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镇
青衣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青衣镇 > 第11章 陈年旧案

第11章 陈年旧案

加入书架
书名:
青衣镇
作者:
秋洛景
本章字数:
74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里正家用过晚餐后,阿西着急的赶去镇子上,一来顺道探望李先生,送些饭食,二来去安排镇上夜间的巡夜人员。

莫度则留了下来,与里正坐在院中,一边喝茶一边谈着案子。

“前辈身为此地里正,想必对董家庄一定很了解吧?”聊着聊着,话题谈到了董家庄,莫度好奇的问道。

“多少知道一些。”老人坐在桌旁,品了品茶,随意的说道:“董家和李家虽然是属于一个村子,毕竟分属两个家族,又有一山之隔,平日里少有来往,所以两家接触的并不多。至于这个董家庄是董老爷致仕还乡后建立的,前后也就是两年多的光景,这个董老爷毕竟曾是为官之人,岁数也大了些,平日里更是鲜少来我们李家,我与他也就打过两次交道。”

“哦?”

“第一次是他还乡之时,当时董家庄刚刚建好不久,我随着族中长辈前往董家祝贺。第二次则是一年后,当时北方大旱,有很多难民流落此地至此,我见他们可怜,就收留了他们,安排他们在河边居住。为了让他们有个活路,我便带着他们去董家庄,求见董老爷,商量着能答应让这些流民们租种董家的土地。”

“董老爷同意了?”

“当然,董老爷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对流民们也很关切,不仅将自己的土地租给流民,还主动减免了租赋。原本大伙相处的很和谐,但半年后,董老爷的儿子回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董老爷的儿子?”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按说这董老爷通情达理,为人亲善,董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董府的公子怎么着也应该不会差,可偏偏这董家的公子,却是一个脾气暴虐、只知道鱼肉乡里、整日里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哥。”

“后来呢?”

“哎!这董公子回到董家庄后,整日带着仆役,为非作歹,大伙虽有所不满,但感念董老爷的恩情,倒也是相安无事。后来,当董公子得知董老爷将自家土地低价租与大伙后,减免了一部分租赋,更是大发雷霆,便召集大伙要加大租赋,大伙若不答应,他就收回田地,将人赶出碗底村。大伙找他理论,董公子不仅不答应,还指使手下的仆役将人打了一顿,派人将地里的庄稼全部毁坏。”

莫度暗想,董公子如此的目中无人,倒行逆施,会不会就是首接导致董家庄被灭门的根本原因。

“董老爷可知此事,他就没有出面阻止吗?”莫度问道。

“哎!”老者叹息道:“董老爷岁数大了,早己不过问庄内之事。再加上董公子从中作梗,大伙平日想见董老爷一面都难,想来董老爷并不知道这些。”

“那后来呢?”

“后来?大家毕竟是流荒在此处,有口吃的总比饿死强,也就只能咽下这口气,息事宁人。”

“前辈可还记得这件事发生在何时,距离董家庄被灭门有多长时间?”

老者仔细的回想了想:“时间太久了,老朽记不太清楚,大约是董家被灭门的几个月之前。”

“哦,前辈难道就没有怀疑过董家庄被灭和佃户被打一事有关吗?”

“当然怀疑!”“老者立刻严肃的说道:“不仅仅是我怀疑,当年负责查案的县衙人员也有所怀疑,前后多次传讯租户问话。”

“如今看来,官府之人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是啊!一来这些租户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如何做得如此歹毒之事。二来被打的租户张大,在被打后不久就负气离开了此地,居说是去了岭南投奔了一个远房表亲。”

“哦!张大是谁?”莫度问道。

“啊,就是张裁缝死去的丈夫?”

“他既然去了岭南,怎么后来又回到了青衣镇?”莫度觉得这事有些费解。

老者并不觉得奇怪,解释道:“少侠可能没有经历过荒年。荒年之时,哪里都会有地痞无赖,哪里的光景都不好,相比于外界,董公子的行为还算是有所收敛。据张大自己说,他去了岭南投奔表亲,他刚去没多久,他表亲就病死了,临死的时候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托他照顾。董家庄被灭门后,老朽就上报州府,将董家的无主之地交给河边的难民耕种。张大不知道从哪里听闻了这件事,也就回来了,毕竟这里还有一条活路。”

“是这样,但这毕竟只是张大的一面之词,前辈可知当年调查董家灭门案的州府官员有没有核实张大所言?”

“这老朽就不知道了。张大虽与董家结怨,但董家灭门时,张大并不在此处,想来当不是他所为。”

‘想来当年查案的官员也是这么想,所以并未去核实张大的行踪。’莫度心中暗道。

“少侠似乎对当年董家庄灭门一案很感兴趣。”

“陈年旧案,晚辈自然无权多问。只是,晚辈今日在调查王、董二人的命案时,发现两人的死可能与当年的灭门案有所关联,所以才多问了几句有关当年的事。”莫度如实说道。

“这么说,少侠可是有所发现?”

