫子呢。

拜见夫子不需要带着女眷,李大伟带头、领着李青山、李青水、李青松、李青云,带着礼物,到了吴夫子这里。

才发现这里人真多。

历届、往届的,在吴夫子这里读过书的都来这里拜见了。

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但彼此都打了个招呼。

李青春正在这里,穿着非常喜庆的衣服,由着他父亲李大平带着来的。

彼此也打了招呼。

吴夫子和这些学生们寒暄几句,对往届的,不再读书那些,都只是说了一些客套话。

但对于现在还跟着他读的人,则念了一则荀子的《劝学》篇,不管能否听懂,但都要站在那里听着。

最后说了一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们不可因为放年学而懈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很是宝贵,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你们正是这少年时光,是学习的最好年龄,切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下面站着的一排学子,恭恭敬敬的行礼,“学生记住了。”

具体记住没记住,不得而知,那就需要自我领悟了。

最后吴夫子一摆手,表示学生可以走了。

独独留下了李大伟和李青云。

李大伟有些忐忑问:“夫子,可是有什么事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