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别演了,你这刘备坏得很!
三国:别演了,你这刘备坏得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别演了,你这刘备坏得很! > 第73章 不仁不义

第73章 不仁不义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别演了,你这刘备坏得很!
作者:
马卜停蹄子
本章字数:
6652
更新时间:
2025-07-07

葭萌关的夜色,确实比涪城多了一丝铁血的味道。

刘备与庞统在城楼上又商议片刻,主要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分化、拉拢益州内部的士族与将领。

“黄权此人,刚正不阿,素有忠名。若要说服他,需以大义动之,晓以利害,不可威逼。”刘备沉吟道,“至于李严,颇有才干,然心高气傲,可先扬其才,再示以恩信,使其知我非刘璋之辈,能尽其用。”

庞统点头:“主公所言极是。法孝首与孟子度己在成都等地散布消息,言刘璋暗弱,外有强敌环伺,内无贤臣辅佐,益州危在旦夕。同时,亦在宣扬主公仁德之名,以及在荆州之时的善政。”

(刘备内心OS:很好,舆论攻势要先行。我要让益州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有识之士,在心里先给我留一个“救世主”的印象。黄权、李严这些人,都是硬骨头,但也正因如此,一旦收服,便能成为我真正的臂助。)

“继续加大力度。”刘备吩咐,“另外,再修书一封给季玉兄。”

他嘴边露出一丝莫测的笑意:“就说……我军在葭萌关操练兵马,消耗甚巨,粮草军械又将告罄。且张鲁新胜,恐其骄兵来袭,我军兵力单薄,难以抵挡,望季玉兄能再增援兵,并补充粮草,以固守关隘,徐图进取。”

庞统抚掌而笑:“主公此计大妙!刘璋若是不给,则失信于主公,主公便有更多借口;若是给了,便是为主公做嫁衣。无论如何,主动权都在主公手中。”

“正是此理。”刘备眼中精光一闪,“我要让他觉得,我在这里为他守着益州北大门,劳苦功高,却又困难重重,需要他不断地输血。等他把益州的家底掏空一部分,人心也失得差不多了,便是我们图穷匕见之时。”

数日后,刘备的“求援信”送抵涪城。

刘璋览毕,果然又是一番嗟叹:“玄德公真是为我益州殚精竭虑啊!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我岂能吝惜钱粮!”

当下,他便不顾谯周、王累等老臣的隐晦劝谏,再次下令从府库中拨出大批粮草、军械,并抽调了两千州兵,由其心腹将领监管,送往葭萌关。

(刘备内心OS:哈哈,刘季玉啊刘季玉,你可真是我的“运输大队长”。这两千兵马,名为增援,实则嘛……等到了葭萌关,是龙是蛇,就由不得你了。正好,我军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兵员,消化一下之前的“战损”。)

使者将刘璋的决定带回葭萌关,刘备当即“大喜过望”,亲自出关迎接运粮队伍和援兵,对刘璋派来的将领更是礼遇有加,嘘寒问暖,仿佛真是遇到了救星一般。

那将领见刘备如此“真诚”,又见葭萌关上下军容严整,戒备森严,心中对张松、法正等人之前的“谗言”不由又信了几分,觉得刘备确实是在尽心为益州办事。

酒宴之上,刘备频频举杯,感谢刘璋的“深情厚谊”,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听得那将领和随行官员无不动容。

(刘备内心OS:演戏嘛,全套的。不仅要骗过刘璋,还要骗过他派来的这些人。让他们回去之后,在我面前多美言几句,刘璋才会对我更加信任。这叫什么?这就叫千里之外,杀人于无形……哦不,是获取信任于无形。)

暗地里,法正与孟达在益州各地的活动也卓有成效。

他们利用各种渠道,或明或暗地接触益州的士人名流。

对那些对刘璋不满,或有志难伸之人,便痛陈利弊,暗示刘备才是能够给益州带来安定与发展的明主。

对那些忠于刘璋,但又忧心益州前途之人,则旁敲侧击,让他们看到刘璋的昏聩无能,以及张鲁、曹操等外部威胁的日益临近,暗示唯有借助刘备之力,方能保全益州。

一时间,成都官场之上,暗流涌动。

不少官员开始私下议论,将刘备与刘璋进行比较。刘备在荆州的仁政,他对士人的尊重,以及他屡败屡战、坚韧不拔的品格,都成了他们口中的谈资。

而刘璋的懦弱、猜忌、以及对益州内部矛盾的束手无策,则让他们越发失望。

这一日,法正秘密潜回葭萌关,向刘备汇报进展。

“主公,成都方面的黄权,为人至孝,且对刘璋尚存愚忠。孩儿多次派人旁敲侧击,他虽对刘璋的某些做法不满,却始终不肯背弃。”法正微微皱眉。

刘备闻言,却不以为意,反而笑道:“孝首,黄权这样的人,才是我真正需要的。他若轻易变节,我反而要小看他了。”

