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汴梁
富甲汴梁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富甲汴梁 > 第78章 界身巷

第78章 界身巷

加入书架
书名:
富甲汴梁
作者:
自在鲲化鹏
本章字数:
4470
更新时间:
2025-01-29

宋朝定都汴京,经几十年的发展,到神宗时期,已是个巨大的城市,人口多达一百几十万,为满足汴京城日常的花销,各地的物资也如潮水般涌入这座巨城。

为了收取巨额的赋税,历代都有许多专卖的货物,宋朝也不例外。

但宋代朝廷并不采办实物,而是向民间出售大量的引票,这引票应能交易,又被称做交引。

商人得到交引,便能到各地采购物品,然后在市场上销售。

这些物品多为日常刚需,比如盐、茶叶等,只要能运来汴京,根本无需担忧货物积压,属于旱涝保收的生意。

因此汴京商人都想得到交引,而朝廷出售的条件即简单又苛刻,就一个:贵。

通常价格是实物的百分之十,比如一百两银子的茶叶,茶引就要十两银子,单这项条件就把多数商人拒之门外了。

而外乡的商人要做专卖的生意,基本就两种途径,一种是到汴京购入交引后,然后把货物运来,另一种是先把货物运到汴京,再到市面上购买交引。

富商巨贾嗅到了其中商机,他们有财力大量购入交引,然后拆细加价零卖,或转卖给外地商队,赚取的差价也着实不菲,且无需进货运输的成本。

首先是实力雄厚的绸缎商下海试水,接着各行各业的商家纷纷仿效,财力不足的也合资加入,都想从中捞上一票,赚他个盆满钵满。

交引买卖是由绸缎商先做起来,绸缎店铺又大多集中在汴京城南界身巷,因此这里也成了交易的集会地,每天人流与钱钞都如潮水般进出,许多绸缎店铺也放弃了主业,直接改成了交引铺。

有了交易票号的店铺,有家境殷实的汴京百姓也就能染指了,他们凭眼光买上二三张交引,坐等价格上涨时卖还给交引铺,从中赚取差价。

就这样汴京城产生了一个新型的行业:交引交易。

高收益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交引价格每时每刻都在涨涨跌跌,一失手便会套住本金,且朝廷发行的交引不仅数量巨大,还有截止日期,到了期限便作废。

要是到期而无商家接手,那便会血本无归,更有甚者会倾家荡产。

一把赚翻,一把赔尽,左脚踏在钱袋里,右脚踏在棺材里,搏的是眼光与运气,界身巷便是这样的地方。

江涛人生地不熟的,寻到界身巷时已近正午,还未进入巷内便有人上前搭讪:

“小哥可有节前茶票?高价收购。”

“小哥可要香药票,咱手上现成的,量大价格还可优惠。”

江涛笑着摇头,心中暗暗得意,看来栉发确有效果,无人再盯着自已发型发愣了,要不是碍于自已口音太过显眼,他还真想和这帮宋朝“黄牛”党交流一番呢。

才踏进界身巷,江涛就被眼前景象震惊到。

既然是巷,那必然比街道要窄些,但这条界身巷似乎是个异类,宽度几乎与街道相同,且全由石子铺路,一眼望去,两边的商铺鳞次栉比,皆都高大宽敞,至少也是三开间的门面。

这些店铺正门大开却是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什么货物,可大厅极为敞亮,只有掌柜与几个账房先生飞快打着算盘,翻动着账册。

江涛看了片刻,就察觉出界身巷的店铺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要说景明坊印证了汴京的奢靡,那界身巷则展示了汴京的财力,因为这财力明摆着,是真的摆在面前。

那些店铺把银子与铜钱分别装在竹篓里,直接摆在大厅上,每家都是如此, 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这便是货物了。

店铺门口吊挂着各种木牌,皆是白底红字,远远就能看清所写何字,木牌下都有人群驻足围观,使本宽阔的巷道显的十分拥堵。

围观人群还不停议论 ,这声音汇聚在一起,让界身巷变的分外嘈杂,犹如身陷清晨的菜市场一般。

不时有店伙计拿出块木牌,吊挂在门口,取走原来的木牌,如此操作后人群便是一阵骚动,每个人都伸长脖子看着,脸上亦是各有悲喜。

这情景让江涛信心大增,因为他知道钱凯始终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也早就有靠炒股发达的想法,这界身巷正对了钱胖子的脾胃。

心念及此,江涛似乎忘却了一路奔波的劳累,脚步也轻快了许多,想着找到钱凯后好吃好喝自不必说,还能去各处瓦舍勾栏逛逛,谁让这胖子现在是大官人呢,能称大官人的可都是有钱的,比如西门大官人,柴大官人啥的,能吃喝玩乐岂不快哉。也算没白穿越一回。

努力辨别着各家店铺的招牌,好在九年义务教育还算派上用场,在界身巷巷尾,终于见到挂着王家罗明匹皂店的木制招牌。

这家店铺又让江涛吃惊不小,整整五开间的门面,且还是双层的楼房,店铺门口虽无灯笼等物装饰,但门窗皆是红木所制,显得十分富贵沉稳。

店铺门口竖着块巨大的木盘,旁边悬挂着大号的金铃,下面扎着五彩的流苏,那金铃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金光四射,晃的人睁不开眼,晃的人目眩神迷。

店门口同样围着许多人,江涛仔细辨别,并未见钱凯的踪影,心中略感失望,正想寻人打探,见店铺里急急奔出四五个店伙计。

围在王家店门口的人群立刻默契的分出条道。

店伙计出了人群,爬到几个木头搭建的高台上,正在此时,有个须发微白的中年人走出店来,把一块块木牌挂在了木板上。

每挂出一块木板,高台上的店伙计便双臂挥动,不停比划着各种姿势。

而界身巷里各店铺门口,亦有人站立高台,挥动手臂呼应着,两者似乎是在交流着暗语。

中年人挂完木牌,用手拉起流苏,那金铃便发出“叮叮”声,这声音清脆嘹亮,传遍了整个界身巷。

随着金铃声消失,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争先恐后的挤到木牌前观看,似乎完全忘却了酷暑当头,他们任由汗滴在额头上滚落,也不去擦拭一下,生怕错看了每一个字。

然后便有人进入店铺,江涛探头一看,进店的人手中都拿着本子,正与方才那挂木牌的中年人交谈着。

中年人在本子上写了几笔,然后慎重的盖上图章。

也有人索要现金,店伙计就取出银两兑付,待竹筐里银两用尽铜钱见底时,又有店伙计抬出几篓铜钱与银子,摆在大堂之上,整个店内只有一个角落里,摆放着几匹丝绸,让人还能依稀记起这王家店本是卖绸缎的。

江涛虽不甚懂,却也看出了些端倪,这必是在交易交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