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轮到刘邦选人。
他选择了刘肇之后继位的皇帝。
不过并没有成功。
【刘邦】有些担忧的问道:“小虾,什么情况?”
【虾思聪】解释:“刘肇驾崩后,出生仅百余日的刘隆继位。因为年幼,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汉殇帝刘隆于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106年2月13日夜)登基,延平元年八月辛亥(106年9月21日)驾崩,在位仅七个多月。
刘隆驾崩后,邓太后和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刘邦】:“那就选择刘祜。”
【“刘祜”进入直播间!】
刘祜刚进来就被刘邦拉进小房间里交流起来。
出来后,刘祜与虾思聪简单聊了几句后开始步入正题。
【虾思聪】:“汉安帝刘祜是东汉第六位皇帝,下面是他的介绍。
一、登基背景与早期经历。
刘祜是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汉章帝刘炟之孙,10岁时便善于史书典籍,汉和帝对其十分喜爱与器重。
汉殇帝刘隆去世后,邓太后与邓骘商议,拥立13岁的刘祜为帝。
1、邓太后摄政时期。
约束宗亲:
邓太后临政期间,对自已的宗亲严加约束,要求相关官员对违法犯纪的宗亲及门下宾客必须立即处理,以维护法纪。
推行举荐制度:
采纳尚书郎樊准的建议,下诏命令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各自举荐德行高尚的隐士、大儒,以此劝导晚生后进,并精选博士,以推动儒学发展,教化天下。
2、亲政之后的举措。
清算邓氏外戚:
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开始亲政,因身边宦官和仇人的诬告,再加上幼时遭遇外戚摄政的阴影,他开始对邓氏外戚进行打压清算, 废除了邓氏多人的爵位,将其宗亲一律免去官职,没收财产,并将部分人放逐到边远郡县。
任用外戚及宦官:
汉安帝在清算完邓氏后,开始封赏与自已亲近的外戚及宦官 。
他任命舅舅耿宝为羽林左将军,封祖母宋贵人的父亲宋杨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还封宦官江京为都乡侯,李闰为雍乡侯并提拔为中常侍等。
废除太子:
延光三年,汉安帝奶娘王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人诋毁太子的奶娘王男和厨监邴吉,导致二人被杀,家属被流放 。
太子刘保为此叹息,遭王圣等人联合诬陷,刘祜信以为真,不听大臣劝谏将其废黜贬为济阴王,引发群臣激烈反对。
二、施政措施。
1、内政方面。
取消官员守丧三年制度:
建光元年十一月,汉安帝采纳尚书祋讽的建议,取消了俸禄为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守丧三年的规定。
选拔人才:
永宁元年,下令百官推举有道之士。
延光元年,又下诏让三公等高级官员推举清白能干无罪行记录之人,要求官员认真推举,勿举虚名之人。
2、民生方面。
汉安帝在位19年间,灾害频发,如地震26次、水灾17次等,居两汉诸帝之冠,还有5次大饥荒 。
面对如此多灾的情况,汉安帝下罪已诏反躬自责,并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如祭祀消灾、修理渠道、发放钱物、遣医治疗、收葬死难者、巡视灾区、免除田租口赋等,还开放皇家苑囿及受灾郡国公田给灾民耕种,鼓励流民就地占籍或返回原籍,并下令官员勤俭节约。
3、外交方面。
汉安帝派遣班勇屯兵西域,促使西域回归汉朝版图。
同时采取怀柔政策,使高句丽臣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汉王朝的疆域安全。
三、他的主要功绩。
1、推动教育发展。
在邓太后摄政时,支持其推行的举荐制度,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对东汉的文化教育传承有一定积极意义。
2、稳定边疆局势。
其在外交上的作为,如派班勇屯兵西域,使西域回归,以及让高句丽臣服等,对维护东汉王朝的疆域完整和边境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汉在边疆地区的影响力。
四、他的主要过失。
1、政治腐败。
亲政后依赖乳母王圣及宦官,致使王圣母女专权,宦官势力日益壮大,他们奢侈、暴虐、收受贿赂,扰乱朝政,而汉安帝对忠臣良言充耳不闻,导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2、制造冤案。
汉安帝听信谗言,枉杀太尉杨震等贤臣,还废黜太子刘保,使得‘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严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根基。
五、总结。
刘祜执政前期仰仗邓太后打下的基础尚有作为,后期却因自身局限,没能把控朝局、整饬吏治,致使东汉深陷外戚、宦官争权泥沼,政治日益昏暗,王朝走向下坡路,东汉由盛转衰他难则其咎。”
【刘邦】大怒:“小虾你不早说,刚刚没打他,现在要狠狠补回来。”
说完,刘邦拖着刘祜进入小黑屋一顿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