“暂时还说不好。”莫度将今日调查的结果简单的对里正说了一遍,说出心中所想:“这王老三在死之前去过上湾村,晚辈猜测他的死或许与董家有关。”

“嗯。”老人思考了许久,说道:“少侠当真是了不起,一天就有了如此收获。不过,仅仅凭着王老三临死之前去过上湾村,就断定二人的死与董家灭门案有关是否过于武断?”

“前辈教训的是,晚辈也是这么想!”莫度喝了口茶,说道:“这些都只是晚辈的猜测罢了。晚辈刚到此地,就遇到此等凶案,承前辈看重,愿意让晚辈调查,晚辈自当尽心尽力,想着能够多了解一些有关的事,也好能早日了解此案,不负前辈所托。”

老人深邃的目光看了一眼莫度,说道:“年轻人,你太过谦了,你能被汤大人倚重,委以重任,想来必然你有的过人之处,老朽也只是借借东风罢了。”

“前辈您过誉了。”莫度谦虚道,片刻后说道:“前辈,晚辈还有一事请教。”

“是关于上湾村大火的事吧?”老人不待莫度开口,说道。

“正是,前辈怎知晚辈要问此事?”莫度淡然的笑道。

“你呀...既然董家庄一案都会的这么清楚,那随后发生的上湾村大火一案想来你自是不会放过。”老人胸有成竹道。

“是!”

老人叹息道:“这件事我恐怕帮不了你,你的向别人打听喽。”

“前辈为何这么说?”

“当年上湾村起火时,老朽正带着犬子在外。我也是回村听村里人所说,整个上湾村一夜之间被大火化为灰烬,所有村民都葬身在火海之中了。”

“前辈难道就不怀疑吗?整个村子着了火,化为灰烬,怎么可能一个村民都没能逃出来呢?”

“老朽又岂会不知这些。可那又能如何,老朽怎么看待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府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

“蹭”莫度闻言气愤的站了起来,气愤的说道:“前辈你怎能如此想,那可是数百条人命,想来那里面有你的朋友,亲人,故旧,他们惨遭杀身之祸,而你不想着替他们申冤,查明真相,却袖手旁观。前辈,这么多年,故人可曾入梦来?”

老者痛苦的闭着双目,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良久,他抬了抬手,示意莫度坐下,娓娓道来:“年轻人,你可知当年董家庄案后,董家留下了多少田地,有多少人眼红,再加上官府人员以查案为由在此盘桓了数月,恰逢大量流民涌入,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老朽去处理化解,老朽终日奔波于州府,一心想着能让大伙过上安稳的日子。待我赶回村子,上湾村一事早己过了数月,彼时整个碗底村人心惶惶,大伙都有各自的盘算,又有谁还会去关注那些死去的人。老朽纵使心有怀疑,早己疲惫不堪,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莫度沉默了许久,便起身告辞了。他不敢苟同里正做法,却也能理解他这么做的无奈。就像里正所言,他对荒年的记忆不多,不明白命比纸薄的道理,但他知道人都是贪婪的、自私的,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谁又会去关心那些己经死去,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老者并未挽留莫度,而是就这么平静的坐着,待莫度快要走出院门的时候,老人轻叹了一声:“活着的人远比死去的人更重要。”

走在回去的山路上,茂密的树林遮掩了月光,莫度举着从李家拿来的灯笼,借着微弱的烛光前行。

莫度此刻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在这漆黑的夜晚压抑的让他觉得有些烦躁。

心中仿若有一团火在燃烧,如果这世间真有亡魂,莫度很想问问上湾村与董家庄一百多位亡魂,他们在地下是否能够安息!

可在听了里正一席话后,他又有些无奈,无奈的让他无法反驳,人都是在为自己而活,固然人命关天,但死了的人又哪有活人来到重要!

不知不觉走到了青衣崖,崖上那巨大岩石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的洁白。

站在岩石上,静静的向着镇子望去。

此时,镇子里家家户户点起的烛火宛若一条长龙盘绕在河边,漆黑的河水倒映着沿岸的烛火与天空的星月。

原本因愤怒与无奈而狂躁的心在此宁静的夜景里逐渐的平静了下来,莫度仔细的回想着今天遭遇的一切:董家庄灭门;上湾村的大火;张大、董大壮、王老三几人的命案,几件事情看起来时隔多年,毫无关系,但仔细想想,这其中又被什么牵连在一起。

莫度抬首向着山顶望去,目光仿佛要约过山顶看到后面的山谷,那里是董家庄就是镇民口中的董家庄所在。

既然一切从这里开始,想必这里就一定有他想要寻找的答案。

回首望向山脚下那一片祥和宁静的夜景,莫度坚定了自己方才有些紊乱的内心。决不能姑息养奸,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不受伤害,更为了守护住脚下的这一片安宁。

再次抬首看向山坡,哪里有一团光亮,想必守在哪里小庄子等人正在烤着篝火。

见此,莫度脸上又恢复了温和的笑容。

“看起来,免不了要走上一趟了。”

沿着山坡缓缓的向山上走去。

“既然你们如此费尽心机的不让别人靠近,那就让我来看看你们究竟在隐藏些什么。”莫度喃喃自语道:“别说这世间没有鬼,就算是真的有鬼,我也要亲手把你们揪出来,以告慰上湾村的百姓得的亡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