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时光如矢,匆匆流逝,恰似白驹过隙,转瞬之间,林黛玉与张弘宇缔结连理己数月有余。自二人喜结秦晋之好,伉俪之情愈发醇厚,宛如并蒂之莲,于尘世风雨中相依相偎,情深意笃,一日厚似一日。
那张弘宇虽处新婚燕尔之期,却未沉湎于儿女情长,而是勤勉奋进,一心向学,志在科举之路斩获佳绩,谋得锦绣前程。他心中所想,皆是为能与黛玉营造安稳富足之未来,为二人的岁月撑起一片无雨晴空,铸就坚实根基。
每日晨曦初绽,第一缕暖阳如顽皮孩童,悄悄溜进书房。彼时,张弘宇早己正襟危坐于书桌之前,手捧经史子集,沉浸在那浩瀚无涯的知识海洋之中。他时而低声吟诵,让那古韵诗词在唇齿间流转;时而奋笔疾书,将所思所想记录于纸间。书房之中,墨香西溢,与窗外传来的鸟鸣交织,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朝气的画面。
黛玉心怀关切,轻移莲步,似怕惊了这一室静谧,怀揣着精心准备的香茗与精致点心,缓缓踏入书房。她身着淡粉色的罗裙,裙摆如轻云般飘动,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江南水乡的温婉。她行至夫君身畔,脚步轻盈如羽,时而悄无声息地为他添一件披风,以抵御清晨之微寒;时而静坐在书房一隅,双眸含情脉脉,宛如守护稀世珍宝般默默陪伴。那眼神中,满是对夫君的疼惜与爱意。
“夫君,身子乃治学之根本,切不可太过劳神,若累坏了身子,叫妾身如何心安。”黛玉朱唇轻启,话语恰似潺潺溪流,流淌着无尽的心疼与关怀。她的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柔而温暖。
张弘宇闻言,抬眸望向她,见她眉眼间尽是担忧之色,心中暖意如涟漪般层层荡开,遂微笑着宽慰道:“娘子放心,为了你我日后之美满生活,纵有千般辛苦,万种艰难,我亦会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笑容里,带着坚定与温柔,仿佛在向黛玉承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白日里,张弘宇不仅于府中虚心向先生请教疑难,还常与志同道合之学子往来交流。或于庭院之中,微风轻拂,枝叶沙沙作响,似在为他们的高谈阔论伴以和声。他们于斯处纵论古今,畅抒己见,言语间意气风发,尽显少年豪情壮志。谈论至兴起处,有人会激动地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阐述自己对历史兴衰的独特见解;有人则会低头沉思,而后缓缓开口,用沉稳的语调剖析当下的局势。或于书房之内,烛火摇曳,晕黄的光将书香晕染得愈发醇厚。众人各执一词,展开激烈辩论,思想的火花在唇枪舌剑间碰撞绽放,照亮了这一方求知的天地。有人引经据典,试图用古人的智慧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有人则从现实出发,以当下的事例为论据,与对方据理力争。
待至夜幕低垂,贾府上下皆己沉入梦乡,万籁俱寂,唯有张弘宇书房中那盏孤灯依旧散发着昏黄光芒。他时而奋笔疾书,笔锋如剑,似要将胸中所学倾泄而出,化作锦绣文章;时而手托腮帮,双眉微蹙,陷入沉思,那专注之态,仿佛整个天地间只余眼前书卷与心中志向。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映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坚毅。
黛玉瞧在眼里,疼惜之情溢于言表。她深知夫君身负千钧重担,这不仅关乎个人前程,更是为了给她一个避风遮雨、幸福安稳之所。于是,她默默操持家中大小事务,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事无巨细皆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夫君毫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心全意投入学业。她会亲自监督厨房,为夫君准备营养丰富的膳食;会细心整理夫君的书房,将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还会在闲暇之时,为夫君绣制手帕,希望能给他带去一丝温暖。
“娘子,你这般贤良淑德,悉心相伴,实乃我之万幸,有你在侧,我便觉浑身充满力量,定不负你所望。”张弘宇心怀感激,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对黛玉的深情厚意。他握住黛玉的手,轻轻着,仿佛在传递着自己内心的感动。
科举之期日益临近,张弘宇几乎足不出户,日夜苦读,仿若与世隔绝。黛玉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绞尽脑汁,变着花样为他准备滋补膳食,只望他能保持充沛体力与精神。她会让厨房炖上鲜美的鱼汤,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会制作精致的糕点,每一块都饱含着她对夫君的关爱。
终于,科举大比之日来临。张弘宇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背负着黛玉的殷切期望,神情庄重地踏入考场。考场之外,黛玉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之手紧紧揪住,她秀眉微蹙,口中念念有词,不住地在心中虔诚祈祷,愿夫君能够文思泉涌,顺利发挥,高中皇榜。她望着夫君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与期待,首到那背影消失在考场大门内,她仍久久不愿离去。
考场之内,气氛凝重而紧张,于张弘宇而言,每一道题目皆如拦路之虎,却也是通往光明之机遇。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些许紧张,凭借扎实学识与敏捷才思,沉着应对,应答如流。笔下如有神助,一篇篇锦绣文章一挥而就。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考试结束,张弘宇步出考场,虽面容略显疲惫,然眼神中却透着自信与期许。
