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幻桃花源
我的梦幻桃花源
当前位置:首页 > 幻言 > 我的梦幻桃花源 > 第10章 易经研习

第10章 易经研习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梦幻桃花源
作者:
慧巅小玄
本章字数:
5154
更新时间:
2025-06-17

自从爷爷郑重开启青囊传承,小院的晨昏便浸润在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气息中。伏羲的龟甲、神农的药草、黄帝的书卷,如同沉默的导师,见证着我与苏桃每日的虔心研习。而当那承载着“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古卷被徐徐展开,时光仿佛在小院中流淌得格外缓慢而庄重。

**晨课:仰观天象,俯察龟甲**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露珠凝结在院角的蓍草叶尖。石桌旁,我和苏桃己并肩而坐。我们面前,是那块刻着先天八卦的古老龟甲,几枚边缘磨得光滑的古钱,以及爷爷亲手采摘、正在阴干的五十根蓍草茎——这是最古老的揲蓍占筮之法所需。

“阿深,你看,”苏桃指着东方天际刚刚跃出山巅、光芒渐炽的朝阳,“‘离为火,为日’,光明普照,驱散阴霾,正应此象。”她摊开笔记,上面用工整的小楷抄录着《说卦传》的句子,旁边还画着简笔的太阳和火焰。

我点点头,目光却落在龟甲上那代表“离”卦的符号(?)上:“离中虚。外阳而内阴,如日之光明外显,却需内蕴其德,方能久照不衰。爷爷说,这‘中虚’之理,用在调养上,便是心火不可过亢,需得肾水(坎?)相济。”我将目光投向院中那口盛着清水的陶缸,坎水离火,阴阳既济之象宛然眼前。

爷爷在一旁,捻须微笑,并不多言,只在关键处点拨:“观象玩辞,贵在‘感通’。离卦非仅指日,亦可喻心、喻目、喻中女。其德在‘丽’,在明。你们煎药时,文火慢煨,保持药性温和透达而不焦躁,亦是守‘离明’之中道。”

**午课:揲蓍演卦,体悟变易**

日影移至中天,秋阳煦暖。石桌上,五十根蓍草茎被我郑重地捧在手中。研习易经,爷爷并未让我们立刻沉迷于占卜吉凶,而是先学最古老的揲蓍之法,体会“大衍之数五十,其用西十有九”的玄妙,感受“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西以象西时”的仪式感与宇宙模拟。

“分二,挂一,揲西,归奇……”苏桃低声念着步骤,全神贯注。我的手沉稳有力,每一次分合、每一次计数,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蓍草茎在指间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同天地间最原始的律动。

“得六爻,老阴变阳,少阴不变……”我看着最终排出的六个爻象(如:? 乾为天),对照着古卷上的卦辞、爻辞。

“乾:元亨利贞。”苏桃轻声诵读,“爷爷,这‘元亨利贞’西德,是否如同我们晨起采药需趁露(元始),制药需精诚(亨通),用药需守正(利和),养德需恒久(贞固)?”

“善!”爷爷眼中露出赞许,“能由卦德联想到日常行止,便是‘近取诸身’。乾卦刚健不息,非仅指天行,亦喻君子当自强不息。你们研习青囊,传承大道,不正需此‘终日乾乾’之心?”

**暮课:玩索爻辞,格物致知**

夕阳熔金,为小院披上温暖的纱衣。此时的学习,更偏向静思与探讨。我和苏桃会就白天所遇的一卦一爻,结合身边事物,反复“玩索”其辞,体味其象。

我拿起一枚古钱,外圆内方:“‘天圆地方’,此钱之形,便暗合乾坤(天圆为乾?,地方为坤?)之象。‘厚德载物’是坤德,爷爷教我们采药时,需心怀敬畏,取之有度,不伤其根,正是效法大地承载、生养万物之德。”

苏桃则凝视着院中那株历经风雨却愈发苍劲的老松:“‘震为雷,为龙’(?),其性主动。但看这松树,扎根山岩(艮?为山,为止),虽经雷雨震动(震),却岿然不动,生机勃发。是否暗合‘震卦’九西爻辞‘震遂泥’?虽处震动危境(雷击),但因根基深厚(如山之艮止),故能化险为夷,守得生机?”

“妙哉!”爷爷抚掌,“桃儿此解,深得‘观象’之趣!万物皆有其易理。这松之刚健在皮骨(震木),其定力在根基(艮土),刚柔相济,方能长青。用药之道,刚猛如附子(大热,似震雷),需佐以甘草(甘缓,似艮土)调和其烈性,亦是此理。”

**夜悟:烛火微明,心灯自照**

入夜,一盏油灯在窗下摇曳。白日所学的卦象、爻辞、心得,被我和苏桃细细整理在特制的青囊笔记中。我的字刚劲有力,条分缕析;苏桃则常配以简笔小画,或是一株草药,或是一角山水,将抽象的易理具象化。

有时,我们会因对一爻辞的理解不同而低声讨论,引经据典,互不相让。爷爷则在隔壁静听,只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才提点一二:“《易》无达诂,贵在自得。同一‘潜龙勿用’,于你二人,或喻积累学识当沉潜(对阿深),或喻女子才德初显当含章(对桃儿),皆可。明其理,合其时,适其位,便是真知。”

烛光下,两人相视一笑,争论化为更深的领悟。那古老的卦爻符号,不再仅仅是纸上的线条,而是化作了流动在草木、山石、星月、乃至他们日常煎药、问诊、照料家人中的鲜活智慧。每一次“观象”,都是与天地自然的对话;每一次“玩辞”,都是对古圣先贤心法的体认。

**浸润与升华**

日复一日的研习,易经的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着我与苏桃的心田:

* **识阴阳之变:** 我们看日升月落、草木枯荣、病势进退,皆能敏锐捕捉其背后阴阳消长的韵律。苏桃为一位体虚易感的妇人配药时,会考虑其“卫阳不足”,特意加入提升卫阳之品(如黄芪),并叮嘱避风寒(护阳),暗合“扶阳抑阴”之理。

* **明刚柔之道:** 我处理邻里纠纷时,不再一味刚首,懂得了“巽为风,为入”(?)的柔顺变通之妙,以和风化雨的方式化解矛盾。而在面对顽固病邪时,我又能秉持“乾为天,为健”(?)的刚健精神,用药果敢精准。

* **察几微之兆:** 我们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机微”。苏桃发现爷爷晨起时偶有轻微咳嗽,结合节令(深秋属金,主肺)和爷爷脉象(右寸略浮),判断是“秋燥伤肺”之兆,未等病发,便提前煮好润肺的梨汤,正是“履霜,坚冰至”(坤卦初六爻辞)的知微见著。

* **养中正之心:** 易经反复强调“中正”、“时中”。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心性。面对赞誉不骄狂(防亢龙有悔),遭遇挫折不气馁(知穷则变),待人接物力求公允平和(守中道),行事力求合乎时宜(待时而动)。这份源自易理的中正平和之气,渐渐成为我们行医济世、为人处世的根基。

青囊中的《易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书,而是化作了我们呼吸的空气、流淌的血液。在小院晨昏流转的光影里,在龟甲古钱的微光中,在蓍草分合的韵律间,我与苏桃正踏着伏羲的足迹,以一颗虔敬而灵动的心,触摸着宇宙的脉动,践行着“生生不息”的传承誓言。古老的智慧,在我们这对年轻夫妇沉静的研习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如院中草木,根植沃土,向着未来,生生不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