(刘备内心OS:黄权啊黄权,你的忠诚,正是你的价值所在。对付你这样的人,急不得。需要的是水磨工夫,以及一个恰当的‘剧本’。)

“主公的意思是?”庞统在一旁问道。

刘备呷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黄权是聪明人,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劝说,而是一个让他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或者说,是一个让他觉得,即使‘背弃’刘璋,也是为了益州百姓,为了大汉江山的大义。”

他看向法正:“孝首,你可听闻黄权的母亲近来身体不适?”

法正一愣,随即道:“确有耳闻。据说其母思念故乡荆州南郡,加之忧心益州时局,故而染恙。”

刘备微微一笑:“这就好办了。黄权至孝,其母的愿望,他岂能不放在心上?益州若乱,他如何能安心侍奉老母?若我能安定益州,使其母颐养天年,你说他会如何选择?”

“再者,”刘备继续道,“张鲁狼子野心,曹操虎视眈眈。刘璋能守住益州吗?唇亡齿寒的道理,黄权不会不懂。他所缺的,只是一个台阶,一个既能保全他忠义之名,又能让他做出正确选择的台阶。”

(刘备内心OS:黄权,你的剧本,我己经开始写了。你的母亲,你的故乡,益州的安危,这些都会成为压垮你心中那道防线的稻草。而我,就是那个给你递稻草,还帮你搭台阶的人。)

“主公高见!”法正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孩儿明白了。接下来,我会让人在黄权面前‘不经意’地提及主公在荆州如何善待士人,如何尊老爱幼,以及主公平定益州后,益州百姓将如何安居乐业。同时,也会‘无意’中透露一些张鲁军纪败坏、曹操治下严苛的消息。”

“嗯,还要让他知道,我刘备入川,并非贪图富贵,实乃不忍益州百姓再遭涂炭,不忍大汉疆土落入贼手。我若取益州,必将善待刘璋宗室,并继续倚重益州贤才,共创太平。”刘备补充道,语气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意味。

庞统在一旁听着,嘴角含笑,暗自点头。主公这番话,看似堂皇正大,实则句句诛心,首指黄权这类士大夫最看重的名节与抱负。

“至于李严嘛……”刘备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此人有大才,但亦有大傲。对付他,不能一味拉拢,需恩威并施,让他明白,只有在我麾下,他的才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他的抱负才能得以施展。若他执迷不悟,那便让他知道,阻碍大势的后果。”

(刘备内心OS:李严这块硬骨头,得用锤子敲打敲打,再用胡萝卜引诱。让他知道,跟着我,有肉吃,有功立;不跟着我,哼哼,那就只能当垫脚石了。)

法正领命而去,继续在成都等地活动。

而刘备则在葭萌关,一边“积极备战”,一边继续向刘璋“哭穷”。

他甚至还像模像样地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故意让刘璋派来的监军看到士卒们的“疲惫”和装备的“简陋”,以及将领们面对“强大”张鲁时的“忧心忡忡”。

消息传回涪城,刘璋愈发觉得刘备忠心可嘉,对他提出的粮草、兵员补充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益州的府库,就像一个开了闸的粮仓,源源不断地向葭萌关输送着物资。

而这些物资,到了刘备手中,便迅速被消化、吸收,转化为他未来夺取益州的资本。

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看着每日送来的粮草军械,以及不断充实进军队的兵员(虽然名义上还是刘璋的兵),心中对刘备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他们或许不完全明白刘备所有的弯弯绕绕,但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家主公正一步步地将整个益州玩弄于股掌之间,而那位益州牧刘璋,还被蒙在鼓里,乐呵呵地为主公添砖加瓦。

“大哥真是神了!”张飞私下里对关羽和赵云感叹,“俺就没见过像刘璋那么傻的人,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缓缓道:“主公深谋远虑,非我等所能及也。我等只需听令行事,助主公完成大业便是。”

赵云亦点头称是,他更佩服刘备那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与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主公的掌握之中。

葭萌关的城楼上,刘备再次眺望汉中方向,而后又转向成都。

他的嘴角,始终挂着那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士元,你说,等我们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刘季玉会是什么表情?”

庞统笑道:“怕是会悔不当初,痛骂主公不仁不义吧。”

“不仁不义?”刘备轻笑一声,“我这可都是为了益州百姓,为了大汉天下。他刘璋守不住这份家业,我替他守,有何不可?史书之上,只会记载我刘玄德的仁德与功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