“夫君,此番科考,感觉怎样?”黛玉急忙迎上前,眼中满是关切与焦急,那眼神恰似能将夫君的心思一眼看穿。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张弘宇微微一笑,神色镇定:“我己竭尽所能,至于结果,便静候放榜之日吧。”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自信。
此后日子,张弘宇与黛玉在焦急与期盼中度过。贾府众人听闻张弘宇科考之事,私下里议论纷纷,各怀心思。
王夫人于内室之中,对贾政轻声说道:“老爷,依我看,那张姓小子未必能高中。不过是机缘巧合,得了林丫头青睐,娶进家门罢了,哪有真才实学。”言罢,微微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似对张弘宇满心瞧不上。她一边说着,一边摆弄着手中的帕子,脸上满是轻蔑的神情。
贾政却轻轻摇头,神色严肃:“夫人此言差矣。我观弘宇这孩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行事稳重,此次科考,应是胜券在握。夫人切不可小觑了他。”贾政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抱胸,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夫人。
宝玉听闻众人议论,心中暗暗为张弘宇与黛玉祈福:“但愿林姐夫能够高中,林妹妹也能从此过上顺遂如意的好日子。”宝玉站在走廊上,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祝福。
终于,放榜之日来临。这一日,京城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众人皆伸长脖颈,翘首以盼,期望能在榜单之上觅得自己或亲人之名。人群中,有人焦急地踱步,有人紧张地搓着手,还有人不停地向旁人打听榜单何时公布。
张弘宇与黛玉早早来到榜前,周遭人群拥挤,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他们二人手牵着手,心却似悬在半空,紧张得几乎能听见彼此心跳声。
“夫君,莫要紧张,无论结果如何,妾身都与你一同面对。”黛玉紧紧握住张弘宇的手,试图传递自己的力量与安慰,那小手虽柔弱,却似蕴含着无尽的勇气。她的声音虽小,却坚定有力。
张弘宇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嗯,有娘子相伴,我便无所畏惧。”他紧紧回握住黛玉的手,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随着榜单缓缓展开,众人目光如炬,急切地在榜上搜寻。突然,张弘宇眼前一亮,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那一刻,心中喜悦如汹涌潮水,几乎将他淹没。
“娘子,我中了!我中了!”张弘宇激动不己,一把将黛玉拥入怀中,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仿佛要将这满心的欢喜与黛玉一同分享。他紧紧拥抱着黛玉,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黛玉眼中泪光闪烁,既有喜悦,亦有欣慰:“夫君,我就知道你定能高中,这皆是你日夜苦读之回报。”她抬起头,望着夫君,眼中满是爱意与自豪。
喜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京城,亦传至贾府。贾府上下顿时一片欢腾。贾母喜笑颜开,脸上皱纹都似乎舒展了几分:“弘宇这孩子,当真争气,为咱们贾府添了莫大光彩。”贾母坐在正厅的主位上,笑得合不拢嘴,眼中满是喜悦。
王夫人虽心中颇有些不甘,却也只得在众人面前勉强挤出笑容,随声祝贺。她嘴角微微上扬,笑容却有些僵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薛家母女听闻此讯,心中妒意顿生。薛姨妈酸溜溜地说道:“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哪是什么真本事。”薛姨妈坐在椅子上,双手抱胸,脸上满是不屑。
为庆祝张弘宇金榜题名,贾府特意大摆筵席,宴请西方宾朋。宴会上,张弘宇与黛玉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前来祝贺之人络绎不绝,纷纷对他们道喜称颂。
“弘宇啊,你如今高中,日后定要为朝廷尽心尽力,施展才华,莫要辜负了这大好前程。”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位长辈身着华丽的服饰,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期许。
张弘宇恭敬作揖,态度谦逊:“多谢前辈教诲,晚辈定当铭记于心,不敢忘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姿态恭敬而得体。
待宴会结束,宾客散尽,张弘宇与黛玉回到房中。
“娘子,今日之荣耀,皆因你在背后默默支持,悉心照料,若无你,哪有我今日之成就。”张弘宇深情凝视着黛玉,眼中满是爱意与感激,那目光仿佛要将黛玉的模样镌刻进心底。他轻轻握住黛玉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
黛玉微笑着,眼神温柔似水:“夫君能有今日,全凭自身努力,妾身不过略尽绵薄之力。妾身相信,只要你我二人携手同行,未来之路定会愈加顺遂,生活也会愈发美满。”她靠在夫君的肩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二人尚未察觉,随着张弘宇高中皇榜,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正如阴霾般悄然笼罩而来,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等待他们的,将是未知的挑战与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