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雄风
三国之大汉雄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大汉雄风 > 第194章 班师

第194章 班师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大汉雄风
作者:
关关煮粥
本章字数:
519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天师府正堂的檀香余韵未散,刘轩独自一人坐在张鲁方才的位置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案面。

窗外,南郑冬日稀薄的阳光斜斜照入,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明暗交织的光影。

与张鲁那番关于“道”与“势”的对话,看似他大获全胜,将五斗米道收为己用,但刘轩心中并无多少轻松。

利用宗教,甚至扭曲其教义来为自己“造神”,这手段固然高效,却也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污浊感。

他并非没有犹豫过,在长安府邸,当贾诩轻描淡写地剖析张鲁心思,提出“以道制道”的策略时,刘轩就曾沉默良久。

他深知,一旦开启这扇门,将神权彻底绑上权力,未来的反噬可能难以估量。

他追求的“澄清玉宇”,难道需要依靠虚无缥缈的神仙和精心编织的谎言吗?

然而,昨日深夜,张虎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那份密报……

字迹仓促,内容却如寒冰刺骨:“王允密会杨彪、司徒赵温、侍中种拂等三朝老臣于府中,历时两时辰。言及大将军权柄过重,威凌人主,久必生变。王允泣谏陛下,言‘刘轩非董卓而胜董卓’,请陛下‘收其兵权,抑其威势’,或‘以重臣分其权柄’。陛下初时呵斥王允,言‘若无大将军,朕早为董贼所害,焉有今日?大将军忠贞体国,不可妄言!’然……王允等人离去后,陛下独坐良久,神色阴晴不定,终未再召见任何人。”

“呵……”刘轩看着那份密报,喉咙里发出一声冰冷的笑,“非董卓而胜董卓?王允……倒是看得真切!”

刘协的反应,更让他心头警铃大作,那个看似懦弱、对他言听计从的小皇帝,内心深处,终究藏着对权力的恐惧和对“权臣”的天然忌惮!

他刘协能活到今天,坐在这龙椅上,靠的是谁?是他刘轩!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旦觉得安全了,那点被压抑的帝王心思,就开始蠢蠢欲动,刘家都是天生的政治好手……

王允这帮老东西,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拼命地撬动这块基石!

“收兵权?分权柄?”刘轩眼中寒光露出,“做梦!”他辛苦打下的基业,岂容他人染指?

他刘轩不是董卓,不会给任何人机会,像他除掉董卓那样除掉自己!

他必须立刻回去,坐镇中枢,将这些危险的苗头彻底掐灭!

而张鲁和五斗米道,此刻成了他手中一张极其重要、甚至可能是扭转局面的王牌!

宗教的力量,在蛊惑人心、凝聚意志方面,有时比千军万马更有效!

他需要张鲁在长安,在他眼皮底下,用那套“天命所归”、“帝星临凡”的鬼话,去冲击王允那套“权臣威胁”的陈词滥调!

去影响朝堂舆论,去安抚刘协那颗不安分的心!

他要让整个长安,整个朝廷,甚至整个天下都“看到”并“相信”,他刘轩,不是权臣,而是……

利用宗教的污浊感?在残酷的权力斗争面前,这又算得了什么?成王败寇,历史只由胜利者书写!只要能掌控一切,手段的光明与否,根本不值一提!

决心己定,刘轩再无半点犹豫,他立刻召见赵云和张鲁。

“子龙!”刘轩声音沉肃,“汉中初定,人心未附,西有巴蜀刘璋,东有秦岭天险,此处乃我西进之根基,不容有失!我命你为汉中督,总揽军政!张辽、高顺留给你,整编好的汉中军也归你节制!务必给我守得如同铁桶一般!同时,严密监视巴蜀动向,若有异动,先发制人!”

赵云单膝跪地,抱拳领命,声音铿锵:“末将领旨!必不负主公重托!”他深知汉中位置的关键,也感受到刘轩话语中的沉重。

刘轩点点头,目光转向一旁神色略显忐忑的张鲁,脸上瞬间换上了温和而诚恳的笑容:“师君!”

张鲁连忙躬身:“大将军。”

“汉中之事,有子龙坐镇,无忧矣。”刘轩走过去,亲切地扶起张鲁,“然,师君之大才,岂能困守于这汉中一隅?五斗米道欲广播天下,教化万民,长安才是真正的中心!天子脚下,万国来朝!师君若能在长安开坛讲法,宣扬大道,其影响力,岂是区区汉中可比?”

张鲁一愣,本能地想要拒绝。举家迁往长安?这等于彻底离开了自己的根基,他下意识地就要开口推辞:“大将军厚爱,贫道感激不尽!然汉中乃贫道立教之基,信众根基深厚,贫道……”

“诶,师君此言差矣!”刘轩打断他,笑容不变,眼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道法自然,泽被苍生,岂有地域之分?长安乃天下之中枢,汇聚西海英杰,亿万黎庶!师君在长安布道一日,胜过在汉中布道十年!此乃光大贵教、实现师君宏愿的千载良机!难道师君甘愿让贵教止步于汉中,成为一隅之地的小道吗?”

刘轩的话语充满了诱惑,更带着一种隐隐的威胁——你若不从,你那“广播天下”的承诺,恐怕也……

张鲁看着刘轩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想起刚刚达成的交易……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再次攫住了他。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他垂下眼帘,声音低沉:“大将军……高瞻远瞩,非贫道所能及。为弘大道,贫道……愿举家迁往长安,于天子脚下,播撒道种,泽被苍生。”

“好!师君果然心系大道,胸襟广阔!”刘轩朗声大笑,用力拍了拍张鲁的肩膀,“师君放心,长安的一切,我自会为师君安排妥当!天师府邸、传道场所,必不输于南郑!我还要请师君为陛下和满朝文武讲经说法呢!”

刘轩雷厉风行,迅速做出安排:

一 赵云主政汉中:以张辽、高顺为辅,整肃防务,监控巴蜀。

二张鲁举家迁长安:阎圃等少数核心弟子随行,汉中教务交由指定心腹暂时打理,实则处于赵云监控之下。

三 整编军队:精锐汉中原部打散编入张辽、高顺麾下,老弱裁汰,地方治安交由重新整编的郡兵。汉中军权被彻底消化。

西班师回朝:刘轩亲率张绣及部分主力,与张鲁一家及重要缴获,浩浩荡荡踏上返回长安的征程。

离开南郑那日,寒风依旧。刘轩骑在马上,回望这座笼罩在冬日薄雾中的城池。

赵云率众将在城门口肃立相送,张鲁坐在装饰华贵的马车里,掀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他经营半生的“道国”故土,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放下了车帘。

车内,张鲁闭目捻着拂尘,试图凝神静气,却无法驱散心头的茫然与沉重。

离开汉中的故土,踏入长安,前路如同车窗外弥漫的雾气,一片混沌。

长安城,未央宫。

早朝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龙椅上的刘协,努力挺首着背脊,试图维持天子的威仪,但眼底深处那丝挥之不去的紧张,却瞒不过殿中这些浸淫权力多年的老狐狸。

他的目光,不时瞥向殿门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阶下,以司徒王允为首的一班老臣,肃然而立。王允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此刻正微微垂首,但脊梁挺得笔首。

司空赵温、侍中种拂等人分列其后,个个面色沉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声的张力。他们都在等待那个人的归来——大将军刘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