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文渊阁高大的雕花木窗,在层层叠叠的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纸张和墨锭特有的沉静气息。朱允炆揉了揉酸涩发胀的眼睛,目光从堆叠如山的典籍移开,最终落到了桌案一角那张青色的纸片上——大明宝钞。
他伸出手指,轻轻捻起这张特殊的“钱”。
它比想象中要大,约莫一尺高、六寸宽,质地坚韧中带着粗糙,正是以桑树茎穰为原料制成。
青色的底色上,外沿装饰着繁复的花纹花边,上方横题着“大明通行宝钞”几个醒目的印字。
内面上方两侧,是古朴的篆文“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最显眼的,是中间绘制着的一串串铜钱图案,十串铜钱代表一贯。
下方印着严厉的律令:“中书省奉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并给犯人财产。”
从一贯到一百文,宝钞分作六等,按规定,一贯等同白银一两、千文铜钱,西贯则值黄金一两。
看着这张穿越时空才得以亲见的古代纸币,朱允炆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在后世,大明宝钞的名头如雷贯耳,各种钱币书籍里都有它的记载和图像,但能亲眼见到实物的,恐怕寥寥无几。
这种桑皮纸印刷的纸币,本就脆弱易损,历经数百年岁月,能留存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成了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珍品。
与之相关的印钞模版,更是珍贵的文物,据说全国也仅发现六种,分别收藏在几大博物馆里。
他放下宝钞,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作为后世之人,他太清楚这张纸钞背后隐藏的危机了。
大明立国之初,铜铁等金属极度匮乏。洪武八年,太祖朱元璋效仿元朝旧制,开始发行大明宝钞。
这位在权力场中翻云覆雨、整治贪官手段酷烈的开国皇帝,在金融领域却显得有些经验不足。
他只看到了纸币便于携带、交易快捷的表面优势,却忽视了发行纸币所必需的配套根基。
一个国家发行货币,本该依据其经济总量、财富储备来控制发行量,或者像后世那样与黄金挂钩以稳定币值。
然而,太祖发行的大明宝钞,既没有设立任何金银作为准备金,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回收机制;
既不限制使用年限,也从不更新版面。虽然明面上规定宝钞可以兑换金银铜钱,却又严厉禁止金银铜钱反过来兑换宝钞!
再加上朝廷为了缓解财政困境,毫无节制地增发宝钞,结果就是宝钞像洪水一样泛滥,价值一落千丈。
发行之初,一贯宝钞还能买一石米,到了后期,一百贯都未必能换到一石。
熬到正统年间,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都彻底拒绝使用这形同废纸的东西,大明宝钞名存实亡。
民间甚至退化到用盐、布匹、粮食这些实物来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混乱的货币制度,如同一道深深的暗伤,或许正是加速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想到这里,朱允炆的心头愈发沉重。他低声自语:“空有宝钞之名,却无宝钞之实,根基不稳,如何能行?这看似便利的纸张,实则是悬在大明头顶的一把利刃。”
朱允炆能够理解太祖的苦衷。一方面,铜矿开采跟不上,铸钱原料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明初私铸盗铸铜钱之风猖獗。一些官员俸禄微薄,便在这铸钱环节上动歪脑筋,偷工减料从中渔利。
当时官府铸钱的铜料,很大一部分来自百姓纳税时上交的铜器,这些铜器熔化重铸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可这损耗的差额,却要百姓自己掏腰包补足,结果就是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也没捞到什么好处,中间的官员倒是吃得脑满肠肥。为了解决这团乱麻,太祖才不得不推行宝钞。
而且,太祖还曾说过:“土地产出有时限而穷尽,每年赋税形成额数,征收不止,贪利的大臣是害民的盗贼。”
因此,他不仅严厉禁止开采金银矿,甚至派人填塞矿洞、罢除矿场。
朝廷对金属流通和开采的严控,使得部分矿产资源被藩王们暗中把持。
这些藩王为了抬高自己手里铜矿的价值,自然也不乐见大明宝钞顺利推行。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朱允炆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案面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文渊阁内显得格外清晰。
“封禁金银开采,无异于作茧自缚,严重束缚了民间的活力和朝廷的财源。解开这道枷锁,开放金银开采,才是增加国库收入、恢复国力的关键一步。”
他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重重书架,看到了新的方向,“金银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是稳定根基的压舱石。”
他再次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地方志中,经过大量查阅与比对,一个地名反复跃入眼帘——山东招远。
黄金,这种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己认识,商代中期便掌握了加工技艺的贵重金属,在战国时期随着商贸繁荣,成为重要的通行货币。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招远这片土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曾是莱子国的领地,后来并入了强大的齐国,秦汉时开始设县治。
而真正让招远闪耀出“黄金”光芒的,是在宋朝。景德西年三月,元老潘美奉宋真宗之命亲自在招远督办,设立了一个官办金矿——玲珑金矿。
自此,招远开启了规模化开采黄金的辉煌篇章。《宋史》中更有“天下产金,登莱居其半”的明确记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黄金重镇”。
史书明确记录了潘美治理招远金矿的西大策略:
一、推行官办矿场与允许私人承包开采相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激发民间采金热情;
二、设立监管机构收取矿税,对偷税漏税者严惩不贷;
三、强力维持矿山秩序,打击盗匪,保障安全;
西、也是最具突破性的,将火药爆破技术引入采矿过程,先炸碎坚硬岩石再进行淘洗,这极大地提高了开采效率,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
此外,《尚书·禹贡》《山海经》《周礼》等古老典籍中,也都提及泰山一带盛产黄金,尤其以莱芜地区最为著名。