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再造华夏
晚清之再造华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晚清之再造华夏 > 第73章 面见吴佩孚

第73章 面见吴佩孚

加入书架
书名:
晚清之再造华夏
作者:
北青龙
本章字数:
4752
更新时间:
2025-03-05

时间己经到了1898年的4月份,东北大地刚刚开春的时候。

一批接一批的百姓从日照上船,从荣成上船,渡过黄海,从锦州登陆。然后换乘车马或者步行,走陆路,去往新民一带。

有了两年的摸索,王定边决定加大移民东北的速度。

从拓荒队的表现来看,第一年即可实现吃上饭,第二年就能存满仓。有了商务处的配合,移民在最开始的时候站稳脚跟是很简单的。而且,东北目前的粮食出产完全能够满足需要,即便有天灾等因素,导致初期发展不利,也能保证不饿死人。

山东这几年又是连年大旱,流民遍地。你当之后的义和团怎么起来的?真以为老百姓有天生的民族情怀?错了,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既然在老家可能饿死,到东北最次也饿不死,那还犹豫什么呢?

在生存的压力下,老百姓爆发出了无限的动力。短短两个月,就有近800户,约3000人移民到新民。可等待船只的老百姓还是堵塞了两处码头。

闯关东从开始出现到现在,己经有三十年历史了。读了东北就能活,这是广泛共识。闯关东并不是一个单程的移动,相反,这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无数的山东、河南、河北的老百姓,顺着陆路或者海路到达东北大地。在经过若干年以后,或者混好了衣锦还乡,或者不适应返回故里,或者回老家探亲。

各类原因回乡的,对东北的形容就是——冷、广阔、地多、大平地等等词汇。

许多人这辈子第一次听到一个计量单位:晌。这是在东北常用的计算土地田亩的词语。山东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亩、分。一般来讲谁家有几亩地那是妥妥的中农,超过十亩地的,那是地主!普通百姓,一人也就几分地,这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时代,连饭都吃不饱。

一晌地约为一公顷,10000平方米。一亩地约666平方米,一晌地大致是15亩地。闯关东电视剧中,朱开山一次置了7晌地,也就是105亩地,这在普通山东人看来,那就是大地主了!可在东北,并不罕见,甚至说常见。

有了亲友们的现身说法,有了朝廷开放东北的政令,加上保安营包了路费,老百姓心中没了顾虑。后来的大灾更是成了催化剂,百姓恨不得立刻离开这里。

突然暴增的移民,让原有的准备变得捉襟见肘。为了协调各方,王定边专门成立了移民管理处。提拔吴佩孚做了处长,张树生和李长运为副处长。

吴佩孚在威海的表现极为抢眼。对日驻军的小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单为保安营赚取大量钱财,还从日驻军手中低价购买了大量军火,即便很多是原来北洋舰队的武器。敌我双方的领导,对这个会来事的年轻人,印象颇佳。在他努力下,保安营威海驻军全部换装了枪械,常备的军队数量达到1200人,预备兵员有2000人之多。而且,威海一带的移民也是他负责,从未出过差错。这种能力不提拔都说不过去。

张树生和李长运是出身费县的读书人。两人都是出自李宏图的门下,严格说来是王定边的师兄。有李县令的保举,两人在保安营的后勤任上表现不错,人也勤勉。原本就有提拔他俩的打算,这次移民也算适逢其会,正好将他俩委以重任。

张树生和李长运早就和王定边见过面,还同在李先生家吃过饭,也算有一定了解。吴佩孚则是未曾见过。这次的任务很重要,也很关键,提前见一面就很是必要了。

天津卫城,海河边,河畔楼。这是天津有名的馆子。就在这里,王定边带着王大军,面见了三人。

“三位远来辛苦,来咱们先干一杯!”“下官敬您!”“参谋长客气!”

对这个大名鼎鼎的参谋长,吴佩孚是慕名久矣,就是一首无缘得见。这次借着升迁的机会,终于见着了真人。

“哈哈,痛快!”

王大军这家伙是个馋酒的,平时在军营禁止饮酒,今天难得可以喝酒,乐的他找不着北了。

一杯酒下肚,王定边开始对几人讲述自己的计划。几人己经是保安营的核心,特别是吴佩孚三人,这是少有的内政人才。当然了,吴佩孚是文武双全的。

“经略东北是我保安营的核心要务。未来的五年,我计划从山东移民20万到东北,这之后移民还会进行,但是具体移民多少以后再说。”

“眼下的保安营只是一方团练,说得难听点就是一草台班子。可几年后未必不能是湘军,是淮军,是整个国家的最强军队。在治军方面,张树生和李长运接触的少,吴佩孚应该接触的多。咱们成军的时日太短,从天宝山算起,也不过五年时间,咱们的底蕴太浅了。没办法,一方面我留心军中的人才,王大军就是我从军队提拔上来的,可军队里面猛将多,善于治政的就太少了,甚至识字的都不多。我己经下令,开办军校和在治下进行教育。可是教育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未来的发展还望几位多多努力。”

“吴处长,移民的相关事务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去做啊?”

听到王定边发问,正襟危坐着的吴佩孚立马起身回复。

“参谋长,自古以来迁移百姓都是很重大的事项。卑职想和您确认一下,朝廷会不会阻止咱们?”

“嗯,你的担心是很正确的。己经有官员注意到了咱们的动作。好在移民东北的百姓很多,成群结队过去的更是常见。以后尽量多几条迁移路线,同时要注意保密。官面上的事,只要别给我捅大篓子,问题不大。”

“多谢大人。如果没有朝廷掣肘,那这事就好办许多。我打算以后常驻锦州。此地是交通要冲,而且各族杂居,适合居中调度。现在去往辽北的路线主要是两条,大连线和锦州线。在沿线各处建立补给点,准备好足够的粮食与药品。在目的地新民和铁岭一带,贿赂当地官员,划定移民区域,并且提前准备好房屋农具等,做好接收工作。”

“这些工作少不了商务处和先期移民的帮助。另外,我打算从威海抽调一批士兵,协助管理移民的队伍。这些士兵一方面管理队伍的秩序,到了补给点也由他们领取相应物资。到了东北后,他们也是村子的村长。这些还是参谋长您的计策,下官也是萧规曹随。”

“你不必妄自菲薄。治大国若烹小鲜。需要干的事拢共就那几样,可能干好的没几人。你在威海有经验,好好做,银子、土地、高官,不怕你想,只要你能力功绩足够!”

宴会很是成功,第二天吴佩孚三人便各自奔赴岗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